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生物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所创立的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在生理学的发展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近一、二十年以来,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应用和许多学科(如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厂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人们对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及其他问题研究的越来越深  相似文献   

2.
一、学术界的一桩公案巴甫洛夫是名闻世界的生理学家。他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生理学界、心理学界和哲学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里,他的学学说不仅被视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甚至认为:“在巴甫洛夫的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论和反映论提供了完备的、全面的自然科学论证。”(C·A·彼得鲁舍夫斯基:《巴甫洛夫为生理学与心理学中的唯物主义而斗争》,《科学译丛》,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3.
孙晔  魏明庠  李翼鹏 《心理学报》1982,15(4):98-104
巴甫洛夫是一位伟大的生理学家。他在本世纪初创立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无论对生理学还是心理学都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条件反射学说的理论与方法,迄今仍然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武器之一。这个学说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曾深受革命导师列  相似文献   

4.
自俄国生理学家伊·彼·巴甫洛夫在本世纪初创立著名的“条件反射学说”以来,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作为一个学说,巴甫洛夫学说在生理学界、心理学界甚至在哲学界所引起的极大反响、广泛传播和高度评价,在科学史上是少见的。在苏联,巴甫洛夫学说被作为金科玉律,作为马克思主义在生理学的体现,依附于行政力量,畅行无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国解放后,也曾掀起一股巴甫洛夫热,巴氏著作到处被引用,言必称巴甫洛夫。事实  相似文献   

5.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学说,破天荒第一次地为确定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分——大脑两半球的机能的强度或弱度提供了标准,而大脑两半球对于整个有机体的生活活动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巴甫洛夫把在实际中所遇到的大脑皮质神经过程基本特点的复合,称之为高级神经类型。  相似文献   

6.
苏联普通心理学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在五十年代,建立了以马列主义哲学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的新体系。这个体系,经过六十年代的努力,到七十年代又有了新的改变。这种改变之大,凡是翻阅一下苏联七十年代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教材的人,都会有耳目一新之感。当今,了解和研究这些变化,无论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或教学,都是很有益处的。下面我试从三个方面评述这些变化,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世京 《心理学报》1960,5(2):73-74
不久以前,苏联的、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訊院士,俄罗斯苏維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科学院院士,斯·耳·魯宾斯坦教授不幸困病与世长辞了。我听到这个恶耗之后,頓时心中有一种压不住的难过;因为,我深深感到,这不仅是苏联心理学界的重大損失,而且也是世界上心理学界的不可弥补的損失。我們在这里謹向魯宾斯坦教授的家属、亲友、同事和全苏心理学界,致以哀悼和慰問。  相似文献   

8.
论巴甫洛夫学说及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甫洛夫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经历了 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关于他在血液循环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是关于消化生理现象的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工作。这 3个阶段的研究成果也是巴甫洛夫对生理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的 3个主要方面。更主要的是他在上述的 3个部分的生理学研究中建立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这就是自然实验方法、循序渐进的实验方法和客观研究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建立和运用也折射和体现出巴甫洛夫思想深处潜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首先 ,当自然实验法被创造性地运用于巴甫洛夫早年所从事的血液循环生理研究时…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共同举办的中苏双边哲学讨论会,于1990年111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中苏代表围绕着这一主题,针对本国当前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双方探讨了新的条件下社会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处理人及其活动等一系列问题。 会议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苏联代表团团长、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米特洛欣各致了开幕词。苏联方面首先发言的是Л·米特洛欣博土,他探讨了马克思有关人的问题的理论。他强调必须以马克思提出的原则为基础,才能对人的问题提出全面的解释。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土、原哲学所所长Н·拉宾以组成人类历史的三个  相似文献   

10.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最近出版了《现代形式逻辑的哲学问题》一书。这是苏联最近时期出版的逻辑学方面的重要著作。从下面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书在苏联受到重视的情况:苏联科学院前院长涅斯米扬诺夫在他的文章“攀登新高峰的苏联科学”(《人民日报》1961年5月25日)中和Е.К.费道罗夫在“苏联科学院1960、年科学活动和科学工作成果运用的总结”(《科学通报》,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在苏联出版了一本引人注目的美学著作《在美学的世界中》。这是苏联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艺术科学院院士M·A·里夫希茨的最后一本论文集,没有等到论文集问世,作者就于1983年与世长辞了。里夫希茨从三十年代就开始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他编选的、并多次再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苏联美学界,他以恪守传统观点著  相似文献   

12.
气质的生理机制问题,是心理学中长期探究的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从希波克利特的体液说,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轮廓,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假说,他们虽各有其独到的参考价质,但仍很不完善,当前心理学界正对这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反映论》是托多尔·巴甫洛夫院士最主要的哲学名著之一。这本书在保加利亚已出过三版(1945年、1947年、1952年)。在苏联,该书也出到了三版,并且得到苏联哲学界的推崇。这本书的俄文第三版是以巴甫洛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的形式出版的。第三版与第二版的文字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在第三版中又补充了一章  相似文献   

14.
(一) A·H·列昂节夫是苏联也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工作,在苏联心理学界形成了以他为中心、人数众多、影响深广的学派。一九七五年正式出版、一九七七年再版的《活动、意识、个性》一书是他的晚年著作。书中表述的  相似文献   

15.
B·A·列克托尔斯基是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现任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主编、科学院哲学所认识论研究室主任。《主体·客体·认识》一书是他的一本有相当高学术价值、享有国际盛名的力作,已被翻译为七种文字。本文系他为该书中译本写的前言,其中谈了对认识论发展的重要看法。该书中译本由贾泽林等人译,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苏联学者阿·符·古留加的《赫尔德》一书(第二版),已由侯鸿勋译出,上海人民出版社于最近出版。古留加是哲学博士、教授、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苏联作家协会会员,他写过许多有关哲学史、美学和文学的作品,曾主持康德、黑格尔、歌德著作俄译本的编辑和出版工作。他撰写的《黑格尔小传》和《康德传》的汉译本,已由商务印书  相似文献   

17.
苏联心理学界大致在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才开始从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学者们首先研究的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对象、范围、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联系问题。 1973年在苏联“心理学问题”杂志第四期上,刊登了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鲁巴兴的文章,题目是“技术进步与管理心理学问题”。该文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管理活动的一般特征;2、自动控制系统条件下管理活动的特征;3、管理的社会心理问题;4、管理的教育心理问题。文章的重点在第二个问题。该文一开始列举了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在政治上的分裂影响了德国的科学。美国和苏联的影响分别深入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心理学中。因此,德国的东西两部都存在着越来越明显地赶追美国和苏联的要求。可以说,在东德是保持德国心理学的传统,走苏联的道路,而在西德则是保持德国心理学的传统,走美国的道路。这就是两个德国在心理学领域里所表现的不同特点。东德从1953年起就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巴甫洛夫学说来建立心理学体系。在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听说找男友最好是气质互补的。我不太懂这方面的知识,请你们帮助解释一下。”云南小琳:%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脾气”。它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它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气质的特点一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最先创造了人类具有4种气质类型的学说,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巴甫洛夫认为这4种…  相似文献   

20.
1962年10月召开了苏联科学院历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社会科学的大会。会上听取并广泛讨论了苏共中央书记、科学院院士伊利切夫的报告:“对社会发展进行领导的科学基础——发展社会科学的若干问题”。大会材料已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并在我国报刊上得到了广泛反应。这些材料已在《哲学问题》1963年第一期上作过概述。伊利切夫的新出版的著作《社会科学和共产主义》(苏联科学院出版社,莫斯科1963年),是他在苏联科学院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的基本原理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