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性、情感体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为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性、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情感量表、情绪表达性量表对85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及情感体验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负性情感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心理弹性与人际适应性的关系及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和人际适应性问卷,对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相比于城镇生源,农村生源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显著更低;(2)大一年级的人际适应性显著低于二、三年级,大四的人际适应性水平显著最高;(3)心理弹性、认知重评与人际适应性三者...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技术,探讨家庭功能与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功能的作用机制,即家庭功能能否通过情绪表达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家庭亲密度或适应性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倾向具有高的情绪表达性,更少的体验到亲情、爱情以及社交孤独感;(2)情绪表达性对大学生社交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即大学生越乐于表达情绪,其社交孤独感就越少;(3)家庭功能既直接对社交孤独感产生影响,又通过情绪表达性间接影响社交孤独感,即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社交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原生家庭功能对亲密关系质量的影响,以及共依附和个体自我分化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共依附量表、自我分化量表、关系质量指数量表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显著正向预测亲密关系质量;(2)共依附在家庭功能与亲密关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共依附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分化的调节。因此,原生家庭功能对亲密关系质量的影响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睡眠不足已然成为当代中小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为考察社会支持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睡眠不足与中小学生负性情绪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睡眠不足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以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苏、安徽1103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睡眠不足显著正向预测中小学生负性情绪;(2)社会支持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睡眠不足与中小学生负性情绪间发挥单独中介作用;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社会支持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睡眠不足与中小学生负性情绪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可见,睡眠不足对中小学生负性情绪有显著预测作用,社会支持、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具有单独及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人与环境互动理论,研究考察了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高中生消极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人际自立与校园排斥的中介效应。采用父母控制问卷、青少年人际自立量表、青少年校园排斥问卷、消极社会适应问卷对辽宁省3所中学的1209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父母行为控制对高中生消极社会适应无明显预测作用,心理控制对消极社会适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人际自立和校园排斥在父母控制与消极社会适应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行为控制只能通过人际自立的单独作用以及人际自立与校园排斥的序列中介作用预测高中生消极社会适应;父母心理控制既能直接预测消极社会适应,还能分别通过人际自立和校园排斥的单独作用,以及人际自立与校园排斥的序列中介作用预测高中生消极社会适应。研究最终梳理出一条“父母教养→人格发展→人际反馈→适应结果”的理论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和测量法对568名农村学前儿童进行调查,探究学前儿童心理弹性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以及师幼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是否留守水平后,农村学前儿童心理弹性负向预测行为问题;(2)执行功能在心理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师幼关系对中介的后半路径"心理弹性→执行功能→品行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探究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采用问卷法调查了四川省两所高中1020名学生。结果发现:(1)家庭亲密度显著负向预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生命意义感在家庭亲密度和高中生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3)社会支持调节了生命意义感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随着社会支持水平的提升,家庭亲密度对生命意义感的正向预测作用、生命意义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家庭功能、自我控制与青少年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对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9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控制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受到性别调节,相比于女生,男生群体的家庭功能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605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家庭亲密度在父母严厉管教(心理攻击和体罚)与儿童焦虑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性别对这一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父亲和母亲严厉管教与家庭亲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各焦虑症状均呈显著正相关,家庭亲密度与儿童各焦虑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2)家庭亲密度在父亲心理攻击、母亲心理攻击和母亲体罚与儿童焦虑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3)家庭亲密度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听障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对342名听障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听障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低水平,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听障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听障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2所学校的249名初一学生进行了2年4次的追踪调查,应用HLM分析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变化趋势,探讨性别、学校地区差异和心理韧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从初一下学期到初三下学期这2年时间内存在着显著下降的发展趋势;(2)性别、学校地区差异对生活满意度发展的预测效应不显著;(3)初始测量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和家庭支持两因子对生活满意度发展的预测效应显著,而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人际协助等三因子的预测效应不显著;(4)心理韧性中个体力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效应,其调节效应有限,而支持力的调节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tends previous research by examining the role of communalism, family cohesion, and family support in suicide ideation and depression in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nts were 188 African American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students (126 female, 61 male) from a 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 (1) Results showed that communalism, family cohesion, and family support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Higher levels of family cohesion and family support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levels of suicide ideation and depression.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a main effect for communalism and family support. Having strong communal value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uicide ideation and depression. Having strong family support was associated with fewer experiences of suicide ideation and depression.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family support explained more variance in suicide ideation and depression than family cohesion.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 a core construct of Bowen's (Bowen, M. (1978). Family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New York: Jason Aronson) family systems theory – was examined as a possible predictor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hysical health and as a mediator and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overall functioning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hysical health. A total of 818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mean age?=?23.72, SD?=?4.79) in this study.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was correlated and was predictiv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s measured by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and physical health, as measured by body mass index (BMI). A multivariat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revealed that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partially mediated the effects of overall functioning on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and on BMI. Results from a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model showed that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moder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overall function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but did not mode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overall functioning and BMI. Taken together, these preliminary findings provide initial evidenc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family systemic factors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nd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health factors among American colleg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5.
采用梁宝勇、程诚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梁宝勇和郝志红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郑日昌、邓丽芳和张忠华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所大学6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胡月琴  甘怡群 《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虽然国外已有很多测量工具,但在中国群体中的适用性未得到支持。基于心理韧性的过程模型,通过访谈法开发适合我国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韧性测量工具。通过访谈25名经历过较大负性生活事件而又适应良好的中学生,编制出100个题目,在283名青少年中初测,通过项目鉴别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了27个题目,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五个因子,α均大于0.7。复测样本包含420名青少年,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量表的结构效度,二阶因素分析发现前3个因子属于个人力,后2个因子属于支持力。以其他心理韧性量表(RS)和中学生生存质量为关联效标,皮尔逊相关分别为0.53和0.49,支持了量表的外部效度。文章最后讨论了我国青少年心理韧性结构的文化意义及量表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以62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以及手机依赖在这一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社会支持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情绪智力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2)手机依赖调节了情绪智力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相对于低手机依赖的大学生,高手机依赖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要重视个体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的单独影响,更要重视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社会支持各维度和大学生希望的关系及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希望特质问卷、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问卷对7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维度对大学生的希望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对希望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在主观社会支持对希望的预测关系中有非常显著的中介作用,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