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申荷永  高岚 《心理学报》2000,32(3):348-352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当代心理学史家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对此,作者以《易经》为基础,通过易经中所使用的“心”字,易传中所发挥的“心”的意义,和《易经》卦象中所表达的心理的象征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易经》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心理学”,以及这种中国文化心理学对于当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岚  申荷永 《心理学报》1998,31(2):219-223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对于我们国内的心理学和人文科学都曾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荣格心理学本身,却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在荣格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完善与发展民其分析心理学的体系。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汉学字维尔海姆,以及通过《易经》和“道”,分析与论述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传统 关系,阐述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 。  相似文献   

3.
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中蕴涵着丰富且深邃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其旨在解脱心灵、远离尘世烦恼的终极目标及其蕴含的生命的大智慧与当代积极心理学思想高度契合。其积极心理学思想主要包括积极心理品质、积极认知、积极人生态度、积极自我以及积极关系等方面,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仍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因此,通过对惠能的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可加强传统心理学思想与现代主流心理学的融合,既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促使学者关注传统心理学文化; 又推动了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使得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积极心理学思想,从而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荣格对《易经》哲学的吸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易》象之象征功能来形象解释“力比多”的象征和受阻问题;二是吸收阴阳消息对待理论来有效阐释心理现象;三是吸收《易经》占筮的实操方法来增强撬动西方人思维的“阿基米德点”。其创造性转化主要表现为通过内化《易经》中的阴阳理论、旁通理论、天人合一理论、占筮理论、宇宙生成论和心性本体论来支持和扩充其已有的原型理论、共时性原则和自性化原则。其融通《易经》的未尽之处在于不明《易经》背后的圣人之意以致其理论缺失德化教育功用,知识吸收不彻底故难以实现本体自修与超越。了解荣格思想别开生面的建构,有助于在中国文化与西方心理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促进中西文化的互补融通。  相似文献   

5.
徐仪明 《心理学报》2004,36(5):630-632
通过对《易经》中“心”、“思”范畴的探讨,了解其中心理思想的概貌。并通过对《观》卦爻辞的分析,较为深入地认识《易经》在认知过程、思维层次的探索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先秦诸子所产生的较大的影响,从而证明《易经》为中国辩证逻辑思维之源。  相似文献   

6.
田浩 《心理学探新》2009,29(2):6-10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提供独特并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该文从关于对象的理解、整体性思维、概念界定、证明方法和学科目标等几个方面指出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7.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心理学领域中在名词(概念和术语)的使用上普遍流行着一种用“认知”取代“认识”的时髦倾向。这种倾向的发展所造成的概念和术语、理论和思想的混乱对我国学术理论领域中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这是我国学术理论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具有重大原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是被忽视的近代中国心理学人, 他与心理学渊源极深, 不仅是近代科学心理学思想的学习者、传播者, 也是科学心理学思想的践行者。傅斯年学习心理学前后共12年, 写有《心理分析导引》专著一部, 最早翻译麦独孤的《群体心理学》, 另有《性命古训辩证》等哲学著作和多篇文章阐述其心理学观点。傅斯年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包括心理学研究必然走向科学化, 做出“科学化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基本判断, 将“有群众无社会的无秩序取向” “心中无主义的心气薄弱性” “万恶之源的家庭教育”作为当时民众心理发展的三大障碍, 并倡导民众确定一个健康的、即物穷理的、积极努力和纪律约束并存的人性观。傅斯年参与了“中研院”心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台湾大学心理系的创建, 与蔡元培、汪敬熙、唐钺、苏芗雨等心理学人关系密切, 共同推动了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早期中国心理学学科建设, 其一生中存在一条选择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离开心理学又助推心理学和运用心理学的心灵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9.
《易经》的宇宙观与阴阳五行家思想之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从思想自身的发展来看,阴阳五行家与《易经》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易经》的阴阳变化观念和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特性的宇宙观,是阴阳五行家思想的理论基石,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发生图式和序列便滥觞于此。《易经》的以“因果联想”为重要特征的认知方式对阴阳五行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易经》的时空观念也与阴阳五行家以阴阳五行配四时、四方,以阴阳五行说明宇宙之大化、社会之变迁、人事之行止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教子》的家庭教育心理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榕 《心理科学》1998,21(4):369-370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教专著,为南北朝时期“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颜之推所著,其内容涉及教育、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以家庭教育的论述为重点,对我国传统家教影响很大,古人评价“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这本家训引起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几乎每一本教育史都要谈到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如毛礼锐、沈灌群的《中国教育通史》、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史》等都把它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在心理学领域,吴凤岗的《中国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就对《颜氏家训》有所阐述;在杨鑫辉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中,也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中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其中包括社会认知的思想。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认知思想包括知人观、知人术和有关认知者的理念等内容,是一个从有关知人的重要性、困难性、可能性到各种知人的方法、技巧以及认知者理念的内涵丰富的整体系统。知人术即是典型的中国人社会认知的方式,它以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及中国语言特有的形式表现出来,既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心理学思想,也有别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理念和范式,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中国人的社会认知思想。其中,有关具身认知的思想,与现代具身认知的理念相一致,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具身特点,显示出中国古人有关社会认知思想的先见性与高明性。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认知思想既是中国本土化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当代社会心理学有关社会认知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和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将幸福确定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使关于幸福的讨论成为一门显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积极心理学采用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幸福是一个复杂且主观的概念,不同文化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对于幸福的研究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因此在研究幸福的过程中,必须关涉文化。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幸福理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家幸福观进行梳理和阐发对幸福研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的创始人,被世人称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他创造了一整套的心理学理论,包括在具身认知兴起的过程中,他也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具身认知主要指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身体发挥着重要的关键作用,亦即认知是人们通过身体的具体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产生的。文章主要通过具身认知的兴起来了解在詹姆斯的一整套心理学理论中所包含的具身认知思想以及探究詹姆斯在其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与教"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裕建 《心理科学》2002,25(1):104-106
自19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教学心理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心理学在教育实际领域的可应用价值,也导致以认知主义为主导的研究倾向。然而,认知心理学中的方法论的局限,特别是信息加工观点的关于人是“物理符号系统”(H.A,Simon语)假设的机械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研究的局限和倾向,在当今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人文主义教育领域中不免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限制了这种研究在教育实际领域的适用性。因此,体现了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思想的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在近十多年来应运而生。了解这种思想的“学与教”的观点及研究,对于教学心理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易经》虽是“卜筮之书”,但它所表现的思维方式,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与哲学有深远影响,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从现有的《易经》文字来看,它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抽象能力,并且运用了某些逻辑和心理学的方法,孕育着某些科学思维的萌芽,无论从那方面来看,它都体现着某种哲学意义上的思维方式。从结构形式而言,《易经》是一个以象、数为特征的符号系统,具有某种形式化的  相似文献   

16.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5,28(6):1510-1511
如果从1967年U.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算起,以“信息加工”概念为核心或标志的所谓“认知心理学”或“信息加工心理学”,迄今已近40个年头了。这种信息加工心理学,由于以计算机为“隐喻”(认知心理学史上称“计算机隐喻”:心理之于大脑,犹如软件之于硬件),以H.Simon和A.Newell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PSSH”)为基础理论,以“人脑-机器的功能同一”(俗称“人机类比”)为方法论,并以其对高级认知功能(思维、问题解决、推理、决策等)强劲的解释力,而一直在当代心理学中独领风骚,以至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经典范式”。这里的“经典”至少意味着,这种范式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相似文献   

17.
《易经》领导思想初探李纯任《易经》作为记录周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蕴涵着丰富的领导思想。在领导科学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深入地整理和研究《易经》的领导思想,无论是对领导科学的研究,还是对《易经》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易经》所蕴...  相似文献   

18.
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1,34(3):79-84
西方心理学正在展现出对文化影响日渐增加的关注。这种文化转向既有科学哲学和历史的原因,也受到世界范围内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影响。文化转向的主要表现是:(1)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反思与诘难;(2)多元文化心理学的兴起;(3)跨文化心理学面临的批评及其转变;(4)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分支领域对文化影响的关注。作者认为,文化的转向对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以来,西方学者对于《易经》的研究渐渐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对东方、乃至对中国本土研究界产生主动积极的反向影响。香港浸会大学的庞思奋(Stephen R.Palmquist)教授将康德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应用于中国《易经》六十四卦的研究,将《易经》六十四卦重新构建成为一个四层模型系统,并称之为“复合《易经》”卦序模型。以庞思奋为例的西方学者对于《易经》的研究,既有助于我国易学研究的进展,还可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认知方式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贺雯 《心理科学》2001,24(5):631-632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组织和加工信息中所具有的个性化的和一贯的方式(Tennant,1988)。对于认知方式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荣格(1923)所提出心理类型理论。而对于认知方式的现代研究则由“认知方式之父”一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1954)开创,他提出了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之后.认知方式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