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希特著作翻译与研究近况珍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费希特课题组于1993年7月27日举行了工作会议。应邀参加者,有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该课题组的同行。课题组主持人梁志学就他们的工作做了总结。关于《费希特著作选集》五卷本的编译,卷一已经出版,卷二看了清样,卷三即将交稿,接着就要编译卷四(1800-1806)。编选的标准是有助于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促进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译文要求做到准确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有些破题注写得还不很令人满意,需要今后努力改进。关于费希特哲学的研究,已经出版的是梁志学著《费希特青年时期的哲学创作》和谢地坤著《费希特的宗教哲学》,目前进行的是梁志学《费希特耶拿时期的思想体系》、谢地坤《费希特的政治哲学》和沈真《费希特在当代》,准备进行的是对费希特的知识学及其演变、道德哲学、法权哲学、历史哲学、教育思想和柏林时期的著述活动的研究;欢迎青年哲学家参加这项工作。工作程序是"先翻译、后研究",因为德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译过代表作与看过代表作的差别会在研究成果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与会者对费希特课题组的工作发表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关于这项工作的意义,董谊思说,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对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费希特哲学课题组于1989年10月7日邀请院内外学者齐良骥、钱广华、王玖兴、叶秀山等14人在哲学研究所举行了“从康德到费希特”的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从费希特哲学的形成来看康德与费希特的关系。费希特哲学课题组负责人梁存秀教授主持了会议,并首先作了题为“费希特哲学的形成”的专题发言。他认为,费希特的哲学即知识学最初形成于1793年冬季。1792年,舒尔策匿名出版了《埃奈西德穆》,批判不久前莱茵霍尔德在其《基本哲学》中阐述的观点。舒尔策和莱茵霍尔德的争论对费希特  相似文献   

3.
费希特伦理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费希特哲学的内部看,他的伦理学说是以知识学为原则从"自我"推演出来的,因而属于知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对知识学基本原理的验证和重要补充;其次,从伦理学的发展史看,费希特伦理学是对康德道德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凭借"职责"学说赋予道德法则以实质的内容,克服了康德道德学的形式主义缺陷,而且提出了共同体主义思想以克服康德道德学的个体主义立场,从而标志着近代义务论伦理学向德性伦理学的范式转变;最后,从现代性批判的角度看,费希特的德性伦理学转向意味着他对现代社会中自我封闭的原子式个体的解构和对疏离冷漠的人际关系的批判,并在正义与德性何者优先的争论上主张德性的绝对优先性。  相似文献   

4.
一、费希特复兴运动费希特复兴运动开始于1962年,它的目的是要全面研究和评价费希特的思想及其作用。1962年是费希特诞辰200周年,1964年是他逝世150周年。这个时期对于费希特研究工作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开始了研究费希特的新方向。第二、西德巴伐利亚科学研究院开始编辑出版新版的费希特全集。二十多年来,对于费希特的研究工作已经从德国和欧洲波及到世界各地。新版费希特全集原定的三十卷中已出版二十多卷。费希特复兴的新研究运动正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几位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中,费希特(1762~1814)的主观唯心主义可以说是最突出、最公开的代表。然而就其政治态度来说,费希特的言论及行动和他同时代的人相比较,又可以说是最进步的。对于他的唯心主义,我们应该加以严正的批判,对于他的进步的一面,我们也应该加以适当的肯定。费希特对传统宗教和对当时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苏联对费希特的研究,与对康德和黑格尔的研究相比,显得相当落后.在60年代以前,有关费希特的研究并没有什么专著.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仅是一些凤毛麟角的论文.不过,在60年代以前发表的哲学史论著中,也有评述费希特哲学的篇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阿斯穆斯的《近代辩证法史纲》(莫斯科与列宁格勒1929年,1930年再版)和Т.И.奥伊则尔曼在《哲学史》第2卷(莫斯科1957年)中撰写的费希特部分.阿斯穆斯如实分析了费希特哲学的演变,认为费希特在《人的使命》(1800年)里已经发现主观唯心主义的危机,认识到自己以往的知识学破坏了它本来要确立的东西,取消了决定个性的存在,变成了概念游戏,因而道德职责也变成了幻想.于是他把知识学作了一项重要修改:自我凭自己思维活动并不能创造整个经验世界;自我概念具有经验自我与绝对自我两个涵义,在思维中派生其他自我的并不是经验自我,而是绝对自我,即绝对思维.这就说明,费希特的知识学已经由主  相似文献   

7.
纪念费希特《全部知识学基础》发表200周年研讨会纪要郭大为该会是5月18日由王玖兴、梁志学教授组织召开的。16位哲学工作者出席并发言;沈真和郭大为分别做了专题报告。沈真在题为《费希特和马克思》的报告中认为,已有的哲学史研究很少涉猎马克思对费希特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1962年初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纪念费希特诞辰二百周年的活动。现在看来,纪念费希特诞辰活动的规模之大和参加者的广泛性,是部长会议的决议所未曾预料到的。因为在这次纪念活动中,不但大学、各高等学院和各专科学校参加,而且各阶层中的很多人也都卷入进来了。在柏林新建成的卡尔·马克思大厅举行的庆祝会上H.莱依讲了话。他肯定了费希特的理论和哲学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全世界和德意志民  相似文献   

9.
费希特耶拿时期的哲学是从自我的本原行动出发的,主体的绝对能动性是知识学用以说明一切知识的依据,由此确立的最高原则是人的自由原则。然而,费希特对人的主体能动性(尤其是在道德实践领域)的高扬是从"脱离了自然的精神"片面地出发的。在这一时期费希特的思想中,一切存在、客体都不过是意识的对象而由人的认识能力加以规定。费希特哲学思想的致命弱点也恰恰就在于此。在"无神论事件"及外界的批评下,费希特开始反思知识学的基础或本原,进一步探寻自我或本原行动的实在性的根据。这就导致了费希特哲学向宗教的回归。这在当时对德国哲学及宗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梁志学,1931年6月出生于山西定襄。195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费希特协会理事。主要著作有:《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费希特青年时期的哲学创作》、《费希特耶拿时期的思想体系》和《费希特柏林时期的体系演变》。主要独译著作:费希特的《试评一切天启》、《伦理学体系》和黑格尔的《逻辑学》。合译著作: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论人的使命》、《现时代的根本特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和马赫的《感觉的分析》。主编《费…  相似文献   

11.
……费希特对他的时代所发生事情的影响是复杂和矛盾的。正如每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样,费希特是德国正处于由18世纪向19世纪转折的资产阶级的代表,而且他的思想和行动没有越出他的阶级在实际生活中所具有的局限性。但费希特的作用也深刻地受他那在各方面越出了日常规范的个人人格特点所决定。海涅写道,在康德那里只有一本书值得注意,而在费希特那里“除了书以外,还有一个思想和行动在其中杰出地统一起  相似文献   

12.
这是梁志学同志所著《费希特青年时期的哲学创作》一书最后一章的标题,也是作者对费希特青年时期所追求的理想的概括。费希特的这一伟大理想并非一般空幻的浮想,而是植根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之中的。作者所评述的五篇论著,都是费希特在法国大革命正如火如某地开展之际写作的,可以说,每~篇都是对法国大革命所作出的哲学回应,费希特青年时期的伟大理想就是从这种回应中产生的。作者之所以在每一章中都把费希特的原作与当时法国大革命的现实紧密地具体地联系起来,正是为了贯穿这一基本指导思想。作者的这一指导思想和写法,寓意深远,富有…  相似文献   

13.
1798年,费希特与尼特哈默尔决定在他们主编的《哲学评论》第8卷第1期上发表耶拿大学讲师弗尔贝格的《宗教概念的发展》(载该刊第21页——46页)。费希特发现这篇文章有许多不足之处,拟加上脚注以后发表。但是,弗尔贝格请求费希特放弃这种做法。于是,费希特就另外写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位真正的哲学家,既是时代的产儿,又是时代的向导。费希特正是这样一位哲学家。德国弗罗曼出版社现在已经出齐的六卷本《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斯图加特1978—1992年),就为我们描绘了这位哲学家在欧洲各国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变革时代的感人形象。  相似文献   

15.
М.布尔  沈真 《世界哲学》2006,6(6):93-98
R.劳特(ReinhardLauth)教授从1957年开始编辑的《费希特全集》掀起了国际哲学界的费希特复兴。费希特体系的核心是要求哲学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以理性塑造新的自我和新的时代。仅仅从黑格尔追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是教条主义的;只有从包括莱布尼茨和费希特在内的全部古典德国哲学出发,深究这一来源,才能克服这种弊端。  相似文献   

16.
首先要评介的是阿斯穆斯为《哲学百科全书》第5卷撰写的费希特词条.在这个相当长的条目中,他一如既往,阐述了知识学从主观唯心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演变,阐述了费希特的认识论从强调理智直观到绝对唯理论的演变.以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个性解放为背景,他揭示了费希特哲学的真谛,指出“自我概念,它所设定的活动概念以及由这种活动产生的各个原则的辩证发展是费希特哲学的中心”(第374页).作者对于自我的能动性和发展的学说,对于对立面不断产生又不断得到综合统一的范畴推演方法,都有言简意赅的述评,而且指明了它们对早期谢林、黑格尔以及浪漫派发生的巨大影响,高度评价了它们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作者的分析是十分细致的.例如,在谈到黑格尔对  相似文献   

17.
青年费希特关于历史的最著名的著作《纠正公众对于法国革命的评论》的问世,可以说遇到了特殊的机会:经历了处决路易十六时所流淌的滴滴鲜血。费希特反对死刑,主张流放,他不得不表态;这种处决方式的现实性(对此,康德在其《法权学说》中,希望看到国家的消亡),只是间接地涉及他。毫无疑问,令研究观念的历史学家遗憾的是,青年费希特站在处决路易十六这一重大案件之外,阐发他关于历史和革命的学说。他的学说,在德国资产阶级看来,不仅是无可辩驳的,而且肯定回避了对这一痛点的讨论,在这一事件中,他肯定只看到革命多数派的高潮,而对于可能受到谴责的革命本身,对革命的否定,他必然不去阐发,费希特是严谨的。  相似文献   

18.
费希特研究中的一项收获谭鑫田(山东大学哲学系)梁志学撰写的《费希特耶拿时期的思想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是在我国西方哲学研究不景气的情况下问世的,故而引人注目,值得一读。梁志学主持的费希特课题组,在编译《费希特著作选集》的基础上,开展费...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末,发生了一场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关于无神论问题的大论战。1798年夏季,《哲学评论》主编费希特收到了一篇题为《宗教概念的发展》的论文,作者是K.弗尔贝格,曾在耶拿大学当过无俸讲师。弗尔贝格认为,经验和思辨都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因此,人们只需相信道德的力量,按照道德规律行为处事,而无需信仰上帝。费希特不同意弗尔贝格这种具有无神论倾向的怀疑论,打算对此文加些注释和说明后再予以发表。但是,弗尔贝格不同意这种做法。这样,费希特只得针对弗尔贝格的文章写一篇论文:《关于我们信仰上帝统治世  相似文献   

20.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全集》的发起者和主编R.劳特(Reinhard Lauth)于2007年8月23日逝世。本文是《费希特全集》编者之一、《费希特遗著集》编辑委员会科学秘书E.福克斯(Erich Fuchs)撰写的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