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旭林  傅金芝  于萍 《心理学探新》2002,22(3):37-41,52
采用《中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测验量表》,对怒族、傈僳族和景颇族三种少数民族390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基本支持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形式思维水平在13~16岁尚未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2.在发展的年龄上,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3.儿童在初中一年级出现认知发展的加速期;4.三种少数民族儿童认知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跨文化差异;5.认知发展在性别差异上主要体现在动作协调一空间定位能力上。  相似文献   

2.
儿童图形表征能力测验编制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表征能力发展部分地体现为对事物中隐含关系的理解或推理的复杂程度.基于辛自强的"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结合Halford的"关系复杂性"理论,通过事前分析任务复杂性确定了难度不同的项目,最终编制成儿童图形表征能力测验,该测验共50个(25类)项目.以265名小学3~6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计算机呈现方式施测了该测验.结果表明: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以及整个测验的重测信度、构想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均良好;基于理论的事前任务分析(确定任务的维度数与每个维度内的元素数)对事后任务难度的预测率较高(83.4%).可见,所编制的图形测验能有效测查儿童表征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实际测试,考察了制约儿童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在两种思维的发展中,知识经验是基础,原型启发是契机,学校教育是关键,而事物的空间排列、功能固着性,以及个体的消极定势是主要障碍。家庭影响,某些个性因素也会影响两种思维发展。同时,本研究还考察了言语项目测验和图形项目测验在检测发散思维上的可靠性,发现图形项目测验比之言语项目测验有更高的测验效度,言语项目测验不能准确地反映发散思维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桑标  俞佳  章璋明  虞纪忠 《心理科学》2002,25(1):31-33,17
本研究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创造性思维测验、学习适应性测验以及教师对其创造力评价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数字和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验上的成绩没有显著的差异。表明ADHD和创造力是彼此独立的两个特质;(2)ADHD儿童在学习态度、学校环境(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独立性和毅力等维度上明显偏低;(3)不同学科教师对于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创造力水平高低的评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4)对于正常儿童。不同学科教师对其创造力的评价与儿童在创造力测验上的得分呈显著性相关;对于ADHD儿童则没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验,以中国和德国的5及7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进行了连续三年的测验,测验的内容是要求被试在所呈现的30个几何图形中途出4个以建立一种类比关系,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构成类比结果,对测试的评判分为:产生性、灵活性、新颖性、精致性和聚合性5个方面。结果发现:(1)在产生性思维方面,平常及超常的中国儿童均高于德国儿童,且中德双方的高智儿童在连续三年内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2)三年中,所测的各组被试中德国儿童的递增情况均优于中国儿童;(3)在创造性思维的各项指标中,中德儿童的发展显示出差异;(4)中德双方儿童均表现出性别差异,但未达到显着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丽锦  陈亮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11,43(9):1075-1086
本研究旨在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 (Inventory of Piaget’s Developmental Task, IPDT)中的守恒与关系领域分测验改编成动态测验, 并应用于不同程度学业成绩儿童当中以探查其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结合以往动态测验的编制技术, 把动态施测过程分为“前测—干预—迁移—后测”4个阶段, 分别确定各阶段的测题并构建了6等级提示系统。在中等学业成绩儿童(n = 33)和低学业成绩儿童(n = 35)中的应用发现, 动态测验测得的能力获得变量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证实了所改编测验的有效性; 动态测验情境下中、低学业成绩儿童的潜在认知水平基本相同, 所改编的动态测验有助于发掘儿童的潜在认知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意在考查动态测验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作进一步程度区分的有效性。以传统且常用的数学学习困难鉴别方式和标准选取30名四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儿童为实验组,30名同年级智力匹配儿童为对照组,以Swanson认知加工测验(S-CPT)的4个子测验为测量工具对被试进行动态测验。结果发现:(1)在传统数学学习困难鉴别方式的基础上,动态测验的“潜在认知能力”指标可以对儿童数学成绩增加19%的预测力;(2)以“潜在认知能力”指标为依据能够将数学学习困难儿童进一步区分为“发展落后”和“发展缺陷”两个水平;(3)“发展落后”儿童一年内数学成绩发生了增长性变化,与正常儿童水平相当,而“发展缺陷”儿童的数学成绩没有变化。研究证实关注潜能指标的动态测验范式在快速、准确甄别数学学习困难儿童上具有独特效用。  相似文献   

8.
汉字字形输出过程中儿童的汉字结构意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孟祥芝  舒华  周晓林 《心理科学》2000,23(3):260-264
本研究通过控制汉字声旁与形旁的结构特征,采用听写纸笔测验考察了小学四年级儿童在汉字字形输出过程中的汉字结构意识.结果发现汉字声旁的规则性与形旁语义透明度都直接影响听写的正确率与错误率;在这种任务条件下,声旁的规则性与形旁语义透明度相互作用;阅读水平低的儿童比阅读水平高的儿童产生更多的同音替代错误.文章从听写条件下汉字的加工与儿童词汇表征的角度探讨了这些结果的理论含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图式特征的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角验证法对长春180名10.1-15.3岁儿童进行研究,以自然范畴的事物、家庭内外事件和熟悉的文本为测验材料,探测了儿童对图式特征的认知特点。结果发现:(1)儿童对自然范畴、事件、文本图式特征的认知存在三级水平:①成分水平,②成分与整体水平,③整体水平。这三级水平与儿童思维特点相一致并受生活经验或事件的制约。(2)儿童对三类图式特征认知是随年龄的升高而不断提升的,其标志是对图式本质的理解、概括与把握不断加深,到13岁以后儿童对三类图式特征的认知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0.
自闭症儿童的中心信息整合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桑标  任真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06,29(1):52-56
研究用积木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测量中心信息整合,用5个信念任务测量心理理论能力,比较了12名自闭症儿童和同等言语能力的28名正常儿童的表现,并分析了心理理论和中心信息整合的相关。结果表明:(1)中心信息整合的测量指标积木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成绩保持中高度相关;(2)自闭症儿童中心信息整合显著弱于正常儿童;(3)心理理论和中心信息整合成绩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青  夏绪仁 《心理科学》2008,31(6):1406-1408,1405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是新时期出现的特殊儿童群体.本文采用Y-G性格测验、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G-TAT)和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方法,对江西玉山县242名农村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的人格发展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并从亲子关系角度尝试分析了导致这些人格特征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测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采用皮亚杰及其学生研究认知发展时的任务为测验题目,编制成测量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测验.通过对2240名中小学生施测,结果表明本测验不仅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而且也具有适中的难度.然后以一所中学特长班学生为被试,通过对他们进行测量,并将测验结果与同年级普通班学生的认知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存在很明显的差异.最后对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测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两部分实验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中央执行系统的容量差异和这种差异的性质。通过比较匹配生理年龄的不同阅读水平儿童在自定步速和固定步速的复杂阅读广度测验中的成绩,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两种阅读广度测验中都表现出中央执行系统容量的缺陷,这种缺陷既不能用加工效率理论,也不能用资源分配理论来解释,而符合一般容量假设。因此,本研究支持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实时加工和存储信息的一般容量缺陷。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小学中开始学习LOGO程序设计的150名儿童为被试,以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自行编制的元认知测验为测验工具,初步探讨了儿童学习LOGO程序设计与发展认知能力特别是元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学习了一年的LOGO程序设计后,在其一般智力的发展上不能表现出显着提高;(2)儿童经过为期一年的LOGO程序设计教学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划和监控能力,即程序设计学习有利于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3)关于元认知测验的构成问题,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32名小学儿童(平均年龄10.47岁,男生16人)为被试,采用唾液皮质醇为应激测验的客观指标、以被试主观紧张度为主观指标,考察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对中国儿童皮质醇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应激测验任务引发儿童皮质醇浓度和主观紧张度的显著上升,任务后的恢复期皮质醇浓度和主观紧张度能够恢复到任务前的水平。(2)社会应激测验任务引发的男生皮质醇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女生,但是引发的主观紧张度水平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社会应激测验中文修订版能够有效引发儿童的压力应激变化,可以用其开展儿童社会应激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在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问题上仍存在争议。该研究以3所城市幼儿园中的23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意外转移”和“欺骗外表”两个错误信念测验任务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年龄和发展阶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3岁之前儿童已理解外表与真实的区别,但还不能理解错误信念。 4岁儿童理解了欺骗外表任务中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信念,5岁儿童理解了意外转移任务中的错误信念。4-5岁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年龄,但这会因测验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张丽锦  毕远  梁熠  刘敏红 《心理学报》2016,48(7):804-817
首先编制测查小学一年级儿童数感发展水平的测验, 以筛查出数感发展不良儿童并进行数量转换和数量估计的动态干预。将数感不良儿童分为干预组(29人)和控制组(27人), 并以数感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40人), 以比较干预训练对儿童数感水平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计算流畅性的促进作用。同时进一步考查数感和计算流畅性的作用方向。结果发现:(1)所编制的儿童数感发展测验信效度良好, 能有效评估一年级儿童的数感水平; (2)数感不良儿童经干预后, 其数感水平较控制组有了明显改善, 计算流畅性水平也显著提高, 甚至达到正常组儿童的水平; (3)数感对计算流畅性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是计算流畅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修订的HR幼儿神经心理成套测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关于Reitan-Indiana神经心理成套测验在中国的修订。根据中国的文化背景,对部份测验内容做了修改,并将此测验用于1002名正常儿童和98名脑损伤儿童。受试儿童来自全国15个省市,年龄范围为5—8岁。研究结果反映出不同年龄儿童的各种能力水平。根据统计资料制定了本测验的中国儿童年龄常模。进行了重测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平均重测相关系数为0.61;正常儿童和病儿比较的结果反映出二者间各能力水平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儿童认知发展动态测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测验是一系列有着共同基本假设的多种能力测验的统称,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实验为基础,针对传统静态测验低估弱势儿童能力、缺乏对教育实践的有效指导而提出的测量范式。它采用与智力测验相似的项目,以学习率、迁移能力和认知改变为指标,通过在测验中提示和干预的方法考查个体潜在的认知发展水平。该着重介绍了当代动态测验影响较大的几种方法或技术:Feuerstein的中介学习、Budofr的训练测验、Campione和Brown的逐步提示法、Guthke的学习测验、Carlson和Wiedl的极限探测法,并试图对动态测验进行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20.
洪戈力 《心理学报》1988,21(2):76-84
本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期儿童的智力结构进行了发展性探讨。以上海市区六岁、十二岁和十六岁儿童为对象,使用WISC-E测验和CRT测验进行了智力测量。以“一般因素理论”和“g_f-g_c理论”为框架,对其测量结果所进行的因素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是多种探讨智力发展的理论假设之组成部份。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学龄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因素逐渐分化,导致智力发展上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的形成和发展,为智力发展的“分化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