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5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中,延缓状态占67.5%,其余三种同一性状态各占10%左右;大学生在四种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上不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与其他同一性状态相比,获得状态的大学生在信息风格上得分最高,早闭状态的大学生在规范风格上得分最高,扩散状态的大学生在扩散风格上得分最高;亲子沟通中的开放性和问题既对同一性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又以三种同一性风格为中介间接影响同一性状态。  相似文献   

2.
采用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同一性风格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233名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特点以及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初中到高中,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状态表现出前进的发展趋势,高中和大学阶段处于四种同一性状态的人数比例不存在明显差异;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多地处于同一性获得状态;父母教养权威性既对同一性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又以同一性风格为中介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青少年同一性危机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各项目、总分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干预后自我同一性地位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多于63%的成员的同一性定位呈现了提升趋势,自我同一性危机的七个维度,经深入研究,团体辅导对时间透视、自我意识、角色尝试、自我确信及了解、价值定向五个维度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不同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不同的人格特征相联系,呈现不同的人格特征,四种自我同一性状态在每一人格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成熟、高级的自我同一性和低级的自我同一性之间人格特征的差异更大。研究进一步证明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大学生发展追求的核心主题,它标志着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53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大五"人格、因果取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五"人格和因果取向均是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重要预测因素,能在较大程度上解释大学生所处自我同一性状态(特别是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扩散状态)上的差异;(2)因果取向在"大五"人格对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我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与自编中国大学生存在焦虑量表,以73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中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同一性中现在投入、将来投入愿望维度与存在焦虑显著正相关,过去危机与存在焦虑无显著相关。(2)不同类型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大学生存在焦虑差异显著,其中自我同一性扩散型大学生的存在焦虑最高,自我同一性早闭型大学生存在焦虑最低。(3)自我同一性中过去危机、现在投入和将来投入愿望都能对存在焦虑产生显著预测力,但现在投入的负向预测力最为明显。相对于存在焦虑其他维度,自我同一性各因子对无意义与空虚焦虑的预测力最大。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对439名大学生的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同一性地位类型的大学生在职业探索上存在显著差异,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两个维度的得分都呈现出达成型>延缓型>早闭型>混乱型的趋势,同一性地位越高,职业探索得分越高.(2)不同同一性地位类型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困难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得分及各维度平均分上大致呈现出同一性地位越高,职业决策困难得分越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人际适应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及《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280名高师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的同一性地位主要分布在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的中间地位(D-M地位)(2)人际适应量表总平均分为3.52,人际适应性总体上呈正向趋势;(3)大学生人际适应与自我同一性显著正相关。结论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越好,人际适应也就越好,同时人际适应能力的增强对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马锡亚的《自我同一性量表》对360名杭州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杭州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水平较高,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职业自我同一性和价值观自我同一性同步发展。研究结合大学生身心特征和社会现状,进一步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进行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问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呈波浪式的发展趋势,二年级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最好,并且在人际领域和意识领域的发展形态略不同。(2)相比男生,女生更容易形成同一性前闭状态,并且更容易在人际领域处于同一性混乱状态。文科学生较理科学生更多处于同一性前闭状态。(3)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获得和自我同一性混乱状态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   总被引:110,自引:0,他引:110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积极和消极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量表法对672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不高,学习倦怠的水平较高。在性别上,男生在理想承诺和成就感低上好于女生,男生的情绪低落高于女生;在年级上,大一、大四学生的情感承诺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在成就感低、行为不当和总倦怠上高于大一学生,大四学生的成就感好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在学科上,文、理科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低于医科、工科和术科学生,文、理科学生的总倦怠水平高于医科和工科学生;在院校类型上,师范院校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最低,且学习倦怠水平最高。情感承诺是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2.
以概化理论为基础,探究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结果的因素。采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量表(学生用)》收集评价数据,用mGENOV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与在第一学期末进行教学水平评价相比,在第二学期初进行教学水平评价的结果可靠性更高;(2)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仅需抽查20名学生即可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3)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对评价指标的侧重点不同,继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4)学生对理科课程的评价可靠性较高,对文科课程的评价可靠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崇莲  郑涌  李宏翰  张建梅 《心理科学》2006,29(6):1431-1433
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对800名1-4年级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涉及人际安全、人际疑虑、人际张力和人际报复;大学生的人际安全因子得分为3.86,人际张力、人际疑虑和人际报复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在1.8-2.6之间;人际张力、人际疑虑、人际报复因子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1);男生在人际报复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理科生的人际张力、人际报复和主观因素总均分显著高于文科生,人际安全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文科生。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安全感较强,人际交往和相处中的负性体验较弱,但存在年级、性别、专业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In an attempt to gain insight into social-psychological barriers that inhibit women from entering engineering, 110 male and 84 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mpleted a variant of the Semantic Differential questionnaire. Subjects evaluated either male or female liberal arts and engineering majors. While female engineering majors were judged similar to male engineers on work-related traits, they were evaluated as less attractive than their female liberal arts counterparts. In particular, the data revealed reciprocal negative social images held by male engineering students for female engineers and by female engineering students for male engineers.  相似文献   

15.
The learning goals of a well‐designed course in the liberal arts include not only the imparting of knowledge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disciplinary expertise. A class on Luther can help students acquire those intellectual skills associated with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and the liberal arts more generally as they consider broader questions about institutional religion, spirituality, moral choices, and human agency. Current scholarship on how people learn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dequate mental frameworks for the acquisition, retention, and retrieval of new ideas and information. This scholarship underlies the choice of specific strategies used to teach about Luther and the Reformation. Assignments provide “scaffolding,” which begins with modeling and then moves from simpler to more complex assignments. Students practice the specific intellectual skills of critical reading and textual analysi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emester.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测验的性别与材料差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继亮  师保国 《心理科学》2007,30(2):285-288
以415名中学生为对象,采用修订后的《青少年科学创造性测验》考察了创造力的性别差异,并分析了不同测验材料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创造性总体上高中生显著优于初中生,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在流畅性与灵活性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别、年级差异,在独特性上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高中男生得分显著优于女生,而初中性别差异不显著;(3)不同性质的测验材料对创造性的影响不同,言语任务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差异,而图形任务方面则是高中生显著优于初中生,男生显著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信息加工活动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莫雷 《心理学报》1998,31(1):43-49
探讨不同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特点,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结果表明,低年级学生自然阅读后再复述文章时需要重读原文的时间比高年级学生要多,据此初步推知,低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可能主要是单一的语言解码信息加工活动,高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可能同时进行了语言解码与组织连贯的信息加工活动,以后者为主。实验2比较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然阅读、理解任务阅读与记忆任务阅读三种情况下对文章信息保持的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563名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新生以使用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为主;在幻想因子上,性别和专业的主效应显著,女生得分比男生高,文科学生得分高于理科学生得分;在自责因子上,专业主效应显著,文科学生得分高于艺术体育类学生;在求助因子上,生源地的主效应显著,城市大学新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结论:大学新生更多地使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幻想的应对方式;文科学生比艺术体育类学生更多地使用自责的应对方式;文科学生比理科生更多地使用幻想的应对方式;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少使用求助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实验1采用卡通插图范式和SoMi范式,以628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不同心理理论类型初中生的社会善念的发展;实验2使用社会互动情境和SoMi范式,以360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社会互动方式与反馈类型对不同年级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社会善念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但7年级中高情感心理理论初中生的社会善念显著多于高认知心理理论初中生;(2)7年级初中生在积极反馈条件下的社会善念较多,而8年级初中生在消极反馈条件下较多,9年级初中生在这两种条件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合作情境中,初中生在积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而在竞争情境中,初中生在消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研究说明初中生的社会善念具有跨年龄和跨性别的稳定性,并且会受到心理理论、社会互动方式及反馈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知识学习观量表》,探讨了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观在总体上还是建设性的;(2)不同性别、文理科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比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更具建构性;(4)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知识学习过程观、知识价值观、知识学习态度观是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