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变迁与社区建设的沿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南客 《学海》2001,(4):97-101
社区是指聚集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通过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人口共同体.本文首先从社会史学的角度勾勒了人类社区发展演变的三种形态,即血缘型社区、地缘型社区和业缘型社区的各自结构特征;然后结合对20世纪中叶展开的国际社区发展运动的回顾,分析了当代社会社区建设运动的兴起和国内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社区建设与全科医学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社区的涵义与社区实体的界定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 ,意思是共同的东西或亲密的伙伴的关系。 1887年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FerdinandTonnies)在《共同体与社区》一书中首次将社区应用于社会学。时至今日 ,随着社会变迁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 ,社区研究与时俱进 ,已成为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关于社区的定义不下百余种之多 ,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 :一是功能说 ,认为社区是由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 ;二是地域说 ,认为社区是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根据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和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系统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为精准评价和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量化参考依据。通过文献政策分析、质性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并筛选一、二、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结果,通过文献政策分析初步形成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原始指标池;通过质性访谈补充1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筛选指标并确定权重,专家积极系数为9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9,其中判断依据为0.93,熟悉程度为0.85,最终形成精确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60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紧密结合国家政策要求,构建过程科学严谨,层次清晰,可操作性强,适用于省、市、区县三级阶段性考核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友华 《学海》2003,(4):117-123
本文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中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出发 ,构建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及其人类生活发展类型的划分标准 ,并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任务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社区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丽欣 《道德与文明》2002,(3):26-27,46
公民道德建设中首先应加强基础道德建设 ,即大力开展“三德”教育。由于个体在城市社区中的行为具有匿名性 ,这就使得社区成为容易发生违反道德规范的地方。社区文化这一具有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 ,具有沟通、凝聚、规范、价值导向等功能 ,社区文化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民道德指数是运用数量分析法研究道德这一特殊意识形态得出的用以衡量国民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量化指标.国民道德指数指标体系包括人均产值、教育开支总数、基尼系数、清廉指数、专家评估和基础指标等六项.构建国民道德指数指标体系为社会科学的量化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为研究道德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为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提供了手段和载体.  相似文献   

7.
社区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欣清 《学海》2001,(4):105-108
本文指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不仅包括社区物质文化建设层面,更重要的是包括社区文化精神和人的精神层面的建设,而后者在我们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中却没有被很好地重视.因此我们提出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当注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沟通融合问题;注重社区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共同完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社区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发生转变,社区才能真正成为居民心目中理想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一切活动灵魂所在,它的建设对和谐社区的构建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从社区文化的含义、社区文化的功能、社区的社区文化的基本现状以及如何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进行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社区伦理建设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伦理是一种与社会伦理、职业伦理、家庭伦理相平行的应用伦理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特定的原则与内容。社区伦理的建设无论对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推进民主进程,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居民的家园,是社会的细胞。而社区归属感是社区共同体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思想基础,是衡量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创建“精神文明社区”的社会实践有了较大发展,但社区归属感缺失问题依然长期存在并难以有效解决。从培育社区归属感着手构建社区共同体,应该深化政府职能,加强社区的自组织建设,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参与,创新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老年社区建设是当前老龄化国情发展的必然产物,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在积极开展养老社区建设。文章针对目前国内老年养老社区的主要类型,分析其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老年社区规划建设原则并以专业养老社区规划为例,为中国专业养老社区规划提供帮助,以期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美好、更舒适。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春花 《道德与文明》2001,(1):55-57,59
十几年来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它不仅具有宝贵的物质价值 ,而且具有丰富的道德意蕴。具体表现在 :“单位体制”向“社区体制”的转化催生了公民的自主精神 ;城市社区的自治性特点养成了公民的参与意识 ;城市社区建设目标彰显了公民的互助观念  相似文献   

13.
马纾 《学海》2006,(3):36-39
合法性危机是政治学中政治发展理论长期关注的问题,当前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着政权合法性危机,发展中的中国因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也存在着国家与基层社会层面潜在的政权合法性危机。社区建设通过宣传以民主与法治为内容的意识形态以及提高社区治理绩效等方式,巩固并加强了城市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要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把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加大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资源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却日益尖锐,我国面临严峻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本文拟对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阐述。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9,(5)
社会是社会政策的产物。通过供给社会政策,政府维持了一系列区别于产品的公物的存在,并通过这些公物塑造出了现代人作为社会成员的集体认同,从而通过对社会成员的塑造而造就了社会。过去几十年的市场化改革用公共产品取代了公物,破坏了社会成员的支持环境,使现代人只能作为经济人而存在于所有领域。经济人不能容忍搭便车的现象,也就不能接受公物的存在,他们在没有能力自行满足其所有需求的条件下,就转向了共同付费式的集体需求满足方式,由此催生了社区。作为市场选择的产物,社区的兴起预示了某种"社会之死"的前景。要避免这一前景,让社区助力于社会重建,我们需要加强对社区共享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李湘江 《福建宗教》2001,(3):37-38,19
5月8日-13日,我们一行3人,赴莆田、泉州、厦门等地,就福建省宗教界如何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引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几天的调研、座谈,我们认为厦门市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在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投身社区服务方面做得比较主动、具体、扎实,在尽最大可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做了一些有益工作,比较典型,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伦理审查委员会独立性是保障伦理审查过程及决策的科学性与伦理合理性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护受试者安全与权益的基本要求。通过文献检索、法规解读、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进行筛选指标,确定医疗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独立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共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7项三级指标。该指标体系从伦理审查委员会设置、运行、内涵建设三个维度,建立了以独立性为框架的科学全面的独立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建设与评价伦理审查委员会独立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业的兴旺,带动了住宅建设和社区规划设计的发展。现代人从生存意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环境意识的思维变化也对社区的整体环境质量提出了要求。诗意家园的营造,要以人性关怀为基本原则,结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充分考虑社区景观艺术设计的要素,把景观设计贯穿于整个社区规划建设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社区组织意识是社区成员与社区组织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的精神联结,体现为对社区组织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愿。文章对社区组织意识概念、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社区组织意识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