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族先民用其记录了浩如烟海的彝文古籍,并用其记载了彝族先民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等领域,成为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珠璀灿的奇葩。因此,贵州彝族文字的推行以彝文古籍的翻译整理鸣锣开道。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1955年,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了彝文翻译组,曾经翻译、印刷了一批彝文史书。后因“左”的思想干扰,彝文翻译组这个全国唯一的彝文古籍整理机构于1966年被迫撤销,  相似文献   

2.
在基督教传入彝族之前,彝族文化从整体上引导着彝族人的生活与伦常。彝族文化中的鬼神观主要体现在彝文古籍中。本文主要从文献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论述彝族文化中的鬼神观和诸神崇拜。最后,就彝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中的某些教义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其中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有一些民族善于把深奥玄妙的哲理写成生动活泼的诗歌,并在歌场中进行对唱或对讲,彝族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在现存的古彝文典籍中,几乎所有的哲学著作,都是用韵文写成的,都是能唱易记的诗歌。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生命的根源》,就是一组哲理诗。这篇著作,就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来说,确实是中华民族哲学宝库中的  相似文献   

4.
彝族是中华民族的成员,彝族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重视彝族哲学思想的研究。 彝族有六百万人口,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内,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拥有大量的古典文献。在这些彝文古书中有一套被称之为“诺苏尔灯”的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图书馆是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主要收藏、交流和展示中心,且拥有丰富的民族文献馆藏资源。馆内有藏书70余万册,馆藏以民族文献为主,其他文献为辅,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就有20余万册,与民族地区有关的地方文献约15余万册,它丰富而独特的藏书体系在国内外赢得了"民族典籍之宫"的美誉。整理、研究这些古籍,展示了中国民族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对促进民族文化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图书馆的学术文化交流,推动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提高古籍专业人员的科研水平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其馆内所藏回族古籍主要分为家谱、译著、民国期刊三大类。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的疾病信仰与仪式医疗(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凉山彝族的疾病认知与其传统信仰密切相关 ,仪式医疗是彝族传统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 ,仪式医疗活动在大小凉山彝族乡村仍很活跃。笔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彝文仪式文献的相关记载 ,对凉山彝族的传统信仰与疾病认知进行考察 ,初步认为在彝族信仰中疾病具有七类超自然的病源 ;进而分析彝族仪式疗者的类型及其特点 ;最后对仪式疗者的医疗活动如疾病诊卜、防病仪式和治病仪式进行归类描述。这是第一篇从医疗与宗教关系的新视角考察彝族传统信仰的论文。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的疾病认知与其传统信仰密切相关,仪式医疗是彝族传统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仪式医疗活动在大小凉山彝族乡村仍很活跃。笔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彝文仪式文献的相关记载,对凉山彝族的传统信仰与疾病认知进行考察,初步认为在彝族信仰中疾病具有七类超自然的病源;进而分析彝族仪式疗者的类型及其特点;最后对仪式疗者的医疗活动如疾病诊卜、防病仪式和治病仪式进行归类描述。这是第一篇从医疗与宗教关系的新视角考察彝族传统信仰的论文。  相似文献   

8.
方广锠 《法音》2007,(10):17-18
今年国家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决定对全国古籍及其保护情况作全面普查、建立珍贵古籍名录、加强古籍书库标准化建设、加强古籍修复、培养高水平古籍工作人才,使我国古籍得到全面保护。这一计划的启动,令人兴奋。这些年,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成果越来越多,这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马倩倩 《周易研究》2011,(2):F0003-F0003
张立文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44.1万字,464页,是张立文先生参以新的易学出土文献资料对其撰于1985年的《帛书周易注译》所作的进一步修订。该书一方面参照王明钦整理的秦简《归藏》作补正,另一方面又借鉴了濮茅左先生对战国楚竹书《周易》与马王堆帛书《周易》对勘所作的释文。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中引《易》或与易学相关的内容,应本之于《淮南道训》。这些内容与帛书《易传》及《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易学古籍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关系。通过相关章节的比较,我们认为《淮南子》中引《易》论《易》的文字,确由帛《易》流传而来,确为孔子之传。《淮南子》中论"五帝三王"的内容或与《韩氏易传》相关。《淮南子.天文训》包含了丰富的象数易学理论,有些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五子》的遗说,有些则是魏相《易阴阳》的内容,还有一些与京房易学中的"纳甲"筮法相合辙。  相似文献   

11.
《道藏》长期以来备受世人瞩目,由于历史和战乱等原因,存世原版《道藏》很少见,因此,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完整无损的一套明版《道藏》凸现珍贵。该书原藏于崂山太清宫,1966年8月被抢救到青岛市博物馆收藏。2007年,在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上报书目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珍贵名录"保护古籍之一。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版本册数上来看,这部《道藏》在古文献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白化文 《法音》2003,(6):37-38
任又之(继愈)先生任主编、杜继文先生任副主编的《佛教大辞典》(开本26cm,300余万字),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面世了。众所周知,编成并出版一部大型工具书,从载体角度看,是一国经济与出版水平和能力的具体表现。从内容方面看,是一国学术界整体实力的显现。从大环境看,盛世修书,要河清人寿、海不扬波、政通人和,才能坐稳了书桌。否则,内乱外患,还谈什幺文化建设!抑又有进者:中国是一个以马列主义为施政原则的国家,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的国家。特别在有关意识形态的文化工作方面,国际上一向拭目以待。所以,《佛教大辞典》的出…  相似文献   

13.
彝族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的哀牢山、乌蒙山、大小凉山、无量山及金沙江流域。本文根据汉文史籍和彝文经书的文本资料,详细考察中国西南彝族宗教祭司毕摩、苏尼的源流,分析毕摩、苏尼在彝族社会中的功能和职责。认为彝族宗教是处于发展成熟期的传统宗教,仍然保留着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文化元素,毕摩、苏尼值得与北方萨满教的萨满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贵阳电记者潘帝都报道:贵州省大方县东关乡彝族农民罗文笔一家四代,从事彝文翻译70余载。到目前为止,先后翻译700万字的古彝文书籍,被人们称为“彝文翻译世家”。早在1916年,罗文笔就将天主教的赞美诗译成汉文。随即又将其译成汉文、拉丁文和彝文对照本,集为《爨文丛刻》,开创  相似文献   

15.
张纯德教授编著的《彝族古代毕摩绘画》,于2003年1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彝族文化研究,孜孜不倦致力于民族古籍收集、整理、抢救、保护所取得的重大收获。此书收录了散存于滇、川、黔彝区不同年代、不同支系、不同风格的鲜为人知的彝族古代毕摩绘画作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帛书《缪和》《昭力》中的"子"即是孔子,其中蕴涵着大量孔子易教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和其他古籍中所见孔子思想相互印证而又富新意。孔子晚而好《易》,不仅出于个人宗教情感之需要,更主要的是他对易之教化作用的阐扬。挖掘这两篇中的孔子易教思想不仅可以推动帛书《易传》的进一步研究,更可以深化对孔子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物象表层是由言辞构成的光色美,陆机倡导辞意双美,即文学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刘勰追求衔华佩实,即文学兼有动人文采和充实内容.文学的物象深层是在儒家思想的教化之风运动中产生的意象美,《文赋》标举“颐情志于典坟”,即文学在古籍中涵养情志;《文心雕龙》崇尚“宗经”“趣新”,即文学在尊崇儒家经典的前提下创造新情趣.两部文论著作的哲学心理是:陆机在华亭鹤唳中与“寻找本真”的海德格尔哲学契合,刘勰在雕琢文心中与“乘物以游心”的道家哲学契合.  相似文献   

18.
新出清华简以及相关传世文献的证据表明,《书序》的成书年代在公元前289年到公元前213年之间,它既不是孔子所作,也非刘歆等人伪作,而是这一时期的儒家后学托名孔子所作。  相似文献   

19.
杨珂 《美与时代》2023,(8):39-41
很长时间以来,静物都是绘画创作的经典题材,不仅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篇幅,且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依据及历史线索。运用图像学理论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为静物画的理论发展提供更多的分析角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现今的静物画创作实践有着促进意义。以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水果篮》与蔡克振《琴韵》为例,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层次理论着手,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对静物画的表现形式及文化背景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旨在为静物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探索其在当代语境下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夹注是我国传统文献注解的一种形式,是正文的补充和延展。夹注是《读书杂志》常采用的注解方式之一,其内容十分丰富。文章以《读〈管子〉杂志》为例,总结分析了《读书杂志》中夹注的五项主要内容:举例、注音、说明原因、标明互见之所、纠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