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之间的划分界限在哪里?这个问题在西方法理学界被长期地予以关注和讨论.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已经形成了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哈特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既坚持实证主义法学传统,主张法律和道德分离,又承认法律和道德之间具有偶然联系的事实,提出了最低限度自然法思想.研究哈特提出自然法思想的因由,明确最低限度自然法思想的内涵,对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外思想家期盼破解的难题,与之相伴的是,如何考量法律的正义或不义、法律赖以存在的合法性的依据是什么、道德能否对法律进行审视等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当代实证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两大阵营。赫伯特·哈特被誉为当代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最大贡献就表现在对传统实证主义法学的超越和在与新自然法学派的论战中提出的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主张,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律正义观。  相似文献   

3.
辨析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几乎是讨论法律道德化、法律伦理学这样的话题的前置条件。默认并预设法律与道德彼此不同,是引出法律道德化问题的逻辑要求。正是因为法律与道德彼此不同,才需要用法律道德化、法律伦理学这样的概念将法律与道德关联起来,并对法律展开道德批判。然而,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区别又不可以扩大化,法律与道德处于一个关系链条中,彼此只有一条看不见的分界线。也正是在这个关系链条中,可以见出道德相比于法律,具有明显的价值优先性。因此,法律应该道德化,而不是道德应该法律化。  相似文献   

4.
专门把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道德关系)结合起来研究,并从法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的学问,就是法学伦理学。第一,法律伦理学研究的道德,不应仅仅局限于法律职业道德之范围内,还应涉及人们日常法律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如人工授精、安乐死、婚姻法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问题等。第二,法律伦理学涉及的法律,应包括法律之各个领域,如宪法、刑法、诉讼法等,而不应仅局限于司法或律师问题。第三,法律伦理学研究法律和道德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介绍、一般论述上,而是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维度上,中西方在道德与法律关系上经历了不同模式,中国表现出德法合于礼、以德为主、强德弱法,而西方则体现为德法分设、以法为主、强法弱德。在逻辑维度上,道德与法律同时存在,但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却有明显界分,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道德构成了法律正当性的基础,法律是实现道德之治的必由之途。在规范维度上,道德和法律交替至上,在立法阶段道德为上,法律服从于道德。在执法和司法阶段法律为上,法律成为首要的判断标准,道德仅是法律的辅助。在立法、执法及司法之后阶段,道德取得最终的评价地位。道德与法律是可以互相协调的,通过制度建设使二者达到平衡与和谐,在道德涵养法律的同时,以法律促进道德的普适。  相似文献   

6.
道德金规则的行为学原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明 《伦理学研究》2012,(1):122-128
不同的伦理学流派对道德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最为基础性的道德问题始终离不开行为学意义上的道德解释;行为学解释是道德解释的出发点和基石,否则对道德问题的讨论就会陷于空泛。道德金规则从人类的共同本性和需求出发,为人的行为设定了准则,从而界定了行为正当性之界限,而这一界限乃是人际法律关系之渊源。道德金规则的两个原则——"无害原则"和"同情原则"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高"的法律。人类只要遵守了这两个最基础的行为准则,人类生活就会多些和谐,少些冲突,而这正是人类最基本和最大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一、M·韦伯的“价值中立”观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是近代西方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一大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事关不同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价值观选择。M·韦伯是西方近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他在科学与价值关系上的立场——“价值中立”观曾长期在西方居于主导地位。概而言之,这一观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质是道德个体主义与道德共识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核心课题.对此,西方新旧自由主义和共同体主义都给出了较具代表性的回答.然而,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应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寻找答案.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域内,道德个体主义与道德共识的冲突源于人本体论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只有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解决.所以,实践哲学进路是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继承性是个历久而常新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对此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讨论,一次是六十年代围绕道德继承性和道德阶级性关系的讨论,再一次是近年来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讨论。 六十年代的那次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叫“平行继承论”,认为道德具有阶级性,剥削阶级的道德与劳动人民的道德是水火不相容的,劳动人民只能继承劳动人民的道德传统,剥削阶级只能继承剥削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采用逻辑分析和事实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批判了西方伦理学界对马克思道德思想的一种曲解(即认为马克思主张阶级利己主义、取消道德)。我们认为,此文提出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是值得重视的。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诞生伊始,就遭到西方资产阶级的非难;其手法是先将马克思的有关思想加以曲解,然后进行攻击;其论点也不限于此文所批判的这一种,因而造成了不少思想混乱。其中涉及一系列不容回避的问题,例如,究竟如何理解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及其同全人类利益的关系,怎样理解实际利益与道德行为的关系、事实与道德价值(应当)的关系、道德的真理性与正当性的关系,什么是利己主义和阶级利己主义,等等。应当承认,以往我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和研究都很不够,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使有关的理论阐述显得苍白无力,客观上助长了怀疑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情绪。为了回击西方资产阶级的挑战,恢复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本来面目,深化和完善我们伦理学的基础理论,使之真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需要重新系统地钻研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对上述问题作出正面的、实事求是的、创造性的、有理论深度的回答;在研究方法上也要有所改进。为此,需要在不同意见之间展开充分的、同志式的自由讨论。本刊愿为这种探讨和争鸣提供足够的园地。  相似文献   

11.
道德判断的根据是什么?这是道德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人们做了诸多回答,如动机论、效果论、规则论、意愿论、美德论。[1]本文只考察动机论,并准备回答如下问题:动机论是不是有效的道德判断根据?在进入讨论之前,须做简单说明。第一,"根据"是一种解释与还原关系。在一个理论中,如果a可以还原为b,则b是a的根据;如果其他子理论可以还原为b,而b不可被还原,则b是最终根据。  相似文献   

12.
脑死亡,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脑干的死亡。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尤其伴随着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出现,“脑死亡”问题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因为,在复杂的移植手术中所用的器官,大多是从被认定为脑死亡的病人身上摘取下来的。有关脑死亡在法律上的争议为当代伊斯兰法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一、伊斯兰法学家对脑死亡问题的态度伴随着医疗技术的现代化,先进的医疗工具与技术可以帮助器官移植手术的进行,而与器官移植相关联的一些道德问题,如有关脑死亡这一定义是否可以被接受,在伊斯兰法中是否许可等相关问题,在宗教学者…  相似文献   

13.
刘邦惠  彭凯平 《心理学报》2012,44(3):413-426
跨文化的实证法学研究把文化心理学的理论突破和心理学的实证方法引入到对法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之中。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发现的东西方文化在价值定向、道德判断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能够给跨文化实证法学研究带来重要的启示。在对一些重要法律问题的认识上, 例如法律中的因果关系和责任的判定、合同形成以及纠纷调解等方面,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了显著的跨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法的认识、法的建设以及法律的应用。我们认为跨文化的实证法学研究不仅可以为法学研究提供一条新的研究路径, 更主要的是还可以为中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化和国际法律纠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自有哲学以来,凡是讨论到人,讨论到人的本性的学说,无不首先必须说明他们所说的人,到底是现实物质的人,还是以某种以纯粹精神为其本性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构成了哲学史上论争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简单梳理历史上基于人性问题而展开的若干争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西方主导思维方法即其哲学方法论在深层次上的观念基础。 “人是什么”这一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每一位思想家在构建思想体系时都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问题。从历史上看,对此一问题的回答如同对立着的科学与宗教一样,已然成为西方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  相似文献   

15.
曹海军 《学海》2007,(4):73-78
政治道德是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它回答了政治权力运用的合法性以及道德证明的问题,民主作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合理的政治统治形式和治理方式,必然也面临着道德合法性及道德证明的问题.按保护型民主与发展型民主的划分,西方民主理论本身蕴含着消极政治道德与积极政治道德两种政治道德观.  相似文献   

16.
冉井富 《学海》2007,30(4):16-19
近两年来,法学界在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传自西方的法学如何实现中国化?同样,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前的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任务,即马克思主义法学也要发展,以实现中国化的转换.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法学也面临着这一任务,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主义法学也是来自西方的理论.进一步具体地说,则至少可以列举出四个方面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 ,是法哲学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也是目前我国法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美英现代法学界 ,也有许多法哲学家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细致的探讨 ,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一 博登海默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论述美国现代著名法哲学家博登海默 (EdgarBodenheimer ,1919— )在其所著的《法理学 :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 (Jurisprudence :thePhilosophyandMethodoftheLaw )一书中说 :“那些被视为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而必要的道德正当原则 ,在所有的社会中都被赋予了具有强大力量的强制性质。这些道…  相似文献   

18.
伦理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我国 ,对道德问题的越来越频繁的讨论唤起了道德同政治的关系这个古老的话题[1] 。这个话题尽管古老 ,它却是常新的。正是因为古老而常新 ,才会造成这样的情形 :不论哪一个领域提出的道德问题 ,都不曾得到明确的回答。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是所有道德问题中最为人们熟知的。然而由于对它的讨论的经久不断 ,以及参与讨论的作者们的权威性 ,它同道德与所有其它人类活动的关系的问题并没有很大的不同。所以 ,我们可以随时谈到经济关系的伦理 ,或者像最近几年中那样 ,谈到市场伦理、性伦理、医学伦理、运动伦理 ,以及其他什么伦理。在所有…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好的关怀,是关怀伦理要回答的核心问题。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贡献在于,它对何为好的关怀提供了一幅细致的道德心理学图景,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它过于强调对他人的关怀而忽视了自我关怀的重要性;其次,它对关怀的规范性问题讨论不足;再次,它所设想的关怀模式过于单一,忽视了其他表达关怀的形式;最后,它将关心限定于特殊的关怀关系之内,忽视了关怀可普遍化的道德价值以及将关怀发展为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可能性。对此,儒家伦理从不同方面给出了积极的建议。这两种气质相似的伦理学可以通过相互借鉴对什么是好的关怀给出更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个亘古常新的问题.在法律的领域内道德的位置何在,对法律的道德审视何以可能?这是建构法伦理学要思考的基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既是解决法律与道德冲突的需要,也是解答法律的合法性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