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摒弃抱怨     
抱怨者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欢迎。他们以为自己经历了世界上最大的困难,却忘记了听他抱怨的人也有这些经历。抱怨者认为自己是强者,只是社会太不公平。抱怨者不承认失败,敢于承认失败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人们如同看到一个伤痕累累的、神色平静的男士,如同英雄。人们本来同情弱者,可抱怨者  相似文献   

2.
试着不抱怨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尔·鲍温写了一本畅销80个国家的励志书,书名是《不抱怨的世界》。他在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主张:“抱怨不如改变,永远不要抱怨。”他说,“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会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应该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正做人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曾国藩说:"做人要收敛。"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苦而不言,喜而不语。苦而不言不是要你打断牙和血吞,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学会吃一点无伤大雅的亏。少抱怨是因为没有人喜欢听你的抱怨。面对苦难时,很少有人真的想要了解你的苦难,苦而不言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辛弃疾,20岁便出入行伍,曾在万军  相似文献   

4.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他的《史通·叙事》篇中说过:“章句之言,有晦有显。显也者,繁词缛说,理尽于篇中.晦也者,省字约文,事溢于言外.”在他看来,文章有的隐曲蕴藏,有的直显外露.文章有“晦”“显”之分,就要求写文章的人既要学会用“露”笔,又要学会用“藏”笔.“露”笔鲜明磊落,直言无余,给人明快之感.“藏”笔含蓄内蕴,言近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颇多余味。写作中,是用“露笔”还是用“藏笔”,这要取决于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以色列唯一一名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沙哈里祖巴里回到自己的国家,当以色列<新消息报>记者纳塔夫问起他在中国的感受,他的回答全是抱怨,尤其是食物方面.他的评价引起了各国媒体的报道,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其中的原因恐怕要归结到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尤其是饮食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人生感悟     
共性是为了融入大众,而个性则是抢占高点。逆境时要充满信心,顺境时要格外当心,人生的“优美大厦”是由我们的理念筑成的。生活要平平淡淡,但人生应该丰富多彩。复杂的人生简洁化,简单的生活艺术化。投入但不痴迷,独特但不矫情。  相似文献   

8.
佛禅的智慧,常常能使我们凡俗之人的心灵佛眼顿开,在霍然之间明白了生命或生活的真谛。曾经有一个叫东方忆明的人,对他来说人生仿佛就是一场灾难,整天愁绪满腹,抱怨连天,读书时抱怨自己未遇好老师,愁自己未来的前途;做了官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仕途暗淡;结了婚看到自己的妻子容貌美丽,又愁她会红杏出墙;有了孩子,又抱怨他不用功读书,难成大器……  相似文献   

9.
卢廷惠 《天风》2005,(4):27-27
曾经有一位女孩,因生活 的煎熬就满腹牢骚地向 父亲抱怨起生活的艰难。父亲是一 位著名的厨师,他平静地听完女儿 的抱怨后,微微一笑,把女儿带进 了厨房。父亲往三只同样大小的锅 里倒进了一样多的水,然后将一根 很大的胡萝卜放进了第一只锅里, 将一个鸡蛋放进了第二只锅里,又 将一把咖啡豆放进了第三只锅里, 最后他把三只锅放到火一样大的三 个炉子上烧。20分钟后,父亲关掉  相似文献   

10.
我相信一句话: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  相似文献   

11.
不要抱怨     
似乎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东西太多了。本来就貌不惊人的小草可以抱怨山岗,抱怨山岗给他的空间太窄小,给他的土地太贫瘠,还可以抱怨上帝没赐给他雄伟的身姿,不能开出奇异的花朵,不能张扬出诱人的清香。他一出生就默默无闻,他再努力,也不可能长成挺拔伟岸的大树。  相似文献   

12.
晓蓉 《天风》2002,(5):51-52
基督徒不是一名蔽世的超然隐者,他同样具有七情六欲,同样要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也同样要应付婚姻家庭中出现的诸多局面。那么,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们对待婚姻家庭生活的态度如何?怎样学会用信仰指导生活?怎样让我们的婚姻和谐美满,从而为神作见证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在基督教信仰中,伦理道德的出发点是以神为本,基督徒一切行为规范都必须  相似文献   

13.
自我与他者:教师的伦理责任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首先是伦理的为他关系,学生的他性外在于教师,具有无限性和神秘性,既依赖于教师这个自我又是对其的否定与超越.教师要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得尊重学生这个他者,担负起对他者的伦理责任,回应他者的诉求,具备倾听能力,与他者对话以实现"和而不同"的课堂教育.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符号互动论与儒家的“自我发展”思想异同的比较.两者都认为自我的发展必须有“他者的参与”,符号互动论认为,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相同的反应,语言是连接自我与他者的关键媒介,人的行动可以被语言描述所替换.儒家却认为:人与人、人与物无需经由语言的媒介便能互相感应;修养境界的差异使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不同的反应;行动示范对于自我修养的作用比言语指导更为根本.此外,符号互动论与儒家思想对于“自我发展的过程及其意义”的看法也有差别.符号互动论声称:随着自我的发展,他者的观点会被组织成一个互相关连的整体;自我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它让一个人能够参与有序的社会生活.儒家思想则认为自我发展的意义是要调节和转变社会生活的秩序,所以儒家是按照一个人所能调节和转变的群体的规模来划分自我修养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聆听的艺术     
世界级的大文豪伏尔泰说过一句名言:“通到心的大路是你的耳朵。” 生活在这个迅速变迁,各种资讯排山倒海般地冲向我们的信息时代,聆听已经逐渐成为稀有罕见的事了。 不少夫妻彼此抱怨对方不愿“听”他或她说话,作父母的也埋怨子女不肯“听”他们说话。青少年们也在抱怨自己的父母从来不愿“听”他或她们说话。 形成如此普遍的“怨”之因由,我认为在于“聆听  相似文献   

16.
曲啸同志在山西省直宣传教育系统的讲演录,于今年四月二十六、二十七日《山西日报》上发表,五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又加以转载,是一篇进行理想和道德教育难得的好教材,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曲啸同志是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营口教育学院副院长,他有着电影《牧马人》主人公相似的经历,从一九五七到一九七九的二十二年间,遭受了极大的冤屈,走过了坎坷的历程。在逆境中,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没有消极颓废,对我们的党没有丝毫的怨恨;在逆境中,他更加发奋图强,急流勇进。这充分反映了曲啸同志的崇高理想和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17.
结果会很好!     
佚名 《天风》2009,(5):55-55
女儿对她妈妈抱怨说,她的生活里什么都不对劲——考试没通过,与男友分手了,最好的朋友要搬走……倒霉的事接二连三.这时,她妈妈正在烤蛋糕,便问她想不想吃些点心.她说:"当然,我最喜欢蛋糕了."  相似文献   

18.
简单 《思维与智慧》2003,(11):43-43
一位生活在苏黎世郊区名叫尤利马斯·马吉的农村青年,在他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更加不幸的是,在他20岁的时候,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也去了。父母留给他的除了丑陋的长相和一个小小的磨坊外,再也没有别的任何东西了。面对这些,年轻人没有抱怨,没有泄气,给自己制订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出人头地。可是,他唯一会做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磨面粉。他暗暗下决心,世上只要是能磨的,就一定要将它们磨出个样儿来。一天,当他从朋友舒勒医生那里得知,干蔬菜磨碎后不会损失营养价值。马吉就借了一大笔钱购买了蔬菜和豆类干燥机,开始生产蔬菜粉和豆粉。当他试…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评价.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与人们时幸福的追求和心理欲望是相辅相成的.从社会或人际的角度看,幸福是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的生活状态.创造幸福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同时享受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要学会创造幸福,学会享受幸福,这种享受不是独享而需要分享.分享有两个好处,就个人来说,与人分享不仅更安全,也更有幸福感.就社会的角度来说,幸福的分享程度越广泛,说明这个社会越公平,秩序越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要与公民的幸福目的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最近回老家,发现一位曾经说我“不适应生活”的老同学,夫妻都下岗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他问起我的情况,我笑着说,我也下岗了,但我是主动下岗的──主动辞职回家做了自由撰稿人,每个月的收入比上班时要高出一大截,日子过得还可以。他也就苦笑一笑说:“看来你这个‘不适者’也能生存,而且还能生存得更好一些啊。”那还是十多年前,这位读书时与我很要好的同学,见我仍是不喜欢抽烟,不喜欢打牌,总是喜欢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呀写,就一边抽着烟一边对我说:“我发现我比你善于适应生活,我学会了抽烟,就能与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