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宋艳丽 《美与时代》2015,(3):105-107
影调作为一种造型语言,指的是在画面中一系列不同等级黑白灰层次的表现,层次越丰富,影调越细腻;反之,影纹层次较平淡。黑白人像摄影中的影调主要有高调、低调、中间调。在人像摄影中,影调可以烘托画面气氛,体现人物性格,掌握影调在摄影造型中的特点,可以创作出美妙的人像摄影佳作。在摄影造型语言中,影调与光线、曝光等造型手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人像摄影中处理好光线、曝光与影调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沉淀的艺术文化质朴古拙、源远流长,其中摄影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独具特色。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前,三峡地区摄影家们关注点更多的是放在自然风景方面。随着三峡大坝的筑成,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三峡地区摄影文化的关注点由自然风光向人文纪实的转变。宜昌以三峡大学、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为主,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摄影家,拍摄出了许多富有独特人文思想的摄影作品。研究三峡地区摄影文化,不仅有助于探寻三峡地区民俗文化渊源,更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地摄影艺术风格的形成机制以及本土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摄影环境变化下,如何获得最佳的摄影体验和效果满足,离不开经验丰富的拍摄技巧和拍摄手法。现将从常见的雨景、雾景、雪景、月景、夜景和花卉的拍摄环境,及几种常见现场环境中,展开有针对性的关于拍摄环境变化下,摄影人该处理必备的拍摄技巧和拍摄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拍摄麦积山石窟可以不拘一格。美术家选取智慧的微笑、优美的身姿、生动的衣纹、丰富的色彩;文物家选取历史的遗迹、朝代的特征、考古的发现、珍贵的文物;修行者选取佛门的法相、无声的教诲、宗教的知识、道场的感悟。笔者曾与卢援朝先生共同拍摄麦积山石窟雕像与壁画,本文作为摄影心得,希望能有助于读者从石窟照片中获得信仰的力景、观像的功德和心灵的慰藉。  相似文献   

5.
摄影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自问世以来,取得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追捧,其能力主要体现在准确记录并完全复制视觉世界方面,可以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人类文化因为摄影术的存在而得到了更加真实的记录,无论是城市规划史、文化史,还是所有可视的图像和自然景物等,都可利用摄影术来记录。基于此,文章围绕纪实摄影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对纪实摄影的分析使城市规划能够向着全新的方向发展,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城市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类型的摄影当中,建筑风景摄影更能够通过构图的不同,使画面具有不同的含义。好的摄影作品的构图必须是有整体性的,同时也不能缺少了节奏感,这个节奏感需要把握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主次必须是要有效区分开来,不然画面会没有重点,再美的景色也不会变成美好的照片。在拍摄照片的时候应该先掌握好相机当中的操作,熟悉硬件设施,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想要表达的画面最后对准主体拍摄。摄影技巧和方法的练成的关键点在于练习,多观摩一些比较优秀的摄影作品,通过临摹别人的构图和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摄影画面中,慢慢积累形成自己的摄影方法和技巧,完成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7.
罗玮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58-158
现在市面上畅销的摄影构图书籍以及国内摄影构图学术研究文章,多从形式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摄影构图的规律,而少有文章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摄影构图的规律和法则,本文试图通过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纪实摄影构图中规律,解答通过形式分析无法解答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告摄影有着鲜明的商业性、独特的艺术性、纪实性和文化共识性等特点。与其他广告媒体的区别在于它有卓越的纪实能力,可将表现对象完全而真实地记录下来,给人以极高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即使经过处理和美化的影像,也仍然会让人觉得该影像是对真实的自然实物的写照。通过影像的纪实性、艺术性,广告摄影达到传统广告媒体所无法企及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海军 《美与时代》2014,(11):98-98
摄影在传入中国的初期,绝大部分照片都是外国人在中国拍摄所得,而早期涉足摄影的中国人也不过是邯郸学步,依照西方的模子拍摄。随着国人对摄影的了解,摄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产生出了新的火花。西方摄影与中国传统艺术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形式,而中国美学意境论在西方摄影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上又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摄影艺术的萌芽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摄影艺术理论,也开始萌芽和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摄影意境也应该有新的解读,现代的摄影家需要到生活中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时代意境。  相似文献   

10.
沈超 《美与时代》2014,(5):82-82
绘画与摄影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照相器材高度发达,摄影已被更多的人所普遍接受,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记录生活的重要工具,人们外出采风都会通过相机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本文从绘画写生与摄影纪实二方面的联系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畅述绘丽与摄影可以相互贯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观念摄影的实践过程中,一些摄影家陶醉其中,将整个观念摄影的拍摄过程变成了一种仪式,甚至对拍摄对象构成了一种恋物情结。他们关注人与周遭环境的并置,并将主观意念融入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摄影风格,具有某种似是而非的观念色彩。摄影师把"物"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在嘲弄、戏拟的背后,更多使用图像的引申意义,与其说物与现实还不如说它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构成的是一种讽喻性的关系。此种摄影文本可以与其相关文本之间互为文本、交相戏拟、彼此颠覆,从而置身到一场无远无界、无始无终的意义的自由嬉戏中去。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献价值。然而,在现代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面临无人继承乃至消亡的窘境。而民俗摄影作为一种影像传播与记录手段,创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其实记录和还原了传承者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们通过对泰山皮影的纪实影像,有利于探究民俗摄影在"非遗"传承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从而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商业摄影"课程是高等院校摄影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课程,但由于师资水平、资金条件等原因,大多数院校只注重理论讲解,而忽视了对实践环节的强化训练。传统的摄影实践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实践—讲评作业"来展开的。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虽在技术方面有所训练,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在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个性发展等方面不尽如人意。而在"商业摄影——时尚人像与现代建筑"课程中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性,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正式开课之前,教师与学生有一次非正式的课程交流,让学生了解课程的总体要求与讲授方法等,然后进入正式的课程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服装广告图片是我们网上购物经常接触到的品牌信息,服装广告摄影也是摄影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在目前诸多院校服装广告摄影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市场、教学思路过于僵化、教学效果不够突出等诸多不足。立足于服装广告摄影的具体教学与实践过程,尝试把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引进课堂,最终希望学生能掌握更先进的服装广告拍摄技巧,把所学与市场所需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卓越机制。摄影学科竞赛属于开放型竞赛,选题相对宽泛。既可以是对某一品牌产品或者概念进行实际演练的拍摄,也可以是包括公益宣传方面的拍摄及制作,如摄影创意的发散联想、图片后期处理等。摄影竞赛考察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是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通过竞赛,一方面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便于检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竞赛这个平台,可以与其他高校的学生"同台竞技",在关注赛事的过程中以及获奖作品的展览交流中开阔眼界,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上海是早期中国与世界交流联系的重要"窗口",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地。因而,它广受世界电影人关注,出现大量新闻纪录片。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老上海这座城市,同时也是引领日后相关作品创作的"旗帜"影片——苏联在1927年拍摄的《上海纪事》,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将创作意图和纪实魅力完美结合,用真实的影像去说话,具有人文视野与人文关怀,以及深厚的历史价值。通过它得以了解外国人眼中的十里洋场,窥见当时中国的社会风貌,了解时代脉搏下的人民生活沉浮,真切感受国家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7.
摄影是艺术的一个范畴,拥有艺术所赋予的一切特质,但是又游离于艺术的边缘,以自己的纪实性和社会性标榜独立.本文论述了摄影兼具艺术和技术的双重性,阐明只有在尊重技术存在的前提下,才可以发挥出摄影艺术性的重要优势,使视觉特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摄影的双重性特征得到肯定.抒情的艺术与纪实的技术表达了一个独特的视觉文化现象,也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这是摄影存在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广告摄影的数字化后期合成,用传统的拍摄方法结合电脑数码合成技术来创造动感照片,使一些原来在传统摄影中非常困难的高难度摄影变得轻而易举,它开创了广告影像表现领域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9.
魏红钢 《美与时代》2007,(5):118-121
陆元敏,作为中国都市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受到海内外媒体和评论者的关注越来越多[1].陆元敏以上海为拍摄对象的摄影作品,以其呈现的大都市影像,而在影响力日益趋强的城市摄影中[2],显示出了自己的关注所在,以及照相机取景框背后观看者所独具的慧眼.  相似文献   

20.
运用眼动分析法探讨了外在特征变化对人像辨认的影响,即外在特征多少、学习与辨认外在特征的一致性对人像辨认的影响。因变量为人像辨认的反应时、辨别力、注视次数、眼跳幅度。实验表明:学习与辨认的一致性对人像辨认影响显著,外在特征多少对人像辨认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