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象概念是当前心灵哲学里物理主义和反物理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但尚未引起国内学界的重视。本文打算首先分析现象概念引起关注的主要原因。其次,参考最新的研究文献,考察现象概念的三个基本特性(孤立性、指称物在场、首尾相接),概述物理主义和反物理主义围绕现象概念而进行的主要争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归结出一条约束现象概念与其指称之间关系的硬信念原则(hard belief principle,HBP)。最后,简略探讨了围绕现象概念的争论对于我们理解物理概念及其相关问题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2.
魏屹东  武锐 《世界哲学》2015,(2):113-120
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的争论是当代心灵哲学的焦点。后者提出知识论证、僵尸论证和解释鸿沟论证攻击前者,前者则提出"现象概念策略"并运用知识二元论原则合理地反驳了反物理主义论证。反物理主义论证的本质是把人类认知层面的二元直觉不合理地扩大到了本体论层面,而现象概念策略正是把认知层面和本体层面隔离开来有效地保卫了物理主义。  相似文献   

3.
4.
一般认为,经过了两次转向(语言转向和心灵转向)之后,目前心灵哲学代替了语言哲学,并在当代英美分析哲学的论域中占据了一个中心的位置。本文关注的正是心灵哲学里的一个热点话题——知识论证。心灵哲学里两个重要的对立阵营是,物理主义和反物理主义。而在二者的争论中,知识论证可  相似文献   

5.
在心灵哲学内,物理主义长期占据着一席之地。作为物理主义代表性人物之一的埃德尔曼坚信,所有的心灵问题都可以从人脑内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找到解答的方法。在坚持物理假设、进化假设和主观特性假设基础上,埃德尔曼提出了神经元群选择理论、动态核心和再进入等极具说服力的意识理论。然而,埃德尔曼的意识理论不仅没有解释清楚意识困难问题、意向性难题、自由意志问题,而且还面临着认知科学的严峻挑战,甚至其所采取的还原论方法也有明显的缺陷。所以,物理主义仍然难以解释清楚心灵问题。而要突破物理主义的局限,我们需要在物理主义方法之外寻找一种融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神经现象学、神经哲学、自然主义二元论则为寻找这种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逻辑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常常受到忽略,但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早期逻辑经验主义者中,其核心成员纽拉特致力于社会科学元理论研究,并提出了物理主义的社会科学思想。像逻辑经验主义一样,纽拉特也主张科学统一,但他提出的百科全书式的统一思想,其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一元论框架的统一科学观,反对把社会科学规律还原为物理学规律,也反对方法论个人主义,并从说明原则的类型上论证了社会科学律则的不可还原性。纽拉特的非还原物理主义思想并不要求社会科学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来运作,社会科学实践中存有大量不可预见的现象。当然这既没有导致经验社会科学终结,也没有导致科学统一理想终结,而是表明正统逻辑经验主义的形式主义科学说明以及科学统一的复杂等级观念并无多大意义。门格尔、考夫曼和齐塞尔这些逻辑经验主义的边缘成员,与纽拉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深刻分歧,他们之间在对社会科学本质理解上存在的争议推动了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晏倩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6,29(5):1269-1271,1246
从理论假设、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B.Butterworth的“数字模块”理论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该理论假定人类数学能力是先天的“数字模块”与后天的拓展模块功能的“概念工具”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概念体系涉及“数字模块”的定义、功能、结构及模块与文化资源间的相互作用。其方法以认知神经心理学为主,兼及跨文化、灵长目认知的研究和基因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功能主义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似乎与物理主义有着不解之缘,被分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与还原的物理主义。一方面,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在理论上面临两难困境,使之在物理主义和非还原论之间不可得兼;另一方面,还原的物理主义在"中文屋"论证和"感受性问题"面前遭受挫败,同样面临严重的困境。看来,作为物理主义的功能主义已经面临绝境,摆脱物理主义窠臼的出路只能是向二元论的某种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