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特征。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全体人民,首先要求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以共产主义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人民群众中作出表率,又无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居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共产主义道德决不是人为制订的训条,也不是从人们头脑或其他生理机制中派生出来的,它的社会物质基础是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出现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社会存在。伹它又并不等于无产阶级朴素的、自发的阶级道德,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  相似文献   

2.
党的八屆十中全会提出了加强阶级、阶级斗爭的教育指示后,阶级教育在全国学校中更广泛地开展起来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的基础,是抵御帝国主义与现代修正主义思想意识侵蚀的武器,是人们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而斗爭的思想动力。不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武装年轻一代的头脑就不可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接班人。“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了保証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  相似文献   

3.
最近,辽宁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召开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讨论会。现将讨论情况简介如下:(一)如何正确理解列宁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相互关系的论述。列宁说:“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人们的立场、政治路綫和政治方向来说,有没有所谓不偏不倚而居“中”的某种立场呢?我们说,这种“中间立场”,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在客观上的不存在,是指这种以“中间”为立场、路綫和政治方向的“中”,在客观上是不可能真正居于“中间”的。因为从社会阶级关系来说,生活在阶级社会里的人,都要占着一定的阶级立场,不是这一个阶级,就是那一个阶级;不是趋向于这一个阶级,就是趋向于那一个阶级;或者是在这一方面趋向于这一个阶级,在那一方面又趋向于那一个阶级。任何超阶级的所谓中间立场是不存在的。其次,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观点上来看,任何人不是向前发展,就会向后倒退;不是  相似文献   

5.
一九六三年,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十五年来,在学习雷锋的问题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个斗争,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为无产阶级道德和剥削阶级道德的斗争。这是毫不奇怪的。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典范,也是无产阶级的道德楷模。雷锋的身上,闪耀着共产主  相似文献   

6.
怎样理解恩格斯关于早期基督教的一些论述李士菊1关于宗教及其历史发展问题的研究,马克思没有留下专门的著作,这一任务是由恩格斯承担的。恩格斯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几乎抱有毕生的兴趣,并以其关于早期基督教的专著以及历史和哲学著作中对宗教问题的比较系统地阐述,给这个知识领域作出了最丰富的贡献,其中,宗教与共产主义关系的思想是恩格斯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当代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很值得注意。这就是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等同论”。他们把共产主义和宗教说成是一个东西。他们武断地说,共产主义就是宗教。如法国的“荒谬哲学”家阿尔贝·加级、美国的R·塔克等人就在对共产主义与基督教的“比较研究”的外衣下,声称找到了二者的“共同点”,认为,基督教与共产主义作为两种学说共有一种世界观,因为二者都是统一而包罗万象的;基督教和共产主义中都有一种“历史哲学”,因为基督教提出了人的堕落和赎罪,共产主义则指出了无产阶级的苦难和解放,共产主义未来的图景与基督教世界末日的图景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二者都用信仰“吸引被压迫者”并指导他们去战斗,云云。这种抛开二者在内容、性质、世界观和所代表的阶级的比较,仅仅诉诸于外在特征的简单的穿凿附会的抽象类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无神论科学世界观史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初次产生,导致了真正科学无神论的出现。科学无神论形式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不可分割的特征。科学无神论形式的出现,是由最发达的欧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变化决定的。十九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阶级斗争的展开,表明新兴阶级——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阶级的思想家从新兴阶级的立场出发,认真看待人类在哲学、社会思想和自然科学方面积累起来的一  相似文献   

8.
一尊重实践,属于探索。不唯书,不唯上。 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看风使舵。 三、诚实正直,严谨治学。不剽窃抄袭,不弄虚作假。  相似文献   

9.
李亚非 《学海》2002,(1):5-9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 ,其党员构成包括了工人、农民 ,以及非劳动者阶级中的先进分子 ,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农民出身的党员占很大比例。但这并未冲淡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和先进性。因为一个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是通过其纲领、章程及政策体现出来 ,而不是通过其党员的家庭出身和职业来体现的。在现时代 ,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农民也处在显著的分化之中 ,随着社会进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 ,也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所以 ,中国共产党的大门应该向全体人民开放。而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无产阶级性 ,主要的是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0.
做人贵直     
清朝诗人袁子才说过:“凡作人贵直。”“直”,就是正直的意思.所谓正直,即光明正大,就是说,做人要堂堂正正,不亢不卑,处事要出以公心,主持正道。堂堂正正是做人之本.在与人交往中,在当权者面前,不低三下四,唯唯诺诺;在一般人面前,不盛气淩人,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是做人应该有的品德,世界著名作家雨果说过:我宁愿靠自已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大确定,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特征。并指出,在思想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展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风貌,也向各族人民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共产主义牺牲精神,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体现,是开展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基础环节。探讨这一课题,当前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共产主义牺牲精神,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十九世纪,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急剧发展.使无产阶级找到了社会历史的物质根源。从该世纪三十年代起,在大机器生产中得到训练的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这一社会土壤,批判地  相似文献   

12.
阶级艺术论争,是20世纪前期无产阶级文学阵营和纯文学阵营之间展开的文学论争。20世纪10年代后期,以本间久雄、大杉荣和加藤一夫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阵营,明确指出第四阶级的文学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艺术,由此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但这时的认识局限于对"民众"和"民众艺术"概念的讨论上。进入20年代后,以中野秀人和平林初之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认为,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文化是高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性质对比来看,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精神和文学精神都比资产阶级高贵,因此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优于资产阶级文学的,这就肯定了艺术的阶级性。而以菊池宽、久米正雄和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纯文学主义者,则主张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自律,即超阶级性,认为若无产阶级艺术从属于无产阶级运动,那么无产阶级艺术也就不可能存在艺术至上主义思想。阶级艺术论争是之后展开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有力前提,也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的理论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北京座谈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座谈会于1989年11月4日举行,是由北京市哲学会和北京高教学会哲学教学研究会联合发起,北京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部分哲学教师参加。会议就人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无产阶级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区别、共产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要不要讲人道主义等问题开展了讨论。与会同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不应回避人道主义问题,问题在于不要抽象地谈,而要作阶级的具体分析。因为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这个口号,有其不同的涵义和实质;即使同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其前期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作用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有它极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的,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作用的学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角,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现代的工人阶级乃是人民群众中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是资本主社会制度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创造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对于社会历史的主角问题的看法是和资产阶级的历  相似文献   

15.
报刊文摘     
什么是无产阶级的集中? 什么是无产阶级的集中?人们往往只把领导的意见、指示理解为集中,这是很不完整、很不全面的。无产阶级的集中是人民共同利益、共同要求、共同意志的体现,集中的形式包括纪律、秩序、法律、规章、决议,等等。这些在民主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准则,是人们共同愿望的凝聚和结晶,也就是集中。民主与法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现代修正主义所鼓吹的“纯粹的个性”、“抽象的个性”、“个性的绝对自由”等谬论进行了批判,指出这些谬论是以资产阶级的个性论为基础、用以腐蚀劳动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作者说,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单纯由人的生理方面的种种特征所决定,而是由种种社会特征所决定的,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每个人的阶级意识是决定个性的所有因素中最本质的东西,起着规定和制约其他因素的作用。在阶级性的基础上,每个人的个性有差别,这种差别,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还仍然存在。但任何时候,个性总是复杂的客观世界的产物,决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的个性的发展都是受到束缚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革命时期提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口号,虽然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的个性却得不到发展。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个性才能解放。作者批判了现代修正主义所鼓吹的“全人类的爱”、“全人类的道德”等口号的虚伪性,指出这些口号所隐藏的企图是要使劳动人民放下武器,停止阶级斗争。作者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全面地发展个性的辩证关系。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地发展个性,而个性的全面发展则会加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发展。作者指出,只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才能保证个性的全面发展。在集体主义制度下,每个人享有真正的人的待遇,可以过真正的人的生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口号就是集体主义的实质。作者强调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同个性自由之间毫无矛盾,反对个人主义和不守纪律的无政府状态。作者最后说,在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千里马作业班运动,这个运动是全面发展个性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开拓,就是不满足现状,不断地开辟前进;进取,就是为实现理想而勇往直前、奋斗不息。在人生的道路上和具体的工作中,开拓进取就是不断地改造和创新。就其本质和内容来说,它是创造意识、创造行为和创造力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凡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行为,在道德评价上都是善的、道德的行为;否则,就是恶的、不道德的行为。开拓进取的行为最能推动  相似文献   

18.
共产主义曾作为"幽灵"受到欧洲一切旧势力全方位的联合"围剿",但也被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遵奉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信仰。共产主义从"幽灵"到"信仰"的塑成,体现了无产阶级不同于资产阶级的阶级立场与价值诉求。其科学深邃的理论建构与高远完善的制度设计,内化为无产阶级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制度,沉淀为一种有信仰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克思主义曾被认为是一种关于斗争的理论,被称为斗争哲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严重误解。虽然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有大量关于阶级冲突、阶级对立、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论述,但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价值和最终目标来看,阶级斗争显然只是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的最深刻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理想与现实     
我们所主张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从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天起,就是要领导中国人民为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要向全社会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使广大群众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但是共产主义理想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不能把理想当做现实,要是理想就是现实,那理想也就失去其存在意义了!反之,现实也不等于理想,要是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奋斗就没有目标了,人类也无法前进了。二者是不能等同的。这是不是否认理想与现实具有同一性,理想能够转化为现实呢?当然不是。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