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龟蒙七绝《白莲》是唐诗中的名篇,但是以往选家多从单篇论其风神华贵、高冷脱俗。其实这首诗是皮陆唱和组诗中的一首,皮日休原题作《木兰后池三咏》(《松陵集》卷七),分《重台莲花》《浮萍》《白莲》,陆龟蒙又有同题和作。《白莲》诗既是组诗中的一首诗,又是皮陆唱和诗中的一首诗。只有把这首诗还原到具体创作的情景中,才能品味《白莲》诗"肌理细腻骨肉匀"之情态。  相似文献   

2.
话说打油诗     
正关于打油诗的来历,据说,唐代有一个叫张打油的人,平日喜欢做俗话诗。有一天,大雪纷飞,天地浑然一色,张打油诗兴大发,吟了一首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富于风趣、逗人发笑的诗,形象而又夸张地描绘出了雪中景物的特色。还有一次,也是天下大雪,张打油在一处官衙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这首诗前两向,  相似文献   

3.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这是苏东坡所写的一首面食商品广告诗 ,赞的是馓子。据说苏东坡谪居广东海南琼州时 ,当地一位老婆婆的油煎环饼 即油炸馓子 香脆可口 ,色泽金黄 ,根条均匀 ,不禁便人联想到美人玉臂的金环。苏东坡对这种色、形、味俱佳的美食大为赞誉 ,于是赋写了这首诗。老婆婆请人把这位大名鼎鼎的文豪所写的诗装裱后悬挂在店堂供人欣赏 ,这首诗也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商品广告诗。馓子店也因苏东坡的诗名声远播 ,一时小店生意格外兴隆 ,门庭若市。馓子 ,早在汉代就已出现 ,当时以糯米煎炸…  相似文献   

4.
关于《邶风·燕燕》的错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经》中的一些诗存在着简次错乱的问题:或一首诗章次错乱,或一章诗句次错乱,甚或两首诗误合为一首诗,统谓之“错简”。其中尤以两首诗误合为一首诗的错简,对正确理解诗意影响极大,因而向为学界所重视。孙作云先生《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诗经的错简》一文(中华书局1966年4月版)即对此有专门论述。文中,孙先生分析两首诗误合为一首诗的原因说:“大概因为: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某些共通之处,在篇次的顺序上,前后相承,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把前一首诗的后几章丢掉了,遂误合为一首诗;也有因为两首诗的起句相同,内容上又有点…  相似文献   

5.
《在阳台上》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大卫·赫伯特·劳伦斯的一首诗歌。本文从韵律、结构和意象三个方面结合本诗的相关信息及其背景,以文体学的理论为基础,对这首诗进行分析,以便使读者能够对本诗美感和主题有一个更深的感受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正"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致橡树》一诗让舒婷名满天下。对舒婷的认识,大部分读者也都来自于这首诗。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写于1977年,随着这首诗的发表和流传,舒婷顿时名声大噪。舒婷说,从创作的初衷上看,《致橡树》并不是一首爱情诗。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青年人以  相似文献   

7.
《短诗精读》一书,要选用我原发于《福建文学》的一首禅诗《对面一墙迎春花》,并要我“随便说说创作的背景和思路”。我想了很久,才记起来这首诗是书赠一位青年诗人的。  相似文献   

8.
曾经     
曾经是一场梦,一场如诗的梦。曾经是一首诗,一首如梦的诗。  相似文献   

9.
金湘是我国享誉世界的作曲家,<雨中岚山>是他的<艺术歌曲集>的开篇之作,歌词选用周恩来总理于1919年留学日本时的一首诗.在这首诗里,他借景生情,表达了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  相似文献   

10.
饮马长城窟     
这首诗歌描述了秦始皇的严酷统治下遭征发役工的艰辛。作者陈琳生括在汉末,死于公元217年,虽然他属于贵族士人,但这首诗仍然反映了民间歌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余光中因写下《乡愁》一诗而轰动两岸,素有"乡愁诗人"的美称。谈到这首成名作对他的意义和影响,余光中幽默自嘲说:"我写过1000多首诗,因为《乡愁》好像变成了我的名片,这张名片大得把我的脸也遮住了,让别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有很多人对我说,我是读你的诗长大的。结果他除了《乡愁》之外,都没有读过我第二首诗。"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出生那天是重阳节。谈到自己的生日,他说:"我对自己的生日很满意,我是‘茱萸’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王秀玲 《天风》2006,(12):8-10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90:12)。经文:诗90:12 诗篇90篇不但是一首论及人生的极美之诗.而且是一首充满智慧的诗,也是一首充满祈祷内容的诗。本诗的作者摩西是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盟约     
这首诗献给新入学的神学生,谨以此献给所有奉献给主的年轻弟兄姐妹。  相似文献   

14.
正台湾作家蒋勋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在想,一天24小时这么漫长,我们能不能留18分钟给一首诗?用这18分钟,让你看见满山杜鹃染红的春天……"留18分钟给一首诗,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可是,每天行色匆匆的你我,总是风驰电掣的样子,脚步飞快,甚至连眼神都是飞快的,有谁能留18分钟给一首诗?我们有一百个理由忙忙碌碌,忙着奔走在各种热闹喧嚣  相似文献   

15.
王秀玲 《天风》2006,(20):4-6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23:1-2)。经文:诗23:1-2诗篇23篇是一首千万信徒非常喜爱的脍炙人口的美丽诗歌,多少信徒不但会倒背如流,而且会引吭高歌,不计其数的人被它感动得泪流满面。有人称这首诗为“诗篇中的珍珠篇”。也有人称  相似文献   

16.
著名文学家邓友梅先生一九八三年写的著名小说《烟壶》,曾轰动海内外。这本书的一开头,便有一首诗介绍二十世纪初北京一带的里画壶名画师。这首诗写道:“登堂入室马少宣,雅俗共赏叶仲三,阳春白雪周乐元,文武全才乌长安。”写小说免不了虚构,这个乌长安便是虚构的。而其他三位,都确有其人,也确实是名画师。这三位中,马少宣先生,是回族穆斯林。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5,(6)
<正>纵观唐代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不仅在世俗世界造就了一代文学——唐诗之辉煌,而且在方外天地里也涌现出许多释子诗家和羽流骚客。他们不但为当世所重视,亦多入后代选家之法眼。在《唐人选唐诗(十种)》中,韦縠所编《才调集》选录唐代释子12人,诗20首,为其它九种书所不及。今将这20首僧诗逐一与唐、宋诸家所编《又玄集》《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及后世有关集本比  相似文献   

18.
一个同学曾告诉我一首名叫《生活》的诗,她说这首诗只有一个字,叫我猜是什么字。我说是“爱”。她则微笑着说是“网”。生活是一张网,而生命则是网中之鱼。感觉上很无奈,但确实很精辟地道出了些许生活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上帝的启示     
沈承恩 《天风》2004,(5):2-4
经文:诗19 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是讲上帝所创造的天地万物,一是讲上帝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我们粗粗地一看,会觉得这两个内容似乎放不到一起,天地万物与律法是怎样的关系呢?是的,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题目,应该分开来写两篇文章,或写两首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看一看,就会发现,大卫写这首诗,有一个主题,他要通过写上帝的创造和上帝的律法,告诉人上帝的启示。所以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个  相似文献   

20.
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读完这首诗,是不是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孩子嬉戏着追逐黄色蝴蝶,却不料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中再也看不到,花蝶相映,孩童烂漫,这画面仿佛是活动的,充满着生机和乐趣。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总是怀着一颗童心,以孩童的视角看这个世界,写出的诗作充满着童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