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认识是反映和建构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8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中逐步发展起来一种主体性的倾向。主体性倾向,就是着重从主体方面来考察认识论,认为主体在认识中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是真正的主动者,认识是主体积极进行创造的过程。主体性倾向几乎影响了人们关于认识论一切主要问题(诸如实践、主体、主客体关系,认识过程、认识的评价和检验等)的看法,因而,这种倾向也就不可能不影响到人们对认识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哲学界对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的探讨日益深入。在探讨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反映范畴带有机械论的痕迹,应予以扬弃。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反映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是不能动摇的。我们相信,这类学术上的是非问题,通过讨论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为了比较集中地反映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研究专题,本刊从本期起,新辟"专题研究"栏。这期刊登的是有关反映论的专题。欢迎读者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其它专题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3.
认识的本质是反映与选择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是反映还是选择?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应该明确关于本质的规定性。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本质是事物内部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即事物内部的矛盾。当我们研究认识现象的本质时,应设法找到认识的内在矛盾。认识是主体的行为,主体的认识机制才是认识本质的所在,所以研究主体认识的机制是了解认识本质的基本前提。本文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反映和选择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认识论研究中有一个重要进展,即认识中的选择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为了全面理解认识中的选择问题,应研究从自然选择到认识选择再发展到决策选择的过程。选择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正是通过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王振武同志的文章提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进行改造和选择的结果,选择是引起认识之根源。因此必须承认,认识的本质属性不是反映性,而是选择性。”我认为,这种认识就是选择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湖南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的全国第3届哲学学术思想交流会,于1988年9月6日至10日在张家界举行,50余人与会,34篇论文入选。入选论文主题广泛,涉及哲学科学的多个学科。会上普遍地交流了论文作者的学术观点,并有选择地进行了讨论。兹记其哲学认识论问题讨论于后。 1 王振武(沈阳师范学院) 于1985年提出“主体选择论的认识论”之设想,在这次会上则提出以选择论为框架的“选择哲学”,认为选择论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不同于经典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1) 科学背景不同。经典哲学以决定论为科学背景,使自身摆脱不了历史局限性,这  相似文献   

7.
在《认识定义新探》(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一文中,笔者认为,认识的本质不是反映,而是选择,并讨论了选择的一般性质和内容。在本文中,笔者拟把选择机制置于认识过程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来考察,回答这样的问题:在主客体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人的认识系统是怎样选出认识过程的某一阶段所需要的客体信息,过滤掉某一阶段所不需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实正义问题,阿马蒂亚·森批评罗尔斯的建构方法是不必要的,但罗尔斯通过批评社会选择理论,阐明了建构方法的理论诉求是通过建构非经验的选择约束框架——原初状态,让"互不关心"的人们达成社会合作.罗尔斯与森在理论方法上共享了一种社会选择思维——社会原则由个体选择产生,但建构方法论证了社会合作的理性规范,这是社会选择理论无法论证的.鉴于所有针对现实正义问题的经验选择均有赖于一个社会选择框架的存在,而社会选择框架以社会合作为前提,罗尔斯的建构方法是经验选择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 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的稳定与和谐的 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 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 有责任,天主教徒当然也不例外,并且,天主教徒甚至 能够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天主教 是一个讲爱的宗教,那么,天主教的爱,尤其是天主教 当中的爱父母、爱天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什么样的 关系呢?  相似文献   

10.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西北大学哲学系、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联合发起召开的“现代科学与反映论”小型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1—24日在西安举行。与会者认为,这是一次气氛宽松、探讨深入、学术水准较高的会  相似文献   

11.
12.
《原道》2015,(4)
牟宗三先生认为有两种政治神话,一种是西方民主政治所蜕变的非理性的独裁与极权的政治神话,一种是儒家德治所倡导的各适其性、各遂其生、人皆尧舜的政治神话。在详细阐释政治神话的建构后,通过对根源理性的挺立和次级理性的架构,牟宗三先生解构了西方式非理性的政治神话,重构了一个既保住中国德治之长又开出西方民主之长的中国式现代政治神话。藉此政治神话,牟宗三先生实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现代使命、现代意义和现代化道路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原道》2015,(3)
牟宗三先生认为有两种政治神话,一种是西方民主政治所蜕变的非理性的独裁与极权的政治神话,一种是儒家德治所倡导的各适其性、各遂其生、人皆尧舜的政治神话。在详细阐释政治神话的建构后,通过对根源理性的挺立和次级理性的架构,牟宗三先生解构了西方式非理性的政治神话,重构了一个既保住中国德治之长又开出西方民主之长的中国式现代政治神话。藉此政治神话,牟宗三先生实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现代使命、现代意义和现代化道路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构论团体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改变团体内不良的关系模式,建构新的意义。治疗的焦点是"意义",治疗师关注成员内心主观的意义建构,借助于话语的作用建构与重构"意义",其角色是参与者。治疗重视"关系"对意义的建构性和治疗作用,"关系"是治疗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子,"关系"的改变预示着意义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与反映     
据作者说,本文的目的是,联系作为物质的普遍属性的反映概念,用关于信息和控制的范畴的质的研究来补充对控制论的基本概念——信息和控制——的量的分析。作者认为,反映与信息是接近的范畴,但是又是彼此有区别的。反映是一个物质系统作用于另一个物质系统的特殊产物——第一个物质系统的特性以另一种形式在第二个系统的特性中的再现。信息是控制系统或控制系统的联合的特殊条件下的普遍联系的特殊形式。反映和信息的重要共同特征是,它们不能在物质过程之外存在,同时也不能与物质或运动的任何一种形式等同。作者不同意通过否定信息的物质性质来给信息下定义。他认为,这样的定义没有回答信息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这样的定义还会导致信息的属性之一与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混淆,这个混淆可能导致在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之间建立某种第三者,而在认识论中,这样的第三者是不存在的:任何非物质的东西都是观念的。任何类型的信息都是实在的,因为它是在物质过程中实现的。反映是信息的基础;没有反映,信息就不能存在。而且,信息的内容是和反映的内容相同的。信息对于反映是派生性的;这个派生性就是,反映不依赖于信息,而信息依赖于反映,而且,没有反映,就不能有信息。信息和反映的一个共同特性是二者都具有同构的性质。信息是在物质的一定组织水平上产生的,即在有控制过程存在时产生的。信息和控制是成对的范畴,是彼此不能分离的。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与反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感觉、概念和全部认识过程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个反映过程究竟是怎样完成的呢?长期以来人们都在探索其中的奥秘。公元前四世纪原子论的创始人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物体的表面分泌出了微细的液粒,这些微细的液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得到物体的“意象”。他的认识虽然离真理有相当的距离,但已经正确地猜到:从客观到主观是有一种物质作为媒介的。现代科学已经查明,这种媒介物质就是信息。  相似文献   

17.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7,20(4):3-10
本文主要探讨戴震关于认识和情欲的心理思想。在认识心理思想方面,主要从三个观点、关于感知、关于心知、关于感知与心知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在情欲心理思想方面,主要从两个观点、关于情、关于欲、关于对待情欲的主张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心理学领域,传统的多指标潜变量的测量模型大都采用反映性建构,各指标反映了潜在构念,构念是各指标的原因.但实际上有些构念应该采用形成性建构,各指标是原因,形成了潜在构念.建构方式的选择不仅要从理论来考虑,还要通过数据特征来决定.研究以公共服务动机(PSM)构念为例,通过公益投资游戏取得投资绩效和满意度效标,验证了先前研究提出的“一阶反映二阶形成”建构模式,并进一步检验了层级性建构方式的优势,有助于PSM理论框架与实证测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性建构语境下,与实证科学对峙的宗教信仰现象,常常被视为阻碍现代化进程的"封建迷信"而遭到攻击。但是,没有宗教存在空间的现代性社会,很可能因为缺失人的自我审视精神、文明基因传承、诚信互助友爱的道德约束机制等要素而难以为继;探讨宗教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共生性关系,实质上是探寻现代化进程所必需的形上观念、人文关怀和有效的行为规范,因而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谈认识的辩证运动与中医理论的重新建构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古代中医为了超越当时有限的认识手段去把握世界,而通过先验性的概念体系,机械性统一理念,形而上学方法,使中医的经验形成形式上的统一体系──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完成了认识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