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特点,探讨其主客观睡眠的异同点。方法:对15例原发性失眠患者、20例正常人的主观睡眠(PSQI)和客观睡眠(PSG)特点进行比较,对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主观睡眠(PSQI)和客观睡眠(PSG)的比较。结果:原发性失眠的PSG多项指标(睡眠总时间、睡后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觉睡比、睡眠维持率、REM睡眠时间和REM百分比、REM睡眠潜伏期和REM活动密度)等方面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原发性失眠的PSQI多项指标(PSQI总分、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方面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显著(p〈0.01)。原发性失眠的PSQI和PSG在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的PSQI和PSG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原发性失眠患者有高估自己睡眠障碍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临床对照方法探讨意象对话技术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1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心理治疗方法:意象组采用意象对话技术;CBT 组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技术。所有患者随访一年,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意象对话技术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CB T疗效相当,且见效快,复发率低。利用其躯体出现的症状、感觉进行意象引导处理,可快速消除或减轻其身心痛苦,证实了意象对话技术可以在老年抑郁症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人际心理治疗(IPT)、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躯体形式障碍(SD)的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81例SD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IPT联合度洛西汀;B组,CBT联合度洛西汀;C组,仅用度洛西汀。治疗后三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治疗后A组和B组的评分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治疗后A组和B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IPT和CBT均可显著提高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IPT在疗效上与认知行为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4.
慢性失眠是神经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在慢性失眠的诊断中应分清病因,明确类型及严重程度,避免诊断扩大化.治疗时须按照最优化的医疗原则,提倡重视非药物治疗,避免长期大剂量应用镇静安眠剂.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人文思想来提高失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焦虑症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疾病.病理焦虑通常被定义为与年龄不适当的焦虑,导致功能障碍和严重痛苦.目前大量调查儿童焦虑的CBT治疗效果的研究显示,针对各种患有不同焦虑障碍的儿童CBT是有效的.典型的认知行为治疗包括四个主要方面:心理教育,应对技能,暴露和应急管理.Coping Cat治疗方案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对儿童焦虑最常被实施的CBT治疗方案.目前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儿童焦虑症中也存在着局限,今后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从失眠的负面影响入手,详细阐述了失眠的主要临床表现、失眠的原因,并在国外心理学专家长期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作的一些临床经验和亲身体验,提出了一些比较适用的预防和自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广泛性焦虑障碍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均可选择.心理治疗主要是CBT.药物治疗主要是抗抑郁药物,SSRI、SNRI是一线选择,NICE推荐舍曲林作为初始治疗药物.对于难治性的患者,可以试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如果药物治疗有效,最佳治疗时间为一年.  相似文献   

8.
心因性失眠是由单纯明显的个人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不良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偶然失眠是正常情况,然而,偶然失眠可能会形成长期的必然失眠,如何防止这一过程的转变是值得关注的。森田疗法的理念"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治疗强迫症等的关键之所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仅是心理治疗的理念,更是一种开放的人生态度。本文尝试从森田疗法角度探讨如何治疗心因性失眠。森田疗法对于治疗心因性失眠有必要作出理论性探讨,以期为以后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预后。现有的核苷(酸)类药物有较强的抗病毒效果,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病毒的耐药突变。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率,有助于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抗病毒药物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As)在临床上的长期和广泛应用,加之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颁布和不断更新,同时肝病学会和感染病学会的专家对《指南》的广泛巡讲、解读,使包括基层医院在内的广大肝病工作者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失眠问题异常突出,其对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SDC)的影响日益引起重视。目前,原发性失眠(PI)对陈述性及程序性记忆SDC的影响存在分歧。梳理以往研究发现,系统巩固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支持睡眠结构紊乱及脑结构异常可能是PI患者SDC损伤的潜在脑机制。未来研究可考虑同步采集行为、脑电和脑成像数据,深入探究PI影响SDC的脑机制,并验证上述假说;还可尝试通过经颅电/磁刺激和目标记忆重激活等无创性干预措施改善PI患者的SDC效应。  相似文献   

12.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是一种多成分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临床中有个体、团体、远程、网络等应用形式,但均存在脱落率高的问题,治疗联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章讨论了不同形式CBT-I中的治疗联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总结相关巩固策略,为降低参加CBT-I患者的脱落率提出了相关建议,如提高治疗师的共情能力、营造信任的治疗环境,为患者匹配合适的CBT-I实施形式,调整患者预期、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等,后续CBT-I相关技术的开发也应更注重建立积极的治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OL-HDF)两种血液净化模式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钙(Ca)、磷(P)、胎球蛋白A(Fetuin-A)水平的影响,旨在求其相关性.按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将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A组)30例,OL-HDF组(B组)30例,健康对照组(C组)16例,通过测定A组、B组、C组透析前、A组、B组透析6个月后各项化验指标,经过统计学分析比对发现A组、B组血清Fetuin-A与IL-1β、hs-CRP、P、Ca×P呈负相关.本研究证明,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其钙化抑制因子Fetuin-A较正常人明显降低,长期OL-HDF治疗(治疗大于6个月)对于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升高钙化抑制因子Fetuin-A效果均明显优于HFHD.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分布并且引起不良结局,是极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以改善预后,防止出现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主要在于长期治疗中出现耐药。路线图概念被用于监测耐药预测疗效。HBV DNA定量水平被作为路线图较好的监测指标。由于血清转换率及清除率过低,HBeAg、HBsAg定量检测不适合用于路线图监测,但对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作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乙肝肝硬化是HBV感染的最终结局之一。目前的研究证明,抗病毒治疗能使肝脏组织学获得改善甚至逆转肝硬化的病情。多种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使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患者仍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应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病情、药物特点、不良反应、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强效、低耐药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6.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典型病例的临床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在肾内科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其主要治疗是联合应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少数患者,经以上联合治疗后仍不能达到临床缓解。而对于这些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不仅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且可能出现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故在临床中应权衡利弊进行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早期气管切开对非肺部疾病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我们回顾性分析158例非肺部疾病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的早晚(气管插管7天为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n=88)和延迟气管切开组(n=70)。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镇静剂和镇痛剂用量、病死率、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等。结果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抗生素使用天数、减少镇痛剂的用量,降低总住院费用。所以,非肺部疾病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可以从早期气管切开中获益。  相似文献   

18.
失眠已成为现代人群中的一种高发健康问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以其数据采集便利性和无创性, 成为失眠研究的主要成像手段之一。基于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发现, 失眠患者存在前额叶、颞叶、前扣带回、脑岛等认知-情绪神经环路的异常。大尺度脑网络是涵盖多个脑区、功能相对单一的大脑结构。失眠患者存在默认网络、突显网络、认知控制网络和负性情绪网络内部活动与连接异常, 而且呈现出以默认网络为核心, 包含认知控制网络、突显网络、负性情绪网络的网络间连接异常模式。此外, 结合症状、治疗和大尺度脑网络的视角, 可为失眠的“精准治疗”提供神经理论依据。未来研究可结合大数据和多模态分析技术, 验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已有发现。而失眠的纵向追踪和队列研究会有利于进一步阐释失眠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慢性腰背痛患者、抑郁症患者和对照人群的疼痛、抑郁水平、焦虑水平和睡眠质量进行测评,发现慢性腰背痛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增高,失眠较常见;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失眠现象严重,疼痛是其常见症状.结果提示临床上对慢性疼痛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疼痛、情绪和睡眠问题予以评定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催眠恢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的成因和治疗,对病程由初发至25年不等的23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催眠进行了研究性治疗。实验结果是19例痊愈,4例无效。患者在催眠下均报告出曾有强烈的心因性事件发生和在悲伤的情绪下三至五天的失眠史,并在失眠后出现现在的症状。提示催眠是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的治疗手段,还似乎提示精神分裂症是心因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