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易》中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创造心理学思想。本文从创造之"境",创造之"法"以及创造之"人"三个方面对《周易》所蕴含的创造心理学思想作出初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周易》具有极为深刻的积极人格心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君子人格素养的概括及其形成途径的探讨。在《周易》中,君子的人格素养主要有10项:仁爱、正义、知礼、知几、自强、谨慎、谦虚、诚信、持之以恒、勇敢。君子人格素养的形成途径以"感应万物"为前提,以"反身修己"为根本。具体的培养方法有5种:进行心性修养、坚持知识学习、加强情绪管理、磨砺坚强意志、养成良好习惯。《周易》强调"自我决定"的重要性与积极心理学的主张不谋而合;它将君子人格的形成置于"天人合一"框架之下的主张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对本土的积极人格教育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海龙 《现代哲学》2007,(1):123-129
王弼注释经典文本《周易》,借助《周易》的丰富内容,利用自己相当渊博的知识,注释时进行发挥。王弼在时中、法制、改革、军事、婚姻家庭、决策、隐逸、境遇、教化、“位”的思想诸多方面,拓宽《周易》的内涵,表述出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之部成就卓著。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通过对《经义述闻.周易》之部中五则辨析经义文字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四个方面的疏失或缺憾:第一是未明《周易》文例;第二是未明《经》、《传》之差异性;第三是未明汉注术语;第四是未明甲骨文。前二项属于易学之范畴,后二项则为训诂学之领域。可见训解《周易》之不易,即使精于训诂如王氏父子者,亦不能无所疏漏或遗憾。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儒家经籍《周易》于汉代时已东传至朝鲜半岛,并在其"三国"时被确立为国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儒学教育体制和科举"科经取士"制度的促动下,古代朝鲜半岛不仅全面、系统地吸纳了《周易》思想,李氏朝鲜时还形成了活跃的易学研究局面,建构了自身的易学体系,成为域外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周易》思想及易学研究在朝鲜半岛的不断深化,其阴阳说也逐步渗透至天文地理、政治思想与社会文化等领域中,最终对朝鲜半岛哲学思想的发展及民族思维的建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易》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荣明耻患想。《周易》的荣辱观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等级宗法的社会基础、救世治乱的现实需求上。《周易》中的君子、小人分别是荣与辱的主体。《易经》的吉、凶、悔、吝、咎、亨、利、贞等断语体现了荣与辱的价值取向。《周易》荣辱思想主要表现为:以尚中时行为荣,以不节失恒为耻;以爱民德政为荣,以严苛刑狱为耻;以诚信友爱为荣,以失比争讼为耻;以治家严正为荣,以长幼失序为耻;以真情相爱为荣,以无爱婚姻为耻;以谨言慎行为荣,以躁言危行为耻等。  相似文献   

7.
晏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思想和事迹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影响。易学是中国历代学者解读《周易》而形成的一门学术,易学在中国古代属于显学,在中国古代学术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晏子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一些易学家就会引用晏子的思想和事迹来解读《周易》的文本。晏子在古代易学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古代易学领域对晏子事君之道的称许;古代易学著作对晏子和同观的发展;古代易学领域对晏子的节俭观念的评价。深入研究晏子对古代易学的影响,对于理解晏子其人、其事、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易·系辞传上》提出了"天地之大德曰生"、"一阴一阳之谓道"、"化而裁之谓之变"和"生生之谓易"四个命题,这四个命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构成了《周易》的辩证法思想体系。从语言表达、价值取向和矛盾解决方式等方面,可将欧美的辩证法概括为"矛盾斗争辩证法",而中国以《周易》为代表的辩证法,则可概括为"矛盾和通辩证法"。中西方辩证法思想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学勤先生所著《周易溯源》,是以"二重证据法"研究《周易》的典范。《周易溯源》主要对《周易》经传的年代、筮法、帛书《周易》经传以及《易纬》进行讨论,相关结论和方法不但推动了《周易》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长红 《孔子研究》2024,(1):108-116+159
《周易》在古代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维范式和思想内容不但是儒家思想体系产生、发展的形上根据,而且与部分诸子学说的思想架构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先秦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比较《系辞传》和《墨子·节用篇》语言文字、逻辑理路的异同,可见《易传》《墨子》间的内在关联;梳理《周易》古经的思想元素与《墨子》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可见《周易》古经在墨家思想体系形成中的作用,进而管窥战国时期的儒、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庆安 《心理科学》2016,39(2):497-511
以邓小平等29位中外杰出人物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32本传记为编码材料,以《论语管理素质编码手册》为工具,针对中外杰出人物儒家心理资产和债务的结构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外杰出人物的儒家心理资产结构中,明、语、功、友、劳、政和变的品质为七种关键品质;在中外杰出人物儒家心理债务的结构中,恶见、疑、瞋、慢、痴和贪的品质为六种核心品质。前者与道家智慧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后者与佛家智慧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基于该系列研究,修正了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人格五因素理论,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理论——中国人格模型,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机理论——关键需要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刘丽  石岩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495-1506
本文对《临床运动心理学杂志》创刊以来的99篇论文进行内容分析,以揭示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为运动功能障碍、心理健康、运动功能损害、运动表现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为运动表现、饮食障碍、情绪障碍、成瘾、压力应对等;研究主要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42.4%的研究假设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拓展研究领域;关注研究的本土化;丰富研究的理论基础;加强研究方法训练.  相似文献   

13.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果茨基是苏联早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维果茨基研究热,充分显示了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对现代心理科学的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异常丰富,主要包括活动理论、工具理论、思维和言语理论、教学和发展理论、心理学方法论等。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是对意识的文化历史决定的研究的重要贡献,其理论不足之处主要带有抽象社会观点的色彩等。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 进入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心理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主要表现为重新评价和审视苏联心理学的原则立场, 纠正十月革命后心理科学发展出现的偏差, 活动概念和文化历史理论仍具有生命力, 理论研究未见重大进展但工作仍继续进行, 心理科学的研究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与实践等。当前俄罗斯心理学已成为一门深受大众青睐的科学, 它对当代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成长心理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十几年来,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进行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心理的研究,以及从职业心理学视角进行的教师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教师心理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仪明 《心理学报》2004,36(5):630-632
通过对《易经》中“心”、“思”范畴的探讨,了解其中心理思想的概貌。并通过对《观》卦爻辞的分析,较为深入地认识《易经》在认知过程、思维层次的探索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先秦诸子所产生的较大的影响,从而证明《易经》为中国辩证逻辑思维之源。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基于心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心理学,是在心理学视角下研究贫困问题的一种新研究取向,是心理学在贫困领域的最新运用。现阶段贫困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行为决策等三个方面。贫困文化理论、稀缺理论、自我损耗论分别从贫困文化、稀缺心态以及意志力资源视角解释了贫困产生的心理机制。在摆脱贫困过程中需要打破贫困循环,未来贫困心理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贫困的产生机制、神经生理机制,贫困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以及心理学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跨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明钢  种媛 《心理科学》2004,27(2):431-433
著名的Sapir-Whorf假设提出几十年了,引起了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也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回顾了该假设提出以来,心理学家围绕语言与思维、语言结构与认知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为文化要素的语言与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在不同领域都有新的进展,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否因不同的语言而有所不同,还应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20.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岚  申荷永 《心理学报》1998,31(2):219-223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对于我们国内的心理学和人文科学都曾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荣格心理学本身,却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在荣格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完善与发展民其分析心理学的体系。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汉学字维尔海姆,以及通过《易经》和“道”,分析与论述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传统 关系,阐述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