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开发现状分析,明确了景观文化传承在其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并以茂名市信宜镇隆古镇为例,总结了镇隆古镇建筑景观文化特色,并提出了镇隆建筑景观文化传承对策,以期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古镇芙蓉镇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理论和古镇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整理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结合古镇的建造背景、发展历史总结归纳芙蓉镇的特征,分析了古镇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和现状,根据古镇现存的问题,以古镇的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对芙蓉古镇风貌的保护与景观的规划设计提出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的景观以历史性的人文景观为主,人文景观的营造一方面重在打造城市新形象,另一方面在于将地域文化的历史文化脉络渗透进空间营造中。区域范围、空间界面、标志性构筑物、景观节点等是形成景观的主要框架结构。文章选取空间、界面、节点三个构成单元,分析了北院门景观空间现状,并在景观空间优化原则基础的上,提出了北院门景观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江南是现我国遗存的文化古镇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独特的江南景观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情缘,通过对常州市齐梁故里孟河镇的研究,探索江南文化古镇独树一帜的缘由,拨开江南文化的历史,寻找江南山水情的诗意景观。  相似文献   

5.
四川城厢古镇作为成都青白江区的重点发展对象,古镇的景观空间则是重要节点。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在古镇考察与分析,运用空间完形的方法对古镇景观空间进行研究,从古镇的景观空间要素,即点、线、面和体的视角解剖古镇发展模式为以点成线、以线贯面、以面组体的功能形式演替。探究得出城厢古镇景观生态设计策略,即一个制度、两个完善和五项原则,促进古镇进一步发展和演替。  相似文献   

6.
神垕古镇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为加快实现展现 "千年古镇,钧瓷文化"特色风采的目标,禹州市借助"旅游+"整合带动作用,融合神垕传统的匠人文化精神及钧瓷工艺,打造属于神垕独特的钧瓷文化小镇IP形象,塑造并强化"神垕=钧瓷"的受众印象,通过一系列周边文创产品延伸挖掘,将其内化为一个整体,实现钧瓷文化品牌的人格化、年轻化、雅俗共赏,形成对神垕特色小镇形象的全新认知。  相似文献   

7.
以往对于乌镇在内的古镇研究总是聚焦于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开发,尝试从另一种视角来理解人们对乌镇的空间的改造,借助空间研究展现出古镇开发中所呈现的多元化的现代性。探讨不同群体是如何在互动中将乌镇推向一个不同于自我文化的"他者空间",以及这样一个被建构起来的异域空间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身份和行为的,建立在文化想象上"异托邦"的乌镇呈现的是地方本土化的现代性。在如今多元的文化背景下,现代性可以有更为多元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西塘古镇的古民居建筑有着数百年的历史跨度,然而经过数百年历史的更迭,反映了民居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派别中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原生态的水乡原貌,这里处于亚热带,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风貌和生活特征。古镇最大特点就是镇内的明清建筑群规模之大和保存之完好,这是江南少有的。西塘在不同方面向人们展现了它的不同之处,在建造方面:镇上河道纵横,所以临水而居。基于对于装饰材料、社会地位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要求,我们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三维模型整体复原的方式,达到三维模型精细准确地将西塘古镇复原。从而再现西塘古镇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同时将整体的建筑艺术以三维的方式进行整体的剖析和演绎,来形成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化资料。通过数字化整体的分析,有利于同行业学者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基于数字化的技术有利于广泛的传播,有利于文化旅游的宣传,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从而展现一个拥有朴素的古建筑群、浓郁的水乡气息、保存较好的原始风貌,以及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当地原住民传统的人文习俗的一个享誉全国的旅游目的地"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绿道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大量抄袭和仿照现象,导致最终的景观实体风貌千篇一律,城市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逐渐被淡化,如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道景观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基于城市绿道景观和地域文化的概念,阐述了构成地域文化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分析了地域文化对当地景观空间营造的影响因子,确立了在打造地域性特色景观时所采用的包括本土植物的植物配置、区域整体性规划、修建文化驿站和完善标识系统四种设计手法。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有利于发掘地方特色、延续传统文化,对现阶段的城市绿道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口古镇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境内。相传4000多年前,道口地处古渡口,因摆渡人姓李,而被人们称为"李家道口"。到明清时期因卫河的航运能力而享誉全国,享有"小天津"的美誉,并于2014年3月被列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但是近些年由于卫河航运功能下滑,对于古镇的历史已经很少有人再去讲述。笔者通过现场走访、深入郑州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和网络搜集等方式,细致地了解关于古镇的"非遗"文化,同时也是希望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自己的方式,给予保护和发扬,让更多的人认识古镇、了解古镇、走进古镇,让古镇全方位地呈现给大众,成为滑县对外宣传的新名片。  相似文献   

11.
上海徐汇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自1843年建院至20世纪60年代逐渐凋零,经历百年兴衰。通过将历史与现状空间对比,发现上海大都市快速建设进程尤其是旧城改造等空间变迁加速了历史空间消亡,破坏了功能分区明确、院落有机生长、风格有序统一的传统"小镇式"历史空间特征,并向割裂严重、开发导向明显的现代"都市型"空间风貌彻底转变,最终导致土山湾历史功能凋亡、文化脉络薄弱、传统特质丧失等问题。只有不断加强文化功能、融入区域体系、增强景观魅力,才能有效推动土山湾保护与振兴。  相似文献   

12.
磁器口古镇坐落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下游,是一个有1000余年建镇史的码头民俗文化古镇。它为川流不息的商旅人士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居住和商业场所,见证了巴渝地区的历史人文变迁,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及研究价值。在研究文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磁器口古镇的建筑特征及建筑符号,运用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归纳建筑符号,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研究磁器口古镇建筑,再通过符号的语义表达,揭示磁器口古镇建筑的内涵及特征,加深对该建筑的形式和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磁器口古镇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古镇建筑的文化传承作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对能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审美的事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能够给市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也能够通过景观的营造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精神进行很好的诠释。但是,当前大部分城市滨水景观均存在同质化严重、景观特色不明确的普遍性问题,无法唤起人们对滨水空间环境的记忆。而地域文化对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提升民众对场所的归属感、传承与延续地方历史文化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景观元素呈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景观设计师们要解决的难题。论述城市滨水景观中地域文化缺失的普遍现象,对比分析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秀案例,探索地域文化在兰州水车博览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楚晓红 《美与时代》2023,(12):71-73
场景理论从多个维度对场景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进行量化叙述,强调文化和美学的融入,进行场景化的表达和运营。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和情感载体,依据高职院校的技术性教育定位,基于场景理论范式将绿化与园艺、水体与塑石、雕塑与壁画、长廊与凉亭等类型的景观空间打造成为具有文化感染力和审美冲击力的视觉形态,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塑造精神家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景观的审美价值和功能来分析景观。景观作为情感反应的一种表达,不仅关涉自然美,也关涉人类世界,因为它一直以来对于我们视域的感受性不可或缺。我们在景观中找到了伦理真理,因为我们不仅歌颂野生的自然,也歌颂将人类与偶然和可能的场址统一起来的生活空间。本文对欧洲景观的当代意义的考察以近现代历史作为起点。景观无数的细节形象以及自然的"精神外貌"似乎回应了我们所有最隐秘的情感;我们坚信,超越相互分离元素的宽广全景的东西——即景观——必须存在。这不仅是部分的总和、散落在我们感受性的连续统中的个体感知碎片,也是心理过程的吸引力。它是关于形式的一种无尽的和神奇的联系的精神。景观概念和美丽景观在历史和在个体中发展,它是文化艺术的成果,是个体和社群的制作。  相似文献   

16.
湘西有四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历史文化名镇,古建筑是古镇的基本元素,也是古镇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象征。然而,古建筑的权属关系问题已成为制约古镇文化保护和开发的重要难题。古建筑的关系权属问题主要表现在权属越来越复杂、权属边界越来越模糊、权属人对古建筑使用价值期望值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古建筑保护越来越困难等。古建筑权属问题的形成,是由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通过研究古建筑权属问题形成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探索古建筑权属关系在古镇文化保护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人经济"现象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浙江人穿梭世界各地,给各区经济带来很大发展,同时也对各地的地域文化产生了影响,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交融。可见,地域文化的"外扩"和整合能更好地带动城市发展,促进消费,拉动产业,不同地域的文化纽带将成为人类社会大发展的重要凭借力量。这是"浙江人经济"在地域文化上给我们的启示与意义。因此,在上述大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景观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沃土中,旅游景观才可能具有各地不一样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旅游区景观才具有生命力。旅游景观的设计只有植根于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立足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提供放松旅游的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城市更新作为老旧街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以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街区的地理位置、街道肌理、历史遗存建筑、人口结构、居民建筑,并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公共空间景观可持续更新内容和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从存量空间、景观特色、绿化设计、基础设施、历史建筑修缮、公共卫生六个方面提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以更好地促进街区景观提升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从沿口古镇的区位及历史背景入手,对古镇聚落形态的空间总体布局、街道特征以及建筑形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于更深入地挖掘和继承古镇的文化价值,为古镇下一步的保护及改造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景观是20世纪20年代被普遍应用的术语,它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含自然风光、建筑、村落、道路、艺术品等景观层面,又涵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可以称之为是上述层面组成的文化现象复合体,能够反映区域文化体系特征和区域地理特征。赊店古镇是具有典型豫西南地区地域特色的特色小镇,文章以社旗县赊店古镇为例探讨了其文化景观建设的价值、现状、症结及文化景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