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陆对天台宗特别是对智的研究,近几年有了一点热度,专题会议、文章、专著三者齐上。胡适在其《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把智列为唐代第一流哲学家中的第一位,其实,不管是从哲学还是从佛学的角度看,不管是从东方还是从西方思想史的角度看,智都是第一流的,对于这样...  相似文献   

2.
贡华南 《学海》2002,(2):42-47
近代以来 ,重建中国哲学的努力始终关涉着哲学方法论的探讨。牟宗三的智的直觉理论无疑是这种努力的自觉表现。同大多数的哲学家一样 ,牟宗三对此问题的追问一直以西方哲学为其参照者与对话者。具体说来 ,智的直觉概念的提出乃是基于康德的这样一个问题 :即理性存在者只具有直观现象界的能力 ,而没有直观本体界的能力。因此 ,我们对本体界一无所知。牟宗三则认为 ,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不仅具有智的直觉 ,而且形上问题就是以智的直觉为基础而建立的 ;否定智的直觉 ,“不但全部中国哲学不可能 ,即康德本人所讲的全部道德哲学亦全成空话”① 。关…  相似文献   

3.
《熊十力全集》编者序熊十力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坚贞的爱国民主志士。原名继智、升恒、字子真,曾化名周定中,晚年自号漆园老人、逸翁。湖北黄冈人。幼年家贫,勤读自奋;青年投身于推翻帝制的反清、反袁革命;中年慨然脱离政界,潜心研究哲学。1918年发表第一部论著《心书》,  相似文献   

4.
高瑞泉 《现代哲学》2023,(1):136-151
“直觉”是中国现代哲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迄今已演化为一个观念的谱系。最初将其显题化的是梁漱溟先生,他从柏格森哲学中汲取“直觉”,并与孔学尤其是王门后学和唯识学相结合,通过批判工具理性弘扬东方价值,其叙事策略下伏着禅宗“顿悟”的“底子”。熊十力先生同样批评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不能“证体”,视柏格森的“直觉”为“习气”并扬弃之。他认为哲学家在“慎思明辩”之后尚需“脱然超悟”,不过强调“悟”既有“顿”又有“渐”,并代之以更儒学化的概念“默识”与“体认”,以与其“性修不二”说相配合,同时以“良知是呈现”为牟宗三的“智的直觉”说开辟了路向。受过新实在论洗礼的冯友兰先生,则将“分析后的直觉”作为形上学的方法,且名之为“负的方法”,主要借助禅宗的“顿悟”,以解决所谓“第一义不可说”问题,导引人进入“天地境界”。冯契以为解决“第一义不可说”的问题,必须要解决“说不得的东西如何‘得’”的问题。他认为禅宗的“顿悟”说不但对宗门有解放的意义,而且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赞成将“顿悟”或“直觉”视为孤立的意识活动并将其神秘化。他借“转识成智”来论述如何从知识到智慧。“转识成智”由三个互相连锁的环节构成:辩...  相似文献   

5.
今年春天,海峡两岸两位大师级的中国现代哲学家先后谢世,一位是3月1日病故于上海、享寿81岁的冯契先生;一位是4月12日病故于台北、享寿87岁的牟宗三先生。收到两位先生病故的讣告后,我都发去了简短的唁电,但都引起了不能自己的深长的哀思。两位都是现代中国最有成就的哲学家;都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深厚感情和精深研究,并且兼通古今中西,有自己独创的哲学体系的大哲学家,他们的去世确实是中国哲学界的重大损失。两位哲学家的哲学立场根本不同。冯契先生是一位始终沿着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道路前进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而牟宗…  相似文献   

6.
智顗号称智者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创立一代教观,智慧出众,颖悟过人,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智者。关于智者名号由来,早就有明确的解释。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扬州总管杨广请智顗为菩萨戒师,智顗赐名“总持”,杨广上尊号“智者”。对此《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有所记载:“以今开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总管金城殿设千僧会,敬屈授菩萨戒。戒名为孝,亦名制止,方便智度,归宗奉极。以此胜福,奉资至尊、皇后,作大庄严。同如来慈,普诸佛爱,等视四生,犹如一子。”师云:“…  相似文献   

7.
辛冠洁、丁健生、蒙登进同志主编的《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和《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下称《古代》、《续编》、《近代》),已由齐鲁书社再版重印。这套《评传》,由中国  相似文献   

8.
简讯     
老一辈哲学家逻辑学家温公颐教授逝世我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家、南开大学哲学系原系主任、中国逻辑学会顾问温公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1月22日在津逝世,享年92岁。温先生名寿链,1904年11月生于福建龙岩县好坑村,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  相似文献   

9.
转识成智是唯识学的终极归宿,本文从转识成智的必要性、条件及内容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识”是有漏的带分别的认识,有局限、有染污,是成佛的障碍;“智”是无漏的超分别的智慧,究极、纯净,是觉悟之智;转识成智是唯识学的必然要求。转识成智既需要先天的无漏种子,又需要后天的正闻熏习,不具有普遍性品格,不是人人皆可成佛。转识成智的内容是转八识成四智,转得佛智即是成佛。文章还分析了这一理论对中国传统思想、乃至现代唯物论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辛冠洁、丁健生、蒙登进主编的《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三卷三册)、《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二卷二册)继《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三卷四册,本刊80年第7期作过介绍)出版之后,业已陆续编撰完毕,即将由齐鲁书社出版。整部评传总共八卷九册,计字三百万左右,收入哲学家一百十六名。  相似文献   

11.
引言方东美先生说;“真正的哲学家,精神上首先在宇宙立定脚跟,不沾染低层世界,然后他的精神层层超升、解放,直到精神世界的顶点,在那儿形成不朽的人格,再发出生命的光辉,这样才算是哲学家。”(方东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3年,22页)从此看来,方先生的哲学精神可能是从《庄子》那里得到的。但是,关于庄子的知识论方面,他没有文章细致地探讨过。我认为从《庄子》可以找到中国知识论的一个典型。我想透过《庄子》,试探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知识的一种看法。为了方便起见,我从两方面研讨庄子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把德尔斐神庙中的一句题辞“识识你自己”奉为“爱智”者的格言以来,随着知识的增长和人们转求认识主体的自身反省,关于人类认识的结晶物——知识的有关问题也愈釆愈广泛地被带入了哲学家的认识论反思系统中。柏拉图  相似文献   

13.
张东荪(1886-1973)是20世纪中国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本世纪20年代后,他积极介绍和研究西方哲学,参加过各种思想论战,著述宏富,为繁荣中国近代哲学作出了贡献。但在后半世纪,他和他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国内学术界虽然肯定了张东荪是“中国近代哲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专列条目作了介绍,海内外不时也有评述其哲学思想的论文出现,但这些零星的研究与张东荪曾有过的影响和地位是不相称的。近年来随着学术界研究20世纪中国哲学工作的进展,不少学者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张东苏是2…  相似文献   

14.
张西平 《世界哲学》2008,(1):106-111
本文介绍了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编著《中国近事》一书的历史过程,《中国近事》的基本内容,以及通过莱布尼茨编辑《中国近事》,他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莱布尼茨这些思想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是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他以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写作风格著称于世,其所创立的解构主义(deconstrutionism)学派被公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基础,并成为20世纪以来西方反形而上学传统大潮中最为激进的代表。德氏在60年代就已出名,但由于复杂的原因,迟迟不能为中国学术界知晓。除了政治的原因之外,德氏游戏般的晦涩写作风格似乎成为与中国读者交流的一大障碍,他已使习惯于传统阅读方式的西方读者无所适从,不知所云,更不用说中国读者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德里达是西方哲学史上屈指可数的隐晦哲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 缘起大陆学者对中国哲学名著之系统化评述,当以《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以下简称《古代》,1980年11月)、《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以下简称《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方法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哲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哲学现代化的核 心内容之一就是哲学方法论的现代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现代哲学家如胡适、贺麟、冯友 兰、金岳霖等人都很重视对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胡适可以说是首先在国内介绍实验主义方法论的 学者,贺麟则提出了将直觉方法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代哲学中讨论哲学方法 论最多的是冯友兰,他提出了关于“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相结合的哲学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 代哲学界中真正对于现代逻辑有了解,并把它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是金岳霖,他对逻辑分析方法有 着独到深入的了解,是逻辑分析方法的积极提倡者。通过上述哲学家的努力,中国现代哲学已经 有了系统的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任继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对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哲学史、宗教学、图书馆学等学科的发展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战争的观点看和平 军事思想是中国哲学传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古代经典中,“军事思想”不只存在于《孙子兵法》中,还见于墨子的著作,这位中国第一位真正系统化的哲学家,也是第一个开始反对儒家学派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存在论:一个从“存在论差异”展开的比较研究/李君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03.-260页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赵汀阳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04.-160页西方马克思主义新论/燕宏远,宋惠芳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01.-374页大哲学家/(德)雅斯贝尔斯著;李雪涛主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2.-908页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04.-555页.-(国学书库)中国学术史讲话/杨东莼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04.-250页.-(国学书库)青山道场:庄禅与中国诗学精神/刘成纪著.-东方出版社,2005.03.-448页.-(诗性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