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瑶族宗教与道教关系的认识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瑶族宗教深受汉族道教影响,严重道教化,这种观点肇始于江应樑,获得国内外与不同时期的广泛呼应,成为关于瑶族宗教与道教关系的主流观点,其后的胡起望将瑶族宗教提升到与藏传佛教并列的高度,称为"瑶传道教",徐祖祥等人沿用此概念并作了系统的研究。第二种观点认为瑶族宗教与道教形似,而实质上并非道教,这一观点得到赵家旺等人的赞同,并进一步论述瑶族宗教与道教是在相同源头下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宗教。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是互化关系,以张有隽、张泽洪等人为代表。对此问题的探讨目前在资料的搜集整理、学术的讨论与争鸣、国际学术交流互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整体性的宏观研究、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介入对瑶族宗教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有缺憾。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道教》日译本序任继愈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影响着世界广大地区的群众。中国也有三大宗教,即儒教、佛教、道教,这三大宗教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它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佛教、道教、儒教在隋唐...  相似文献   

3.
在道教史研究中,关于道教的起源问题有种种看法。如说道教是由道家发展而来,是由神仙家发展而来,是由萨满教、或墨家、或阴阳家发展而来,或是由它们之中的若干组合发展而来,如此等等,都是有过影响的说法。但这一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试从宗教发生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不妥之处,尚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覃光广 《中国道教》1985,(16):62-6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多神教。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道教仅是汉族的宗教,与各少数民族并无多大关系。这种看法与历史事实不甚切合。道教创建、发展、衍化的历史,与少数民族(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有密切关系。东汉未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即天师道)的四川鹤鸣山一带,正是西南少数民族居住与活动的地区。除氐族、羌族外,其地住南和西南还有僰人,邛僰、叟、濮、摩沙,昆明等古代少数民族。最初的道教徒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张陵设置的“  相似文献   

5.
道教科仪音乐历史考察蒲亨强前言科仪通谓仪式,亦称斋醮、法事,是道教宗教实践的主要形式,其以综合性程式性的外在表演系统,集中而又艺术化地体现了道教理念,仪式音乐因兼具浓厚的宗教性和音乐性而代表着道教音乐的内核和本质。所谓宗教性,指仪式作为宗教的独特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诸多宗教的流传中,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舶来品”,其它影响较大者唯有道教系土生土长。道教脱胎于我国古代的原始宗教,在它形成的过程中曾吸收了殷周时代的巫祝祭祀、先秦时代的神仙方术;往后又揉和了儒家、阴阳家和佛教的某些说法。然考其渊源,它和流行于战国、两汉之际的黄老学派有直接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顺化与逆化--道教哲学的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作为宗教 ,有它的宗教哲学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 ,它的哲学就有明显的中国气派和特色 ,其影响深远。在道教哲学中 ,“化”是一个重要的范畴 ,它既是道教哲学得以成立的杆杠 ,也是道教思维的基点。“化”包括顺化与逆化两个文面 ,所谓顺化 ,即顺道生人 (物 ) ,属正向思维 ;所谓逆化 ,即逆道成仙 ,属反向思维。顺化与逆化 ,作为矛盾运动存在的两种形式 ,是道教认识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正向和反向两种思维方式 ,它贯穿于道教的教旨、教义和炼丹术之中 ,成为道教哲学特有的思维特征 ,也是道教哲学对中国哲学的重大贡献。“化”的概念与道教的摄用…  相似文献   

8.
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 ,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它表现在许许多多的方面 ,若要详细地加以研讨的话 ,是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的。这里 ,我们仅举出几个例子来作一简要的说明。一、道教文化与民族精神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 ,这个命题的内涵 ,至少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是道教不仅为汉民族所信奉 ,也为许多少数民族所信奉 ,这一点 ,无论在历史上或者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中 ,都可以得到证实。那种把道教说成仅仅是汉民族的宗教的说法 ,是不符合事实的。二是道教在其产生和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一方面广泛吸收了中华民族许许多多的思想文化作为它的渊…  相似文献   

9.
道教养生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越利 《中国道教》2001,(4):41-45,47
宗教最主要的功能是给人以精神慰藉 ,提供一种精神寄托。但道教不仅关注人的精神 ,还珍重人的肉体 ,重视医学 ,精通养生。这一特点在诸多宗教中显得很突出。文献记载 ,中国历史上无论是百岁道士还是著名的道士医生 ,均代不乏人。有人统计 ,六朝道医占当时全部医生总人数的 2 8.7%。在民间 ,过去百姓说“十道九医” ,道医董奉、鲍姑、孙思邈、韦慈藏等被奉为医神或药王 ,享受祭祀。因此 ,在近代道教学中 ,少不了道教医学一科。道教养生学是道教医学的一部分。神仙信仰是促使道教医学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按照神仙信仰的说法 ,仙首先是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一任何一种宗教都处于神圣与世俗之间。宗教信仰之花开在美丽缥缈的天国,宗教组织却必须扎根于现实的尘世,道教也不例外。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一个省,也是宗教种类最多的一个省。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境内居住26种民族,其中16种民族跨国境居住。由于云南民族众多,历史上社会政治形态复杂,自然环境特殊,保持着丰富的宗教等诸多因素,使各种宗教在云南的传播和发展获得了便利条件。云南国境线长,云南宗教与境外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信仰与道教的关系,对研究道教在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影响与传播意义重大。道教入滇年代极为悠久。道教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从四川、贵州和广西方向传入云南的。道教的传入…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道教正式传入朝鲜半岛是从7世纪高句丽接受唐朝的道士与《道德经》及天尊像开始的。但道教与由中国传入的其他宗教不同,并没有以宗教的形式在朝鲜半岛落脚。尽管如此,道教传入朝鲜半岛以后,从各方面对韩国文化还是产生了诸多影响。考察韩国道教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韩国的道教并未能发展成为独立的宗教形态;二是韩国的道教以神仙思想为核心理念;三是韩国的道教以内丹修  相似文献   

13.
道教文化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文化概览刘仲宇道教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本文仅对道教文化的各个侧面稍作巡视。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道教与儒学及佛教一起合称三教。其中儒学是一种社会政治和哲学学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宗教,道教和佛教才是宗教。而佛教是外来的,道教才是本土的。道教在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一、“道教中国化”的概念及其内涵考察近年道教界与学界对道教中国化的理解与实践探索,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对“道教中国化”的认知是逐步深入的,呈现多元化理解的态势,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与界定:一是强调“当代化”,即道教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相结合,使道教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贡献的“道教当代化”理论——宗教政治纬度;二是立足“现代化”,致力于运用现代知识体系推进道教组织管理规范化与形象重塑,引导道教适应现代社会的“道教现代化”理论——宗教现代化维度;  相似文献   

15.
<正>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思想渊源“杂而多端”。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哲学思想、神仙方术、祭祀祭礼等,均为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道教在这些传统思想的滋养之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信仰体系。正因如此,才有“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上层统治者中的女性推崇道教、优渥道士大都怀有女性特征的心理目的,同时又抱有不同程度的政治目的,对道教的发展也产生过政策导向性的影响。慈禧敕修八仙宫一事既体现了清政府对道教的基本政策,又表现出女性统治者亲近道教的特殊心理诉求。这一方面可视为道教与政治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凸显了道教信仰的宗教心理功能。同时,慈禧敕修八仙宫客观上给八仙宫及地方道教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道教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咒术倾向的宗教,对我国工匠建房巫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第一种情形是道教神仙直接或间接地对工匠建房巫术系统的形成产生增益作用;第二种情形是在道教的影响下,建房工匠祖师鲁班最终演变成道教散仙,并成为建房巫术仪式中祭祀的主神。从神仙信仰来看道教对工匠建房巫术的影响,可以清楚地看到道教的民间化和世俗化倾向,也可以验证巫术与道教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化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生存、演变、发展至今。宗教有其严密的组织和独立的行动,成为国际关系中一种不可轻视的力量。伊斯兰的扩张、十字军的东征,以极其惨烈的形式向世界显示了宗教的威力。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宗教因素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内生变量,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使宗教与政治联成一体,对宗教的任何忽视将会犯下大错。目前,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民族性宗教主要有道教、犹太教、印度教、锡克教、神道教,还有许多新兴的宗教和大众神秘文化等等。当代宗教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道教与女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教与女性研究是道教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宗教与性别研究的一个分支。鉴于当前的宗教与性别研究,其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女性,本文仍采用道教与女性研究这一提法。这一提法已经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如朱越利在《道教学的定义、对象和范围》①一文中提到“道教与女性”这一研究领域。一些道教类的学术期刊也开辟有道教与女性研究这样的专栏。  相似文献   

20.
云南民间道教是早期巫教与五斗米道融合并呈现地域特色的一种区域道教,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传度"是道教的一种入教仪式,"奏职"异同于"授箓",均为道士获得宗教神职的一种"教阶制"。云南族群的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独特性,以及社会历史条件,孕育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民间道教,并形成了"传度·奏职"这一宗教的核心仪式。云南民间道教的"传度·奏职"仪式,深刻反映了不同的族群对一种宗教的自觉接收并转化运用的过程,说明了道教的民族性、包容性,彰显了民间道教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