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属相。根据生肖属相发行的纪念邮票几乎尽人皆知,那是12种可爱的动物。但是,人们却很少知道自己的生肖护法神是谁。其实,中国民间的生肖文化与佛教文化有密切联系。据佛经记载,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本尊称作药师佛,他在成梯时发下了十二个誓愿,救众生之病源,治无名之瘤疾。药师佛手下有十二药叉神将,按昼夜十二时辰划分护守,与十_二生肖(以十二地支配以相应的动物名称)——~对应。十二药又依药师佛本尊十二大愿的神力.成为众生的护法神,扭转芙艺众生八万四千之烦恼,成就八万四千之菩提。与十二生肖相对…  相似文献   

2.
区宝仪 《天风》2011,(3):13-14
兔是一种喜欢奔跑、跳跃的动物,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都有温顺可爱的形象;在中国文化里,兔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由兔字所衍生的汉字不多,其中为人所熟悉的有"逸"字。说文解字:"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生肖文化反映了早期人类的动物崇拜意识,体现了天人合一、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自然观。以生肖狗美术教学为契机,顺应了民俗文化传承,激发了艺术创新,促进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邸永君 《中国宗教》2014,(11):52-53
所谓"生肖",是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的纪年方法,也可专指此十二种动物。其起源于何时现在已难以细考。生肖不属于庙堂文化层面,一直大行于市井深巷、乡间郊野,其实是归类于民俗文化范畴。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大众文化,因而极具生命力。一从人类学视角观察,人类早期社会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两大阶段。在自然崇拜阶段,"万物有灵","众生皆神",世间的一切均有成为神灵而被人类膜拜敬畏的可能。而各方大小神灵尽管形象各异,本领不一,但都具有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动物图腾,我们的祖先选取十二种动物代表人的生肖,表达着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及对民族的希冀。在此次木刻集体创作活动中,选取十二生肖中的"羊"作为创作对象,秉承"返璞归真"的艺术创作理念,回顾民间美术中"生肖羊"的艺术形象与价值,以古老的云南纳西族东巴形象木刻艺术为表现形式,尝试创作全新的木刻生肖羊形象,对继承和发扬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狗的悲喜剧     
狗是十二生肖之一,十二生肖囊括整个华夏,一个生肖关联着上亿人。那么,狗则是上亿人的生肖了。忠诚是狗的一个最大的天性和优点。狗不嫌家贫,死心塌地跟随主人,忠诚得令人怜爱而又使人感动。  相似文献   

7.
一、人是符号的动物我们都比较熟悉一个关于“人”定义,即“人是理性的动物”。但是,二十世纪一位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勒却给“人”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人是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cum)。这个定义的新意就在于,它不仅包括了上述“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定义,而且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扩大与补充了上述定义。这个定义抓住了人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也正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使用符号,其中最主要的符号就是语言。人  相似文献   

8.
信一:说明书中夹带的迷信宣传品   科学与无神论编辑部:   我是国家机关一名退休职工,前不久在本市一家挺信得过的药店买了一盒&;#215;&;#215;宝(按:妇科保健药品).心想,就凭这家药店的名声,相信不会出什么问题.打开药盒,和说明书放在一起的,是一张宣传品.那宣传品上,印的是十二生肖和人的性格、婚姻、工作以及命运的关系.谁都知道,这已经是上千年以前的迷信了,这些年又有所抬头,但却想不到它会被夹在药品中推销.生肖只有十二个,中国人却有十几亿,差不多一个生肖都有一亿人,难道他们的性格、命运都一样吗?我不知这家药厂是怎么想的,这样做对他们药品的销售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9.
近来有两件事令人深思,并广为人知.一件是天津光荣公司的11名青年,为抵制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光盘《提督的决断》愤而辞职.另一件是珠海一韩国公司的女老板命令工人给她下跪,许多人都跪下了,而一个名叫孙天帅的青年就是不跪,被除名.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动物,就是人是用两条腿站着,而不是用四条腿爬,所以人的腿轻易不能弯曲,这才是做为人的尊严.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有“上跪皇上,下跪父母”一说,不是轻易给谁都跪的.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居然还有人强迫他人给她下跪,在  相似文献   

10.
正现实生活中具有生存能力而又不愿意"断奶",依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被称为"啃老族"。不过,"啃老"一词并不只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也有啃老族。生活在太平洋科隆群岛上的加拉帕戈斯企鹅又名科隆企鹅,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啃老族"。那些成年后的企鹅经常跑回家,不仅求抱抱,而且还腆着脸找爹妈要吃要喝。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一般把理性(reason)理解为逻辑思维和道德原则,其实,这是对理性概念的简单比.在西方语言中,理性最基本的含义是人的活动的根据,理性观则是从根本意义上对何者为人们活动根据所作的一种概括.如果说人活动的根据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据,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据正是人类本性.亦即人性,据此而论,理性观也就成了从根本上把握何者为人性的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位置     
正人总得有一个位置。因为,人要生存,生存就得有所依靠,就像树木必须依靠土地、鱼儿必须依靠水一样。没有这样的位置,生存就成了一句空话,生命也不复存在。就像我们谁都不能选择出身一样,每个人的生存的位置也由不得自己挑选。日本作家内村鉴三笔下有个叫二宫尊德的人。他是一个佃农,父母早亡,跟着伯父生活,从早到  相似文献   

13.
宁望 《天风》2007,(12):6-8
人要为主而活就是按照神的心意。按照神对待我们每个人的旨意,按照神托付我们每个人的职分来生活——经文:太25:14-30;路12:42;罗11:36,14:7-8圣经启示我们,万有都是本于神,依靠神,也归于神(罗11:36)。人是神在宇宙中特殊的创造,有灵,可以与神交通,也可以接受神的托付来生活和工作(像亚当,神托付他修理、看守伊甸园,可  相似文献   

14.
也谈神鬼     
人类是大智的动物,能用木头刻成神像,经常烧香跪拜,得到一种心理的靠山,消除内心的恐惧,获得安慰和快乐,任何动物都不可能有这个发明.但人类也是最愚蠢的动物,因为最愚蠢的牛也不会去跪拜木头的.人类如此,岂不是大愚?神这个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而实际上是无的,“有“与“无“只是人的大脑中有无神的信念.象电脑一样,有没有输入神的信息.你不信神,大脑中无神的信念,神像只是一块木头,将这块木头改装成水桶便是水桶,木头绝对不会报复你的.你信神了,这木头就是神圣不可触犯,就有很大的“法力“.如果您不崇拜它,对它不尊敬或触犯了它,这木头就要“报复“你了.……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任何社会要保持稳定并且使社会生活继续下去,决不可能仅仅依靠社会成员的共同认识甚至共同利益,而要依靠形成了制度的被人们能够共同遵守的条例和准则,也就是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包括社会习俗、道德态度和社会控制,它是人的产物,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6.
鸡年谈鸡     
刘行 《天风》2017,(3):46-47
今年是农历丁酉年,生肖为鸡。在十二生肖中,鸡与地支酉相配,顺居第十位。因“鸡”是生肖中唯一的禽类,所以在民俗评论生肖时,给酉鸡冠以“十全十美”的美誉。新春来到,有很多关于鸡的祝福语:“酉鸡有吉”、“雄鸡报春”、“鸡年纳福”、“金鸡报喜”、“瑞鸡呈祥”、“金鸡献瑞”……人们对于鸡年寄予殷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7.
人都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就离不开交际。何谓交际?人们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相互交流他们的经验、感情状态以及理智状态,这就是交际。按哲学家沙夫的观点,交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情的交际,一类是理智的交际。一个人把他的感情状态传达给别人,这就是感情的交际,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用一些动作传递其感情,这也是感情的交际。理智的交际则是传达某种知识或理智状态的活动,它是人所特有的。一般地,我们所讲的交际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所特有的理智的交际。理智的交际是离不开语言的,它能也只能由一种语词的语言、一种有声的语言(或这种语言的书写形式)来执行。可以说,理  相似文献   

18.
陈桂照 《天风》2002,(4):21-21
“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这是保罗侍奉生涯的诀窍,是保罗信仰生活的凯歌。因为依靠上帝,从人生错综复杂的关系、生活等等艰辛里潇洒走出。这对于那些抱着“人生在世,就是痛苦,人活着就是累”的厌世态度的人。是一个挑衅,又是一个嘲笑。然而,叫生活在艰辛里的人,去依靠上帝,寻  相似文献   

19.
史奇珪 《天风》2002,(9):8-10
上帝创造天地万物,最奥妙的杰作就是人。人之异于其它动物,最根本的当然一是人有上帝的形象(创1:27),二是有灵的(创2:7)。此外,人是会用脑子思索的,有思想、考虑、研究各样事物的能力,并且作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我们诗歌的大花园中,不仅有大红大紫的五言七言,大富大贵的五律七律,还有各种散在草丛中,眨着眼儿的奇形怪状的诗,它们同样争奇斗艳,吐露芬芳。生肖诗历朝历代均有生肖诗,但最有名的还属宋代理学家朱熹写的一首生肖诗:"夜闻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