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山西天主教具有自传、自养、自立的传统,天主教徒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传播教义,发展教徒,为传教士提供一切传教条件,并在禁教时期负责其安全、对外联络、沿途护送工作.他们献出自己的房屋、土地、财物、劳力,在修建教堂等教会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把子女送到中外修道院学习,为天主教在山西及他省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
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与其传播过程相始终,但清代禁教时期,在与西方传教会之间的联系纽带出现断裂的同时,中国天主教群体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得天主教本土化的特征更为突出:中国天主教徒自立堂口,建立基层教会组织进行自立性传教;宗教活动设施乡土化特征明显;宗教仪式充满神秘性;习教仪式民俗化色彩浓厚;传教士通过“造神”来维持信徒的崇拜;主动介入民众生活,关注民众现实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在兴宁的传播始于清光绪年间,那时,其总部设在广州,在教务活动逐渐东移的情况下,先后有神职人员到嘉应五属传教。其时兴宁有茔下的张德达、管岭的刘金奎等人领洗入教,是兴宁最早的天主教徒。由于当时兴宁还没有教址,他们便  相似文献   

4.
据教会史记载,天主教最早传入河南省大约在1613-1625年间,此间,意大利神父艾儒略(JuliusAlani)、郭居静(LazarusCattaneo)和法国神父金尼阁(NicolaussTrigault)等人都曾到过河南省会开封。不过,他们当时来河南的目的主要是访问居住在开封的犹太人,而不是为了传教,停留的时间都很短暂。1628年,耶稣会士意大利人毕方济神父(FrancisSambiani)从南京来到开封,购买一栋民房作为教堂,开始传教。由于不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包括伊斯兰学在内的东方学堪称俄国文科领域最成熟、最严谨的学科之一,诞生了一批接一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学术华章,是俄国学术多元性最突出的表征,并在世界学术之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俄国伊斯兰学研究已经在研究世界伊斯兰教和俄国伊斯兰教的基础上开始向专题性和地域性的方向发展,前者主要有伊斯兰与俄罗斯的交往史研究,后者则以莫斯科伊斯兰学研究为代表.这些研究成果中包含着一系列闪光的学术睿智和启人心扉的历史认识.因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后者进行评述. 一、探索莫斯科历史面貌中的东方质素 从俄国历史学家卡尔穆津撰写《久远的故事》①开始,莫斯科的东方——亚洲特征被研究者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由于新挖掘出的档案资料使这一结论获得了学理上的证据支撑,也就为进一步的后续研究(总结、概括与升华)开辟了道路.早在1926年,著名的俄国思想家、时政评论员费多托夫就写到:"事实上,莫斯科的亚洲因素早就能够感觉倒.无论是第一次来到莫斯科的欧洲人,还是参访过西方的俄罗斯人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莫斯科的亚洲风格."②莫斯科的亚洲风彩是数以百计的历史学家、民族宗教学者和文化学家重点研究的视域.莫斯科伊斯兰学不仅关乎莫斯科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性,也直接反映着俄国文明的深刻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中国天主教神学研究委员会,今天在风景秀丽的庐山召开第二次神学研究工作会议,非常具有意义。因为这是中国天主教在新的世纪里召开的第一次神学研讨工作会议,祝愿会议开得活跃,有精神,圆满成功,所以我也想在这里讲几句话: 大家知道,天主教传入中国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可是至今在神学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适合在中国传播福音的神学体系。因为过去中国教会一直受外国传教势力的控制,他们不重视对中国神职人员的培养,其传教方法也是西方的传教模式。所以,哪里会有适合中国教会福传事业的神学思想体系呢!…  相似文献   

7.
披羊皮的狼     
帝国主义传教士过去在教徒中间经常散布这样一种谎言,说他们到中国来是“传教救灵”的,他们办的“慈善事业”是“救中国人”的,还说“传教经费”都是从外国来的,说他们自己是“弃绝世俗”、“神贫克苦”的,等等。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传教士自从来到中国以后,对中国人民包括天主教徒在内,进行了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思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出现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为代表的儒家天主教徒,还有其他入教或与天主教有一定联系的儒者,他们面对晚明思想转型,受到传教士“合儒、益儒、补儒和超儒”的影响,在中西文化会通的基础上以求“同”的意识重新审视和反思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历史演变,批判道、佛和宋明理学,回归儒家早期传统,重建上帝信仰。他们在坚守中国文化主体性前提下吸纳西方科学技术及宗教神学,试图用天主教教义和教理来会通、改造、补充甚至超越儒学,化解儒学面临的危机,以天主教精神重建中国人的信仰体系,探索儒学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从信仰维度更新发展儒学。  相似文献   

9.
明朝以降,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丰富多彩的时期。毋庸置疑,在不同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的历史阶段,广东体现出了开放性、兼容性和进步性。当我们回眸历史,就会发现明末清初天主教第三次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在广东,也留下了墨彩浓重的一笔——"东方宗徒"方济各·沙勿略试图叩开中国大门未果而抱憾病逝于江门上川岛,以及"中国传教第一人"利玛窦在肇庆开始的中国之旅。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拉萨宗座代牧区的成立是近代西方天主教藏区传教活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前承17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藏区早期传教事业之余晖,后启此后一百余年传教活动的新局面。它的成立是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各方积极协调的一个结果,使得西藏教务的管理权完成了由卡普清修会到巴黎外方传教会的转移,体现了新形势下天主教集团内部对西藏教务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德国有二千七百万教友,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四点四。前西德分为三个教省,22个教区;前东德有6个教区。全国性的教会组织有:德国天主教主教会议,由各教区的主教组成,是德国天主教的最高领导机构,设于波思,为欧洲主教团(CCEE)成员;德国天主教徒中央委员会,是协调平信徒的传教工作和推进教务的  相似文献   

12.
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罗勒拿,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的奠基者,于1847年8月从四川崇庆州出发进藏活动,至次年3月在察木多被捕,其后遭朝廷遣返交至广州法国驻华公使陆英。罗勒拿此次进藏活动是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藏区开教之发端,一定程度上增进了西方对藏区的认识和了解,为天主教会后续的藏区传教活动提供了借鉴。擅入西藏之罗勒拿的被捕和遣返,表明了清政府禁止西方擅入内地、染指西藏的强硬外交立场。  相似文献   

13.
传教士与近代新疆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近代新疆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教历史,分析了他们的西学传播活动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与贡献,并对传教士与新疆社会民族矛盾进行了剖析。传教士对新疆少数民族的传教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对近代新疆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到东土华夏,在传天主福音的同时也把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的文化带回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交融。耶稣会士利玛窦是在中国传天主福音的奠基者,也是最早把西学介绍给中国人的.他交给中国的士大夫,“为一切人成为一切人”,“入乡随俗”与当时当地社会相适应的传教方式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楷模。  相似文献   

15.
田海华 《宗教学研究》2007,4(4):172-177
明末天主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互动,同时表现在"文化植根"与"文化渗入"两方面,即中国本土文化对天主教来华的参与和贡献,同时,天主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本文以耶稣会士反对纳妾为例,呈现一些中国天主教徒如何因为委身于天主教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于耶稣会士而言,纳妾直接违背了"十诫"之"毋行邪淫"的诫命,而作为耶稣会士主要传教对象的士大夫阶层,纳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且,它符合儒家注重孝悌的道德价值。二者之间的冲突与紧张,导致了诸多的论争,而且,象王徵这样的天主教徒,一生都在围绕纳妾的问题而历经痛苦的挣扎与考验,并以悲剧告终。这样的事例表明了天主教曾经对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重要影响,就是促使人们采纳一夫一妻制,并对中国传统的婚姻道德实践构成改变。  相似文献   

16.
天主教是1640年传入四川的,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有309年,其中就有253年被“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控制着。这个“传教会”完全采用新老殖民主义统治殖民地的方法来控制当地的教会,一切事务大权由法国人掌握,而中国人竟成了他们的附庸。1946年,罗马教廷宣布中国140多个教区实行“圣统制”,意思是:中国天主教已从幼年走向成年,自己能够当家作主了。全国神长教友莫不为此感到欢欣鼓舞。可是事实上竟不是那么一回事。“圣统制”颁布前,在全国140多个教区主教中,中国主教仅有20多位;“圣统制”颁布后,外国  相似文献   

17.
明末天主教杭州开教与活动考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杭州开教,来杭传教士人数,教徒发展状况,天主教堂、墓地的建造,天主教教育机构的创办,以及翻刻西方学术、宗教书籍,中国儒家经典翻译等方面作了考述。并对明末在浙江发生的天主教与儒士佛徒的辩论作了分析。认为杭州在中国天主教传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的角度看,也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据《江西省志·宗教志》、《南昌市志》等记载,元朝末年,曾有西方传教士到江西南昌传教。1585年,意大利耶稣会(S.J.)传教土罗明坚与阿尔麦达翻过大庾岭,自赣江而下来到南昌,并在此过了圣诞节,后经景德镇去浙江。这是天主教传入江西省的最早记载。一、天主教初传江西159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自韶州(今韶关)北上,途经江西,准备前往明朝都城北京。同年5月,利玛窦到达南京后因种种原因既不能继  相似文献   

19.
前言您想了解一下上海天主教三百七十年的历史吗?您想知道一下上海天主教在新旧两个社会不同的情况吗?如果您愿意的话,请耐心地把本文读完.本人蓄志撰写上海天主教史书,但由于水平,时间,资料等限制,而未能如愿.谨以拙作求教于师友.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吸取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但也试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如“上海地区天主教发展的阶段说”。“上海地区解放前夕天主教徒人数应是十万人说,而不是十二万人说,十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天主教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四十周年。这是我们天主教界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值得纪念的大事! 四十年,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在中国天主教的历史上却是一段不平凡的,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一页。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在那漫长的岁月里,我国人民受尽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欺凌,我天主教曾经是西方列强用来对我国进行侵略的工具。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天主教修会及他们派遣来华的传教士一直在支配着中国天主教会和中国天天主教事务,而广大的中国神职人员和教友则长期处于无权地位。直到解放前夕,在全国137个教区中,中国主教只有29人,仅占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