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在这一期的这一栏集中刊载了现代美国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悉尼·胡克的七篇文章。美国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经过皮耳士、詹姆士、特剧是杜威等人的广泛吹嘘,而渗入到美国资产阶级思想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确立了其非正式的美国官方哲学的地位之后,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杜威和实用主义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就一方面企  相似文献   

2.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江怡 《哲学动态》2004,(1):27-31
实用主义是美国重要的哲学传统.按照美国哲学家的看法,20世纪的美国哲学大体上是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此消彼长的历史:分析哲学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兴盛是与实用主义互动的结果;而90年代后出现的实用主义的复兴,又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里我将主要围绕当代美国哲学家的论述,考察实用主义在当今美国哲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当今美国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本文中梳理了当代实用主义史,通过把实用主义区分为语言实用主义和身体实用主义,指出舒斯特曼在目前身体实用主义中所处的地位。他通过研究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关学,在参照实用主义整体视野的前提下,得出了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是对古典实用主义者,特别是杜威等人的经验概念的继承和发展的思想。他认为,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着意强调身体美学之“经验”的基础地位,他的实用主义是把经验和实践中的至善论相结合的身体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实用主义是实用主义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流派。如果对美国实用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观点的发展作概略的追述,就会呈现出如下的情景。实用主义在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其内容取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随着认知主义假说的提出,关于认知科学的讨论聚讼纷纭。由于认知主义假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今,认知科学正经历着一场改造运动。在这场改造运动中,认知实用主义是重要的竞选者。认知科学需要一个认知实用主义的转向。这个转向可以通过"行动核心性假说"来刻画,这一假说既是认知实用主义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需要考察对该假说可能的反驳:一种反驳质疑这一假说的充分性(代表是皮埃尔·施泰纳),另一种反驳诘问该假说的必要性(代表是杰瑞·福多)。关于认知实用主义的讨论刚刚起步,在行动理论、实践知识理论等方面还待进一步开拓。  相似文献   

6.
在去年六月一——二日的这一栏里,我们论述过实用主义对工人运动发生的影响,阐明了实用主义已经成为工人运动中的“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一。然而现在,日本的工人阶级已经不能忽视和实用主义同样成了帝国主义与垄断资本势力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工具——思想体系的存在主义的影响。当然,存在主义是用与实用主义不同的方  相似文献   

7.
如所周知,在胡适等人的推动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一度成为现代中国学界热议的话题。但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一话题却开始很少被人问津而日渐淡出了学人的视域。下面,笔者将重拾这一业已尘封多年的历史性的话题。然而,对它的讨论将不再像当年胡适那样围绕着实用主义与中国古代先秦诸子以来的学说之间来展开,而是从实用主义与中国古老的《周易》思想的关系来切入。  相似文献   

8.
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研究进路是一种与分析哲学相对立的社会科学分析进路。20世纪80年代随着哲学诠释学的兴起,围绕"社会科学何以可能"、"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社会科学认知与方法"等问题的讨论,形成了实用主义"新诠释学"、先验诠释学、系谱学诠释学、激进诠释学、弱化诠释学等多种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研究进路,它们的发展将决定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研究进路能否成为不同于分析哲学进路的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王元明 《哲学动态》1998,(12):39-40
作为"美国精神"的实用主义,是在美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对欧洲科学和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自19世纪70年代产生后,已经历了从古典实用主义到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的结合、再到新实用主义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尽管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之间存在着观点分歧,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主张人以行动求生存,以效果定优劣,以进取求发展.  相似文献   

10.
1 实用主义原是美国本土哲学。它由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在上个世纪所共同创立,是一种注重具体研究,注重实际效用,强调实践重于理论,强调认知中的社会、文化价值的哲学。本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分析哲学的侵入,实用主义受到了越来越强有力的冲击。分析哲学的严格、精确以及它与科学的结合,使它在一个科学崇拜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美国年轻一代哲学家竞相追逐的对象。相比之下,实用主义既不鼓励学术的职业化,又对时髦的符号逻辑等无从置喙,这便注定了它那被取代的命运;而  相似文献   

11.
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他对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皮尔士的思想并不仅仅体现在对实用主义思潮的贡献上.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实用主义传统的哲学家们经常地谈到“新的神经衰弱”(newfailure of nerve)。他们打算用这个术语,来引起人们对于宗教和新正统派神学的复活的注意,他们把这种复活称作是摈弃批判性的智慧的一个信号。但是,实用主义的学者和注释者们,由于其没有认真地贯彻实用主义的独特的倾向,以及没有用皮耳士、詹姆士和杜威的精神来继续  相似文献   

13.
我国哲学界对实践的探讨,通常是以认识论的方式和社会学、人类学的方式进行的.前一种方式考察了知与行的关系,后一种方式阐明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等特征.这两种考察方式,对实践只停留于宏观描述,还没有深入到对实践的哲学本性的研究.笔者认为,要深化对实践的研究,就要以哲学本体论的方式,探究实践的哲学本性.关于实践的哲学本性问题,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答外,还存在着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说明.后者的许多思想还蚕食着我国哲学界,需要我们去清理、去澄清.实用主义是从描述日常生活和常识的特点出发规定“实践”的哲学本性,在实用主义看  相似文献   

14.
王守仁(1472-1528)是明代重要的哲学家,他集宋明主观唯心主义之大成,建立了心学。他的思想不仅在我国明清时代有深刻影响,而且在日本广为流传。解放以后,我国广大哲学史工作者用马列主义观点对王守仁哲学思想进行全面的研究。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讨论了王守仁的政治思想、哲学体系的核心和教育思想等问题。70年代至80年代,主要从范畴和命题的逻辑关系上进一步探讨了王守仁哲学体系的核心和內在矛盾,并采用了中外行学比较的方法探讨了王守仁的泛神论、知行观和教育思想。现将哲学思想方面的讨论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自然主义产生于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当时实用主义和批判实在论风行一时,因此它深受杜威和桑塔耶拿的影响。某些哲学史家往往把杜威和桑塔耶拿称为美国自然主义的创始人,这个时期的自然主义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到四十年代,随着实用主义、批判实在论等主观唯心主义流派的衰落,它们对自然主义的影响也相应减弱,于是年青一代的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初期,当现象学在德国诞生时,美国哲学界盛行的是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20世纪30年代前后,现象学在德国达到了繁荣时期,并逐渐传播到了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现象学(以及在现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存在主义、诠释学)已经逐步被美国哲学界接受,并成为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之外的另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7.
日共中央出版的《文化评论》1962年6、7、8月号发麦了日共著名理论家上田耕一郎写的长篇文章,题目是《实用王义变质的界限——〈思想的科学〉杂志的表现》(译者根据本文实际内容改为《日本的实用主义》)。全文共分六节,系统地分析、批判了战后日本的实用主义。作者指出了日本实用主义的三个特点,揭发了它的折衷主义、“小状况改革”即点滴改良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实质,批判了它的市民民主主义理论,并且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战线如何对待日本实用主义的问题。本文中第一、二、六节全译,其余三、四、五节系摘译。  相似文献   

18.
实用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在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在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中,占有明显优势地位,影响较大。 美国实用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的七十年代,它后来的发展和演变是有一个过程的。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皮耳斯(Charles  相似文献   

19.
苏联哲学家、已故的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教授加加林的《美国的实用主义》一书,是一本評介美国实用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它分析了实用主义一般的社会概念,分析了它同西欧和俄国的共他哲学派別的联系,指出列宁批判馬赫主义对于研究和批判实用主义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引文概括地介绍实用主义关于科学的思想,对于我们研究批判实用主义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不少资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认为,在实用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皮尔士、詹姆士、杜威当中,在表述关于科学的思想方面,詹姆士没有多少值得注意的东西,在符号逻辑方面杜威虽然远不及皮尔士,但谈到关于科学的思想,杜威却比皮尔士“成熟”。所以,作者着重介绍杜威在这方面的思想。作者竭力替实用主义强辩,说什么实用主义“本身是最科学的哲学”,“是根本上处于与科学同质的地位的哲学”。他说:杜威的科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科学理解为方法,而不是理解为题材;使题材的科学性归结为或从属于方法的科学性。杜威断言,“物理科学所要求揭露的,不是事物的内部本质……”。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其原因就在于创造和运用真理的方法之中。关于真理的工具性和制造真理的科学思想的工具性的说法,同这种思想的逻辑一起,构成杜威的工具主义的内容。作者根据杜威的观点,表示怀疑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武谷三男提出的物理学发展三阶段论中的实体论阶段,并且认为“科学思想上的反映理论之类的东西是有害无益的”。作者还扬言:科学方法不外乎就是探索的方法;按照杜威的意见,探索是由观察、推断和推论这三个操作构成的。科学方法的特点,就是以上述三个操作之周期性的、连锁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研究科学史的方法必须具有象上述那样的逻辑结构;在这里,既不存在也不需要辩证法。真理的内容就是观念,因此,它必须由推断和推论的对象或者题材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