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研究以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自编的两个具体应激情境下的应对问卷和SCL-90量表为调查工具。对466名高中生的测量结果表明:(1)高中生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可能为不同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归因条件;(2)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不同的应激情境下,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同一应对方式在不同的应激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激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考察应对风格、应激情境对焦虑水平、任务完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对风格和应激情境对焦虑水平和任务完成效率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都非常显著。在实验中,控制型应对风格的个体总体上表现出较低的焦虑水平和较高的任务完成效率。在低任务难度情境下,灵活应对风格和控制型应对风格的个体比非控制型应对风格和反常应对风格的个体表现出更低的焦虑水平和更高的任务完成效率,而且不同应对风格被试在焦虑水平和获胜率上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5.12汶川地震后羌族青少年的家庭损失程度、乐观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定向测验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家庭损失的自编测量题项对震区421名羌族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个体遭受的家庭损失程度较重,但其乐观水平较高,且积极应对水平亦显著高于消极应对。(2)家庭损失与乐观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3)乐观在家庭损失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之间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乐观能较好地缓解地震造成的家庭损失对羌族初中生应对方式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取内隐联结测验(IAT),测得100名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同时结合问卷对其外显攻击性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内隐和外显攻击性对消极应对方式均有显著预测效应,但两者与积极应对方式无显著关系;(2)内隐攻击和外显攻击的交互项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自我提升领域问卷考察中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并探讨自我提升与同伴接纳和友谊状况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生在个体领域和人际领域(除道德行为维度)表现出自我提升倾向。(2)男生比女生、初中生比高中生表现更强的自我提升倾向。(3)同伴接纳度低的中学生身体与运动技能和一般认知能力维度自我提升程度较高,互选好朋友数量较少的中学生一般认知能力、个体心理特质、人际心理特质和道德行为维度的自我提升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信、效度较高的自编问卷对近千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应对、效能和动机进行调查 ,发现下岗职工再就业应对以积极的问题解决和求助为主 ,一般效能感强于再就业效能感 ,就业动机主要来源于家庭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此外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个体也表现出不容忽视的差异性和层次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中生遭遇的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及两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263名上海市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在过去3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主要的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受惩罚;(2)积极应对方式的分数高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分数;(3)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值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初中生主要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应激值与消极方式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犯罪青少年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反社会行为问卷对30名犯罪青少年及30名普通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在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对于犯罪青少年来说,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其他人支持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积极应对维度与社会支持成正相关。(3)对于犯罪青少年来说,其他人支持维度能够预测其问题行为。结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反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能够影响反社会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中生的应对方式、自信与学习动机的现状与相互关系,使用应付方式问卷、罗森伯格自信问卷与学习动机问卷对高二250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如下:1)高中生自信心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高度正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方式有高度负相关;2)学习动机与自信、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3)学习目的是高学习动机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男女生之间在自责、退避、合理化三种应付方式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国外研究者认为高自尊个体的内控性高,因此其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不那么强烈,而国内研究者从集体文化(中国)考虑,则认为高自尊个体的社会认可需求较高,因此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更强烈.本研究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作为应激情境,采集4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在这一情境下的客观参数(心率)作为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指标,通过问卷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内控性水平和社会认可需求水平,考察自尊影响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机制.结果发现被试的自尊水平与应激情境下的心率呈正相关,并且社会认可需求在自尊与心理性应激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文化差异角度提出自尊预测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模型可能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来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夏凌翔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06,38(3):382-391
经过5个步骤编制出了人格特质词的《大学生问卷》、《高中生问卷》、《初中生问卷》和《青少年学生问卷》,分别对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进行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①《大学生问卷》显示的自立人格包括主动性、开放性、人际责任、积极性和独立性五个维度;②《高中生问卷》显示的自立人格包括人际开放与责任性、灵活与独立性、主动性和行为责任四个维度;③《初中生问卷》显示的自立人格包括主动与行为责任、开放性、人际责任、积极性、灵活与独立性五个维度;④《青少年学生问卷》显示的自立人格包括灵活与独立性、责任性、主动性、人际开放四个维度。最后,对自立人格构念的合理性、自立人格中“开放性”与“责任性”维度的特点、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结构的一致性程度以及本研究在探索自立人格结构方面的优劣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俊升  周颖  包蕾萍  桑标 《心理科学》2006,29(5):1107-1110
本研究以265名高中生为被试,探讨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发展的特点以及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在心理一致感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三个年级被试的应付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3)被试心理一致感水平与问题解决、求助两种应付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被试心理一致感水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种应付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在压力调节上倾向于采用成熟而积极的应付方式。本研究从压力应对的过程角度分析心理一致感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初中197名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研究表明:(1)初中生在一般自我、自我价值感、身体自我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一般自我、学业自我方面存在年级差异,在自我价值感与身体自我概念方面存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女生的自我价值感、身体自我概念随年级升高而降低.(2)初中生在应对方式方面的幻想应对上存在性别差异,在求助应对、发泄应对方面存在年级差异.(3)自我概念各因子与问题解决、求助应对存在一定的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越积极,越有可能以问题解决、寻求帮助来应对挫折和烦恼;自我概念部分因子对应对方式的部分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生命愿景、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法以377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生命愿景、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为:1)大学生生命愿景整体水平较高,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的生命愿景显著高于男生;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四;2)生命愿景不同水平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7.35,p<0.001);在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生命愿景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并对自我效能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4)大学生生命愿景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5)大学生生命愿景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产生间接影响。结论为生命愿景作为应对源对大学生应对校园压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张林  车文博  黎兵 《心理科学》2005,28(1):36-41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闯卷,考察了全国各地2007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预测能力,内部一致性和测量稳定性理想;(2)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总体上以心理调节机制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机制使用较少;(3)在压力的应对方式上,大一学生以外部求助、压抑、幻想和调整情绪方式为主,大二、大三学生以自我防御方式和总结经验为主,大四学生则较多采用心理调节机制的方式;(4)女生的应对方式比男生更积极,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倾向于压抑自己和总结经验,城市来源的学生更喜欢宣泄压力,独生子女的应对方式以消极防御机制居多。  相似文献   

16.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开封、许昌、平顶山四市各一所省示范性高中的高一和高二学生共1128名,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习投入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着力考察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父母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习投入;父母积极和消极的教养方式均通过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对高中生学习投入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心理控制源的单独中介效应,心理韧性的单独中介效应,以及心理控制源-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湖南、贵州四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自我和谐情况不太理想;高中生在不和谐因子得分与大学生常模并无显著差异,在灵活性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在刻板性上差异显著(p<0.05);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总分、偏执、敌对、适应不良等呈正相关。结论: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培养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910名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且存在学校类型、年级的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更低;高二、初二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最低。(2)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因素是学习体验和现有学习成绩,其中,前者作用更大。(3)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因素是社会压力和希望学习成绩,它们通过学习体验或现有学习成绩间接作用于学习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