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锦英  徐璟  张森  余菲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72-1678
择偶复制是一种择偶策略.在阐明择偶复制概念及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以阐述择偶复制影响因素的形式,介绍了择偶复制的研究成果、发展脉络.例如,性别影响择偶复制:相对于男性,女性被试更容易产生择偶复制;身体吸引力、性策略、年龄及性经验等影响择偶复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择偶复制的一般化是导致择偶偏好群体内一致性和群体间差异性的原因之一.最后,点明择偶复制的性质:基于社会学习的、适应性的性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2.
蔡敏 《心理学探新》2012,32(3):257-262
研究在文献分析、大学生访谈、专家反馈及理论建构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婚恋观初始问卷。研究者在50名大学生中征求了对于问卷内容的修改建议,对300名大学生实施了试测,进行了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确定出问卷的维度和项目。在正式测试中,将1608名大学生随机分成对等两组,分别进行了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分别为择偶条件、婚恋价值、情感需求、性爱道德、婚姻本质及夫妻地位。该问卷的六个维度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作为大学生婚恋观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特定群体婚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复旦大学的298名研究生的婚恋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涉及了研究生的婚恋观、婚恋现状、依恋类型及其与婚恋满意度的关系等方面。结果发现:1)研究生的婚恋观总体上积极健康,以人品和感情为重,但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择偶策略在整体上比男生更实际;2)研究生的婚恋现状与婚恋理想基本一致,表现了研究生在婚恋问题上朝着体现个人价值观的方向发展;3)研究生婚恋对象的学历呈现出"男找低,女不找高"的现象,"学历高导致女研究生婚恋难"的观念主要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4)研究生的依恋类型以积极健康的"安全依恋"为主,安全依恋的研究生恋爱和结婚的比例要大于其他类型,对婚恋关系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4.
杨琳 《学海》2007,(5):110-113
胡适作为现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对青年问题有许多思考和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统的青年观,其中某些对当代青年仍然有相当的影响和借鉴意义.本文阐述了胡适关于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和择业观.  相似文献   

5.
比较面孔、身材和人格特质因素影响大学生配偶选择的重要性。要求被试主观判断跟目标异性进行短期和长期交往的意愿,并且向被试同时呈现两个目标,要求被试迫选更愿意跟谁交往。结果发现,男性在长期和短期择偶中均最关注面孔,其次是身材,最后是人格特质;并且男性在短期择偶中对外部吸引力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长期择偶中。女性的长期和短期择偶偏好与男性的择偶偏好存在一致趋势。由此可知在大学生的长期和短期择偶过程中,面孔漂亮起到了最大的锦上添花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80后男女单身族尤其是广大城市白领们,热衷于各类相亲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而产生的相亲角、万人相亲会、相亲类电视节目、相亲旅游产品等等,一时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城市白领相亲热现象的出现和流行,其主观原因包括择偶标准和需求动机不足,客观原因包括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和作为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性。从目前的相亲运动中,可以窥见现代青年婚恋观和择偶观的变迁。但当今许多相亲活动或电视相亲节目却泛滥着拜金主义、喜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对节目的受众尤其使青少年的人生价值产生了不良影响,且在其玫瑰色面纱的背后,使真金白银的"相亲经济"。  相似文献   

7.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和文化现象,婚恋择偶除了会受当下社会文化习俗等人文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生理机制的影响。本文聚焦热点,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性激素对人类择偶偏好的影响。女性的择偶偏好受生理周期激素变化的影响,男性的择偶则会因为体内睾酮含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性激素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还会影响人类择偶决策的神经机制。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关注生理周期的测定方法、被试的文化背景和个体间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8.
深圳特区是我国率先进入市场经济的试验区,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深圳特区青年形成了新的价值观。他们既重视“自我”价值,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追求自我完善,肯定个人和他人的自我价值,又重视家庭和企业的价值,有较强的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以68名20~33岁之间的未婚女性为被试, 探讨了她们在信息板上做出择偶决策时的线索偏好及信息加工方式。结果显示:(1)候选人的性格、健康状况、责任心是女性择偶时优先考虑的线索; (2)被试在完成信息板任务时间接表现出来的线索偏好不完全等同于主观评估给出的线索偏好; (3)择偶决策是一个有限理性的启发式搜索过程, 且时间紧迫性和候选人数量影响被试对择偶线索的信息加工方式; (4)候选人数量与择偶满意度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增加候选人数量并不一定能够提高决策后的满意度。依据有关的理论和发现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法以33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计量器理论探讨异性拒绝经历和择偶价值感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1)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的择偶行为倾向略高于女大学生;(2)异性拒绝经历与择偶价值感、择偶标准、择偶行为倾向呈负相关,择偶价值感与择偶标准、择偶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3)异性拒绝经历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择偶行为,择偶价值感在异性拒绝经历对大学生择偶行为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存在性别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择偶价值感是一种重要的缓冲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异性拒绝给大学生择偶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待价而沽的女大学生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恋观变得更现实现在的大学生择偶更加现实一些了。在一项问卷调查中,近一半的女生都将“有能力”作为对象的第一要素,也有相当部分的女生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要求之一,同时女大学生们对文凭、学历、相貌、婚否的要求有了明显下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还没有真正地步入社会,她们的眼光却与1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商场如此,情  相似文献   

12.
西方有关择偶启事的研究和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梳理了自20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西方以择偶启事为研究蓝本的择偶标准与择偶策略研究,展示了西方研究者运用进化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对一般异性恋择偶,择偶启事回复率、初婚和再婚人士择偶,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择偶间比较,以及网络启事择偶几方面的研究历程;预测了未来择偶启事研究的趋势应是几种理论间观点的相互借鉴与整合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探讨择偶决策者性别、榜样人物特征(性别、评价水平、数量)对大学生择偶复制的影响。研究1:通过行为实验发现,择偶决策者性别和异性榜样评价水平共同影响择偶复制,异性榜样不同评价水平对女大学生的择偶复制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水平榜样评价的择偶复制效应最大,中等水平榜样评价次之,低水平榜样评价最小。研究2:对榜样人物数量进...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持这样的婚恋观:“找一个爱我的妻子,找一个我爱的情人。”可以想象,在这样婚恋观的指导下,爱情与婚姻分离了,妻子仅仅是为了  相似文献   

15.
进化心理学旨在以进化的观点,如适应、自然选择,来解释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当前时兴的一门科学。择偶对于人类生存繁衍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为目前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集中探讨择偶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择偶标准在异性、不等收入人群中的差异,时间、早期经验及择偶自感价值、文化等对择偶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汪佳瑛  陈斌斌 《心理学报》2016,48(7):857-866
本实验从生命史理论出发, 研究童年期环境压力如何与当前环境中的压力线索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对异性的择偶要求。被试为70名大学本科生, 其中一部分被试被分配到死亡威胁启动组, 他们阅读一篇描述近期国内暴力犯罪及死亡率上升的新闻报道, 另一部分被试被分配到控制组, 他们阅读一篇描述一个人花了很长时间寻找遗失钱包的文章。被试自我报告对异性的理想择偶要求及其童年压力。控制了性别及恋爱状态后,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童年压力与启动条件仅在身体吸引力的理想标准上有显著交互作用。其中, 低童年压力组在死亡威胁启动下对异性身体吸引力的理想标准显著高于控制条件, 而高童年压力组在死亡威胁启动下对异性身体吸引力的理想要求则显著低于控制条件。此外, 启动条件在异性做“好父母”的择偶标准上有显著主效应, 死亡威胁启动下的被试对异性做好父母的择偶标准高于控制组被试。而在对资源的择偶标准上既不存在童年压力和死亡威胁启动的主效应, 也不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说明童年压力与当前环境压力会影响个体对异性的择偶要求, 但对不同择偶要求的影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7.
人在择偶时必有条件,无论过去和现在,完全不考虑条件的是没有的。目前,在我国人们择偶更是非常讲究条件,而且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具体。据北京调查,当前人们在考虑择偶条件时普遍存在着“两重一轻”的倾向。所谓“两重”:一是重外貌,以貌取人,甚至把容貌美当作唯一的条件。二是重金钱等物质条件。所谓“一轻”就是轻政治思想表现。择偶时要考虑条件,以下几个方面是绝大多数人都要考虑的。  相似文献   

18.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择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从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出发,研究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的择偶偏好。使用自由回忆法对女性择偶偏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更青睐具有“好资源”的男性;(2)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择偶时普遍更重视资源线索,在经济压力之下,这种择偶偏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征婚启事、婚姻统计资料等的分析发现相貌、身材对于男性择偶重要, 能力、资源和个性等对于女性择偶重要。本研究运用实验法进一步探讨了面孔吸引力、人格标签及其交互对于大学生理想择偶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漂亮异性, 男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显著高于女性; 而对于不漂亮的异性, 男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明显低于女性。(2)对于积极词汇标签下的异性, 女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显著高于男性; 而对于消极词汇标签下的异性, 女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显著低于男性。(3)与消极词汇标签比较, 积极词汇标签使被试更愿意与其成为情侣, 但这种意愿的提高在相对漂亮的面孔上表现得更加明显。(4)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对择偶意愿都有影响, 影响力依次为尽责性、随和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和外倾性。女性更喜欢外向的男性, 但女性是否外向对男性择偶无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择偶行为的性别差异提供了实验性证据。  相似文献   

20.
婚恋观是指人们对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文化,在当代在校大学生中,有着很大的市场,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婚恋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婚恋观,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好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对于从事大学教育的教师而言,唯一的选择就是正确地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