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潜意识     
本文试图通过普通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神经生理、精神科临床及日常生活例子等来探讨潜意识的概念和意义。说明潜意识是意识前的非言词性心理过程,其与意识的最大区别处在于活动方式;是否以言词为基础;说明潜意识广泛存在于各个心理过程之中,有实在的神经生理基础;有独特的活动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其部分是可以被认知体验的。并阐述梦不全是潜意识活动、注意在潜意识进入意识中的作用等;同时还提出对潜意识的主观利用。  相似文献   

2.
宗教经验是宗教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宗教意识则是宗教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文章梳理了詹姆斯机能心理学借助潜意识“中介项”理论,阐释宗教经验的历程,他认为潜意识这个人神相通的“中介项”是宗教神学的“亲密的伙伴”,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周易》是一套复杂的隐喻认知系统,“象”与“理”都是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潜意识通过心理表征以隐喻的方式呈现,精神分析师借助隐喻方法来分析潜意识。将潜意识的呈现形式(如梦、口误等)理解为某种“象”,把“象”作为表征潜意识的符号与工具,通过“观象、取象、辨象、立象、尽意”这个认知过程,实现对“理”(潜意识)的理解。通过“象思维”来探索潜意识对中国人来说具有文化上亲和性,克服精神分析中的“无结构性”与“语言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意识和潜意识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意识是指人能够自觉认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同时也能自觉认识到自身存在,并能把自己和周围事物区分开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既不能被他人感知,也不能被自我感知,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意识和潜意识都是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机能,尤其与边缘系统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四种复合刺激的属性分离实验,检验刺激不同属性在潜意识知觉中的差异。结果表明,刺激的不同属性在刺激材料潜意识知觉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验证了潜意识知觉心理加工的部分优先理论。检验了基于控制迫选任务中比较刺激所建立的复合刺激潜意识知觉属性分离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个体对外界的评价、调节系统,人们往往根据情感决定下次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人类在漫长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反应机制,就是潜意识的作用方向是满足潜意识.满足潜意识就会产生幸福、愉悦、美感等正向情感.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影响都会在个体潜意识中留下痕迹,形成合力.一旦满足,包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满足,或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虚拟满足,都会使人产生愉悦、惊喜等情感,对接受主体产生吸引力.艺术魅力就来源于主体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的潜意识的满足.  相似文献   

7.
对于油画的创作来说,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潜意识的作用对于油画的创作来说是极其巨大的。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潜意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潜意识能为画家提供创作的内在驱动力;潜意识能够提供相应的表现内容以及创作素材;潜意识能够促使画家运用新的创作方法。而潜意识在油画的创作当中的作用可以统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潜意识运用;另一种是有意识的潜意识运用。  相似文献   

8.
熊十力早期研究佛教心理学,他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佛家唯识学进行诠释,首次提出“阿赖耶识”及所含藏种子相当于精神分析学所说的“潜意识”。不过他认为佛家的“阿赖耶识”有宗教“神我”观念,而儒家的“本心”更能够洞彻心源。在对佛家唯识论的心理学思想扬弃和抛却后,熊十力回归到儒家心学体系中构建其“哲学心理学”。熊氏心理学思想虽然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没有什么地位,不过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也会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9.
深层审美心理学是关于人类的审美活动中深层心理(无意识,潜意识)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以及审美显意识的深层根据。它的研究范围主要是人类审美活动中的深层结构、深层机制、深层功能以及它们在文学艺术和审美教育之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广告心理学与广告创意的结合是近十多年来在广告领域研究的新发展,本文试图从荣格的人格结构论角度出发,来探讨意识、潜意识在广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实践理解论”论纲刘少杰理解是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展开于人类意识活动各种层面的总体性意识现象。无论在现有认识论还是在现有价值论或审美论中,都无法完整把握人类理解活动。因为现有认识论、价值论或审美论,都是以不同层面意识活动为对象的,在它们的范畴中只能把握到被划分开了的意识活动。“实践理解论”是突破现有认识论、价值论和审美论的界限,以马克思实践观点为基础,批判西方各种理解论,把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试图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理解活动的一种理论构想。一理解作为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本质和存在方式,理解中包藏了人生的秘密,理解始终是困扰哲学的难解之谜。不同时代的哲学对理解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建构了不同特点的理解论。首先形成理论体系的理解论,是洛克等人创建的、被后人称为“认识论”的近代理解论。近代理解论的本质特点是崇尚科学、效仿科学。具体说来,近代理解论以科学主义为主导精神,以自然科学为知识基础,以科学认知为理解的典范,以科学方法和科学理性为理解的原则与根据,以科学知识和科学真理为理解的追求与目的。根据近代理解论的这些特点,我认为,称之为“认识论”或“知识论”不如称之为“科学理解论”,因为后一个称谓不仅尊  相似文献   

12.
本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点,分析了潜意识产生的原因及某些规律,并考虑了某些对潜意识有影响的因素,从而利用潜意识来开发我们的思维,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创造。  相似文献   

13.
张巍  石荣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19,(3):755-760
精神分析治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谈话疗法”,其治愈机制是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语言解释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自20世纪末开始,越来越多分析师强调非言语交流在治疗中的作用。非言语交流不仅能够为咨访双方提供更丰富的交流形式,还能通过互动中的“相遇时刻”,实现对患者过去经验的重组,改变其有缺陷的内隐关系知晓。非言语交流和语言交流能够在治疗中发挥互补作用,未来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要继续加强对非言语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析治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谈话疗法”,其治愈机制是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语言解释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自20世纪末开始,越来越多分析师强调非言语交流在治疗中的作用。非言语交流不仅能够为咨访双方提供更丰富的交流形式,还能通过互动中的“相遇时刻”,实现对患者过去经验的重组,改变其有缺陷的内隐关系知晓。非言语交流和语言交流能够在治疗中发挥互补作用,未来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要继续加强对非言语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神─秘─的─潜─意─识─梁劲泰从信息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人的意识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智能系统,进化的原始基础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系统结构,这个系统包括感受环境的输入部分和作为感应器的输出部分,以及介于这两部分之间的负责记忆和思维的中枢部分。智能系统的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家对和平心理的看法,以“和平”为主线,追溯和平心理学思潮兴起的历史逻辑。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柏拉图、奥古斯丁、夸美纽斯、康德等从本体论视角,确立了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追求。冯特的民族心理学重视研究原始人、战争英雄等的和平心理品质,早期的意动心理学重视人类和平意识研究,机能心理学强调通过建设学校“微型共同体”,提高儿童的和平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则为战争与和平心理提供了新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和平潜能、致力于世界和平冲突化解,推动了和平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末的和平心理学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和平,发生了“政治道歉”、和平冲突化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7.
丛中 《心理学通讯》2019,(4):291-294
自从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心理现象、首创精神分析理论与疗法以来,"潜意识"已经成为了精神分析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一百多年来,精神分析学派的众多学者在弗洛伊德学说基础上,不断扩充和发展精神分析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精神分析"潜意识"概念。本文对"潜意识"概念的历史变迁、精神动力学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含义,探讨"潜...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的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依德,是影响近代心理学甚巨的一位心理学家。弗氏理论中的基本学说之一,就是提出了潜意识在人类精神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即:人的精神活动,一部分在意识状态下进行,这是人自我能觉察到的精神活动,这一部分精神活动属于人的有意识部分。然而,人的大部分思维活动都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我们精神活  相似文献   

19.
两种自我(ego和self)的概念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益明  金瑜 《心理科学》2001,24(3):363-364
在英语中,“自我”主要有“self和“ego”两个对应词或概念。前者是作为意识对象或客体(object)的、具有反身意识性质的、与他人相对应的“自我”或“自身”,后者则是作为施事(agent)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潜意识活动的“自我”。从学术渊源上看,后者可视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而前者则可视为非精神分析理论意义上的“自我”。然而,ego意义上的自我似乎一直未能引起我国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神秘是宗教的根基,它只能被感知但不可描述、“不可言说”,是一种逃避理性意识的“被遮蔽”的非理性体验。奥托运用宗教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宗教“不可言说”的形而上学实体存在论,转化为一种主体的意识分析和生存主义的诠释学说。根据精神分析学潜意识理论,神秘居于潜意识层,是无法被理性所把握的非理性,它只能通过理性的被意识化的神圣来展现自身。神秘呈现神圣,而神圣遮蔽神秘,唯有通过凝视自为的神圣去还原自在的神秘,才能“回到事实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