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中国的早期佛教史,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不能不看,这可以说是学界的共识。汤著出版于三十年代,到了五十年代,荷兰汉学家许里和(ErichZürcher)又推出一部该领域的力作,取名为《佛教征服中国》,副标题为“中国早期佛教的传播与同化...  相似文献   

2.
正近代以来,中国的佛学研究者开始着眼于对佛教典籍、义理的思想性分析和历史性考证,试图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规律及其特点。上世纪30年代,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以及后来的《隋唐佛教史稿》以系统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佛教的整体历程而奠定了中国佛教通史的基础。至60年代,吕澂先生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和《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以汉藏文资料为基础,分析精确,理论深刻,"标志着老一代佛教学者的最高成就"。①继之而起,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法所具有的科学意  相似文献   

3.
吕澂于1944年为汤用彤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撰写《审查书》,其中对汤著之种种学术观点和基本方法思路多有批评,2012年此文被再发现,后予刊布。通过对勘吕澂、汤用彤在有关问题上的各自论述,并比较吕澂早期和后期看法的某些区别,可见二家早年的种种相异观点之形成原因,实出于所持佛学研究方法论不同所致,吕澂之说多基于教内学者的“判教”立场,汤用彤治学则取历史主义之客观立场。吕澂在学术生涯的后期思想有所转变,有关论析更见公允得当。  相似文献   

4.
儒、道、释是我国传统的三大宗教,儒和道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而佛教是由外传入中国的。但关于佛教初传入我国的历史时间,几千年来,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确论。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所列有十说,黄忏华先生的《中国佛教史》一书列有八说, 任继愈先生的《中国佛教史》一书列有九说,蒋维介先生的《中国佛教史》列有七说。其实,佛教初传之说还不止这些,本文仅就一些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说法作一简单罗列, 为读者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佛教史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在老一代学者中,汤用彤先生的相关著述尤其是《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可以说是这些硕果中的“最有权威之作”。其原因在于,汤氏的研究不但“训练极精,工具也好,方法又细密”①,而且既有宏观的宗教哲学之导引②,更有新人文主义的文化诉求为其提供动力,此即取譬于中古中印文化交流史,为“昌明国故,融化新知”③、建构中国新文化提供借鉴与资源;并借助于对中国佛教史的研究,“俾古圣先贤伟大之人格思想,终得光辉于世。”④ 汤用彤在中国佛教史这一领域里所作出的贡献颇多,本文仅拟综述其…  相似文献   

6.
数年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书末重新补入193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刊印的汤先生为此书所写的《跋》,开端有一段文字述及研治佛学的态度问题,十分精辟,至关重要,摘录于下: “中国佛教史未易言也。佛法,亦宗教,亦哲学。宗教情绪,深存人心,往往以莫须有之史实为象征,发挥神妙之作用。故如仅凭陈迹之搜讨,而无同情之默应,必不能得其真。哲学精微,悟入实相,古哲慧发天真,慎思明辨,往往言约旨远,取譬虽近,而见道深弘。故如徒于文字考证上寻求,而乏心性之作会,则所获者其糟粕而…  相似文献   

7.
由末达本的"反本"问题是三教会通的生长点,在魏晋南北朝成为时代思潮的中心问题,也是复性论兴起的前奏。以此为纲便可一以贯之地把魏晋南北朝玄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许多表面互不关联的现象贯穿起来。汤用彤首创从本末之辨的角度来解释三教之争,总结出玄学是以"由末返本"的方式融合儒道释,从而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玄学与三教关系的研究。汤用彤是对儒道释三教发展史有着通盘把握的前辈大师,系统总结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是推进当前三教关系研究的一条捷径。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本末之辨到理学缘起为中心,对汤用彤关于"反本"观念源流的考辨进行梳理,进而揭示其汉魏两晋南北朝研究的治学思路和独具慧眼的问题意识,希望有助于理清魏晋南北朝时期复杂的三教关系及理学缘起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赵建永 《法音》2014,(3):51-55
正汤用彤先生(1893-1964)既是接通华梵、道果圆满的佛学大师,也是学贯中西、熔铸古今的学界大儒,堪称享誉世界的文化巨擘。他的学术造诣以中国佛教史为最,其传世名著是《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该书由单篇论文肇始,进而以讲义形式补充,经廿年苦心孤诣,四易其稿而成。这部巨著使中国佛教史研究别开生面,至今,海内外学者仍共誉此书为"最有权威之作"[1],"中国佛教研究中最宝贵的研究成果"[2]。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宗教文化研究勃然兴起,我也被这股潮流卷了进去,对中国传统信仰和道教作点研究,时有心得,常常在研究宗教的态度和方法上作些反思,以为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总结。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这对研究者来说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是首先需要明确予以解决的,否则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科学性就很难保证。大家都承认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一部成功的上乘学术著作,其价值历久而不衰,誉满海内外学界。它的成功,除了内容的丰富、严谨以外,还在子汤老治佛学的态度和方法完全是近代的和学者的,故能开一代佛学研究新风。…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6,(7)
正引言《法显传》中,开篇即言"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阙"~([1]),标明其西行求法之目的。至于其回国后所译经典影响深远,其中《大般泥洹经》中的佛性说,更对当时思潮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汤用彤在《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评价说:"开中国佛理之一派,至为重要。"法显求法本来目的,乃为律藏残阙,求补律藏,共携带回国三部律典,分别是《摩诃僧癨律》(以下简称僧癨律)、《萨婆多众律抄》、《弥沙塞五分律》(以下简称五分律)~([2]),他为何会选择翻  相似文献   

11.
《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伦理论稿》评介郭武各种宗教在极力塑造和崇奉神灵的同时,也很注重对世间众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具体以中国的道而言,其虽把奉道求仙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但也从未忘记训导信徒约束自我、行善积德,并以此作为“成仙”之必要条件。这种规范和约束,无...  相似文献   

12.
步应华 《法音》2021,(1):6-10
一梁启超先生把中国佛教史"中分为二期",一为两晋南北朝的输入期,二为隋唐的建设期。当然,梁先生不是一刀两断式的切分,他补充说"实则在输入期中,早已渐图建设,在建设期中亦仍不怠于输入,此不过举其概而已"(参见《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一文,梁启超著《佛学研究十八篇》,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12页)。  相似文献   

13.
道教文化研究的新开拓评姜生《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伦理论稿》詹石窗在许多人心目中,处女作往往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不仅是因为这类著作蕴含着作者深深的纯情,而且还在于它们往往体现了作者全身心投入的创新精神。故而,从它们建构的“思想殿堂”里,不难感受到一种生命的...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20,(5)
正学派佛教与宗派佛教问题的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意识[1]应该追溯到汤用彤先生关于宗派问题的论述。汤用彤先生晚年对佛教宗派问题十分重视,不仅在1962和1963年分别发表了《论中国佛教无"十宗"》和《中国佛教宗派问题补论》两篇文章,而且留下大量读佛教典籍的札记,其中亦特别注意佛教宗派问题。[2]据汤一介先生介绍,汤用彤先生之所以如此注意佛教宗派问题,是因为他一直想修改和补充其撰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隋唐佛教史稿》。其中虽然对隋唐佛教的问题做了一些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代哲学流派学案》是由辛冠洁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负责出版的一套比较系统全面的中国思想史的资料性学术汇集,共分《先秦学案》、《两汉学案》、《魏晋南北朝学案》、《隋唐学案》、《宋元学案》、《明清学案》和《近代学案》等部分。全书预计约一千五百万字。关于《魏晋南北朝学案》,已于1984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编纂工作会议,1985年9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了第二次编纂工作和学术会议。《中国历代哲学流派学案》的其它部分也将陆续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文殊菩萨     
《五台山研究》2010,(4):F0004-F0004
文殊菩萨是印度佛教中的上首菩萨。位居一切菩萨之酋,佛经称之为“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济世无穷。随着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乘佛教的传入.文殊信仰日盛.并于唐代初期钦定山西五台山为文殊道场。  相似文献   

17.
懦学自汉代被确定为社会的统治思想,至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思潮发生重大变化,出现多元发展的态势,使它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儒学的处境究竟如何?如果说它呈现出相对的衰落,究竟衰落到什么程度?汉魏之际,或说建安年间至曹魏前期,是由汉代进人魏晋南北朝的转折点,也是社会思想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所以。要研究整个魏晋南北朝儒学的发展,就有必要首先来考察一下这时期儒学的存在与发展状态。一独尊局面被打破,统治地位未丧失东汉后期,儒学自身的发展已出现了危机,主要是呈现出两种负面走向:一是儒学所倡导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2,(6)
中国是一治史的国家,佛教也不例外。治佛教史者,人物、寺院和经籍为三大基础。纵论佛教,当以人物为半,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僧俗二界。为僧人立传,始于魏晋南北朝,至现在仍未缀止,历代僧传,计有几十部之多。然后藏传佛教中,有关僧人的别传和类传还是不少的,有些已由学者译成汉文或编纂整理出来,如牙含章著的《达赖喇嘛传》和《班禅额尔多尼传》。但是类似总传的《高僧传》传记,在藏传佛教的汉文  相似文献   

19.
整理说明:汤用彤的学术成就以印度哲学和佛教史成果最为突出,并籍此确立了他在国际学界的崇高地位。汤用彤的印度哲学研究是其中国佛教史研究的准备工作,对于他的全部研究具有基础性的关键作用。他不把佛教看作孤立的文化现象,故而在治中国佛教史之前,先研究印度佛教和印度哲学史。  相似文献   

20.
汤用彤先生对佛教史的研究成就向来为国际学术界公认,学界关于汤用彤学术思想的研究,也多集中于这一领域,而对他在道教史学科方面的奠基性建设,则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研究环节。原因在于他的道教研究成果,除《读〈太平经〉书所见》、《读〈道藏〉札记》等少数专文外,多散见于其佛教、玄学和读书札记(包括大量未刊手稿)等各类著述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