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双 《美与时代》2008,(5):116-118
汉赋和汉画像是汉代艺术的代表,共同的时代人文背景,使二者有着对话的无限可能性.二者在叙事的虚构性上各有特点,但又都在不同程度上与现实保持着清醒的联系.它们创造的真实性与虚幻性相交织的美感世界,体现着汉代的审美理想,洋溢着汉代的时代精神,也能启迪我们走出狭窄的现实世界,看到可能性世界的丰富多彩,并且洞察人性的深层奥秘.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9,(4)
在现代国家的治理叙事中,有三种受到广泛认同的正典话语,分别是精英斗争、行动者网络以及场域互动,它们围绕着各自的理论内核形成了一系列概念群、制度框架和行动伦理,进而构筑了三种迥异的环世界。通过审视这三种环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三种话语清晰地指向国家内部的不同阶层:精英斗争话语塑造了一个顶层环世界,场域互动话语构筑了一个中层环世界,而行动者网络话语则建构了一个底层环世界。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信息与智能技术将会越来越深刻地改造人类社会。技术当然不会对它所正在全面改造的世界无话可说,而是非常有可能生成一种适应信息社会的治理话语,即所谓"第四种叙事"。第四种叙事的层累同样会形成新的话语体系,进而建构起一个新的环世界。这种由数字触角感知所形成的"信息环世界",将促使所有存在者的环世界都快速向外扩张而非内卷。在此过程中,多个环世界难免会发生碰撞,同质的环世界可能在碰撞中重叠,最终实现启蒙运动以来人类文明对"共在到共生"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
"叙事"本是语言范围内的一种现象。在这里,它是一种"隐喻",一种与理性科学相并列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一种哲学观的体现,现代性世界的诸多问题源自对它的疏离与遗忘。后现代哲学的"叙事转向"即对"叙事"的重新发现。叙事医学是在现代性反思的大背景下,医学所进行的自我修正与完善,阐述"叙事转向"的现实依据与理论资源为解读"叙事医学"做好铺垫。之后从叙事之于医学的源始性与优先性、生物医学对叙事的拒斥和遗忘、叙事医学的价值期望三个方面解读叙事回归医学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学海》2021,(1):181-188
在文化多元共生的全球化局面下,中国传统民间文学"走出去"的进程面临译介途径单一与力度不足的困境。白蛇叙事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学海外译介形式最为多样、成果最为丰硕的典范,其在英语世界的"转型"集中于叙事方式和作品样态两个层面。文学翻译、学术研究和文艺改编对白蛇叙事的域外传播和世界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白蛇叙事为例观照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海外译介路径,在开放性的标准之下多维度地开展学术研究、文学译介和文艺改编,或能推动民间文学"走出去"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龚群 《伦理学研究》2023,(1):94-10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两类重要的价值与事实二分,一类是在世界整体意义上,柏拉图认为在感觉经验的现象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理念(形式)世界,前一个是事实世界,后一个是价值世界。现象世界是由于模仿了理念世界而存在,或它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像。并且,对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真知,而对于现象世界的知识,只不过是意见而已。另一类是对于人类政治社会而言,柏拉图认为在现实的政体之上还有一类价值理想的政体,只有它才是真正正义的政体,希腊的四类主要政体并不是真正具有理想价值,它们一个比一个更远离理想价值,因而它们也都只是人类政治社会存在的事实,而并不代表真正的价值。这样两类价值与事实的二分,对于人类的思维方式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后者,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价值政体构想,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乌托邦,在几千年西方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历史上发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四格漫画是一种图像叙事的微缩形式,它包含了视觉叙事的各种关键因素,基于这种形式的叙事训练是动画设计教学中一种有效而且易于执行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实践模式。四格漫画设计是图像叙事设计思维素养的一种有效的锻炼形式,运用四格漫画作为微动画教学的叙事基础训练是一种符合图像思维逻辑的教学方式;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图像进行完整情节叙事,避免拖泥带水、重点不明等经常性的错误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初步学会完整把握一段情节的图像叙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世界史是客观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作为世界精神经历了各种民族精神先后相继发展的辩证过程;体现这些民族精神的四个阶段是古代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与日耳曼世界,第一个世界好比世界史的幼年时代,第二个与第三个世界好比成年时代,第四个世界好比老年时代,只有这个世界的原则才是自为地存在的、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严进  杨珊珊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6):1125-1132
叙事传输是人们沉浸在故事情景中的独特心理过程,也是故事信息特有的说服机制.叙事传输会使决策者产生与现实世界脱离的感觉,体验到强烈的情绪,然后对故事产生认同,改变态度.本文在界定叙事加工、叙事传输等理论概念基础上,重点比较叙事传输与分析加工的差异,认为两者在信息内容组织、作用途径、判断逻辑、认知努力及问题距离上都有区别.进一步研究叙事传输与分析加工、自我控制、情景决策等理论领域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电影《降临》是一部基于语言学题材的科幻电影,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姜楠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很好地还原了故事文本的内核和风格特质,讲述了12个神秘的外星飞船降临在地球上,语言学家路易斯通过习得外星人的语言,改变了自身认知世界方式的故事,从而以深刻的方式阐释了认知和语言的关系。影片在叙事时间的处理上,运用时间倒错,插曲式闪前,让时间作之字形的循环往复运动,仿佛一出大影像师的"时间游戏"。在叙事结构的选择上,选取环形叙事的结构,叙事的起点亦是终点,现在与未来的接续,从内容到形式,将小说想要表达的思维具象化,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更加直观地展现给观众。  相似文献   

10.
形式语用学视角中的生活世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宏 《现代哲学》2006,(4):47-52
哈贝马斯吸收和整合了当代各种语言哲学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哲学——形式语用学。这一理论通过对言语行为的意义与它的有效性要求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分析,指出了言语行为的意义只有在交往行为中才能呈现出来。在解释言语行为的最终来源问题上,哈贝马斯引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并对它进行了形式语用学的改造。形式语用学的生活世界理论消解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中的先验性,同时又拓宽了韦伯的行为合理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1.
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善于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事,这种叙事视角主要包括以故事中的人物的口吻叙事,以诗人的口吻讲述和以自传色彩的"我"叙述故事.有时,尽管诗人的叙事视角不是十分明确,但还是有一个隐含的诗人叙事者.狄金森诗歌的叙事视角有时还以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相结合叙事的形式以及以第三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口吻叙事.在这些情况下,诗人一般采用的是戏剧对话的叙事方式.狄金森丰富的叙事视角充分展现了她在诗歌叙事方面的卓越才能.  相似文献   

12.
医案作为叙事文本,可进行故事分析与叙事分析。叙事分析结果能够完善故事分析结果。叙事医学提出的细读方法是医学叙事分析方法的集大成者。为增加医案研读结果的完整度,借鉴叙事医学的细读方法,提出了分析医案"框架"、"形式"、"时间"、"情节"、"意愿"的方法,介绍了时间性、独特性、因果关系/偶然性、伦理性、主体间性特征等叙事医学概念对医案分析需求的启发。为了便于记录与规范医案叙事分析的过程,设计了医案叙事分析表。本研究丰富了医案研究方法,扩大了叙事医学细读方法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诗》主要是周人的文本,汉赋是汉人的文本,汉人立《诗》为经,推衍政教,而赋作又依经立义,援以为据。汉赋用《诗》,赋文本中体现出鲜明的"大汉继周"意识,而这恰恰又与汉人的五行相生说相对应。汉赋中的"大汉继周"意识书写形态多重:一是汉代赋家对《诗》文本存在拟效行为,彰显周朝圣主德行以供当代君王仿行;二是在拟效与运用成句的过程中,推尊文王礼物,遵从周人礼制,从受命立国的高度构建王朝德政,表达讽劝之意;三是以政治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表征——京都的选取——为书写对象,各自援引经典以为西迁、都洛寻求符合礼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燕 《现代哲学》2012,(6):42-46
熟悉阿伦特文本的读者应该不难得出以下结论,阿伦特坚持认为任何制造活动都不属于政治领域,是非政治的甚至是反政治的。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作为政治领域之重要观念的公共世界却又与制造活动尤其是故事讲述者的制造活动保持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旨在通过对阿伦特思想中行动、制造以及世界之关系作一番分析,揭示这一鲜明矛盾背后掩盖的事实是阿伦特无法成功地将工作或曰制造排除出政治领域,我们甚至可以说,制造对于阿伦特推崇备至的公共世界而言是构成性的,作为其结果,与制造活动相伴的暴力在政治领域也就是无可避免的现象了,改变的只是其形式。  相似文献   

15.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是指父母与孩子共同对过去发生的生活事件进行回忆和交流, 是实现自传记忆社会功能的一种重要形式。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社会功能有教育和指导孩子、保持亲子亲密性等作用。在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风格、结构和内容三个层面,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对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自传记忆表征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另外,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中还存在有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未来的研究应注意线索词材料的类型以及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社会层次、纵向研究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叙事医学也可以作为一个质性研究工具来使用,从理论层面介绍了其四种叙事类型,病人叙事或经典的患病叙事、医生叙事、医患相遇的叙事、元叙事。从具体操作层面介绍叙事医学质性研究步骤,一是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介绍,二是研究设计,三是研究分析,四是综合分析讨论。从叙事医学质性研究来看,其将疾病治疗中的病患经历置于中心,从身体、时间、主体间性等各方面加以把握,同时关注不同叙事形式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情境。这些都是叙事医学研究无法为其他生物医学研究所取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图像时代,图像叙事成为瞩目的焦点。连环画(小人书)是文本叙事和图像叙事结合的完美形式。图像叙事围绕文本叙事展开,图像对部分文本的理解和绘画方式的呈现,使观者进行反复、特意的停顿和凝视,这种观看体验有助于抽象地理解和感悟文本叙事,同时又带来视觉美感的体验。采用一定的叙事技巧绘制出丰富的艺术形象,展现绘画艺术美感,这是连环画艺术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内容与形式不断变化的哲学的主题是人与人生存的世界的关系。深入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必然导致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人似乎处于无可回避的逻辑“悖论”之中。一方面,人是有限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人必须作为主体而有所作为。总之,就能力、时空而言,人是有限的;但是,人必须像无限者一样去行动。人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贯穿于哲学一切领域之中,是哲学世界观最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第三章中,为了实践目的,康德提出感性世界与理知世界的区分。根据《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以下简称GMS),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既可以是两个世界,也可以是人看待自身的两种方式。康德的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都对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做出区分。在理论哲学中,除了解决二律背反外,这一区分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实践哲学腾出位置。通过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的区分,康德解决了道德律与自由之间的循环论证问题,并通过这一区分试图论证道德律作为先天综合命题的可能性。尽管最终康德断言我们对理知世界一无所知,因而也对自由一无所知,所以道德律作为一项令式的可理解性仍然是一个问题,但至少在消极的意义上遏制了道德虚无主义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夏可君 《现代哲学》2003,(1):115-123
本文着重指出:是“无人称句”唤醒了海德格尔对思想的源初惊讶——而这是目前国内的海学研究还没有关注的,即“无人称句”(Eswehet,Esgibt Welt)所指引的问题。但本文不在于论证与展开海氏对这个问题的具体解决,而在于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解释学方法勾勒出世界问题的“拓扑学”(Topology),即首先显示了他对传统世界观哲学的“拆毁”,然后他把世界问题“还原”到无人称句上,最后用形式指示方式“重建”本几的成事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