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四时与五行相配在战国中后期成为一个思潮。我们对于这一命题的把握既需要审视阴阳、四时、五行的传统渊源,也需要从西汉时期阴阳五行融合的完成态反向回溯。在《管子》诸篇中,四时五行相配时也呈现不同的思想形态。我们从阴阳二气与"五政苟时"两个角度来理解四时五行相配何以可能的问题。《四时》与《五行》篇中呈现的两种思想形态差异与《管子》同《礼记·月令》系统在四时五行相配问题上所产生的差异很不相同。阴阳(四时)五行合流之所以成为一个潮流并存在形态差异则与战国中后期普遍存在的政治改革思潮、理性祛魅思潮、区域性月令系统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帛书《二三子问》篇有"理顺五行""必顺五行"之语,其中具有时令含义,核心内容是"顺天",顺应天时之意,具体指顺应五行、四时以及寒暑之代序。此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农事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即《管子·四时》所云"圣王务时而寄政"之意。可以说,《管子》"知四时"与《二三子问》篇"顺五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皆源于对四时的关注,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播五行于四时"。对此,帛书《易传》没有给出具体方案,而《管子·五行》篇对此有详细的阐述,这涉及君主行政的具体措施,其中透露出天地人一体的宇宙整体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3.
《管子》四篇①继承和改造了西周末以来的阴阳、五行、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之说和老子关于“道”的思想,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本体论理论。阴阳、五行、六气之说,是用多元的、实物化的始原解释宇宙现象的学说。与此相对立的,是老子关于“道”的理论。老子的“道”的本体说,以一元的抽象共相作为世界的本原。这表现了哲学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发展的逻辑进程。但是,前者的多元特性,后者的抽象特性,都难以  相似文献   

4.
刘彬 《周易研究》2007,(2):12-18
马王堆帛书《要》篇有“五正”一词,乃为古代易学讲君道的特定术语。其内容是帝王取度于身所建立的规矩绳权衡五种法度,与八卦中的某些卦、四时和五方等相配纳,而形成的易学模式。此配纳模式说明,君主布施规矩绳权衡五正,其旨在因顺阴阳、谐和四时、理顺五行,以达致天人祥和的理想政治境界。此古《易》“五正”的要义,是君道合于天地、阴阳之道。  相似文献   

5.
《大一生水》篇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证《淮南子》《春秋繁露》《(曷鸟)冠子》等书中的内容.说明了郭店竹简《大一生水》篇中简文由“大一生水”至“大一藏于水、行于时”,是叙述的“岁之主”的元阳之气在一岁中成终成始的运行过程。篇中“大一”即“太一”“太极”,而“天地”、“神明”、“阴阳”、“四时”等相辅相成的说法,正是卦气说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说:“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白虎通·辟雍》释“明堂”之职曰:“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而《汉书·艺文志》所记“蓍龟十五家,四百一卷”中即有“《周易明堂》二十六卷”,由《周易明堂》列入“蓍龟十五家”考之,方知《汉书·艺文志》何以将“明堂”与“羲和、史、卜”并列。而由“明堂”的“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考之,可知汉人的数术学除如上供皇帝占卜的内容外,还是一种“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以调阴阳之气,以和四时之节”(《…  相似文献   

7.
《汉书·魏相传》是研究西汉易学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云魏相“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反映了西汉中期易学的特点。《易阴阳》是将《易经》与阴阳数术结合的产物;以五行配八卦、中央黄帝执坤艮治下土。反映了黄帝学说对易学的影响。儒学中《易》与礼相通.魏相说《易》引《明堂月令》.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战国中叶阴阳五行说的新发展阴阳五行说的起源,至今学术界尚未有定论。对“阴阳”和“五行”概念的产生时期及内涵,曾有众多说法,各有所当,尚无定论。阴阳说和五行说,它们从远古各自独立发展,原来并不属于一个理论系统,这也是大家所公知的。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说的“阴阳五行说”不是把“阴阳”和“五行”概念简单地结合的结果,而是一个与已往的阴阳说及五行说不同的、新的理论模式。最近《郭店楚墓竹简》[’」(以下简称“郭店本”)的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对它的研究成了一个热点。郭店本中有《五行卜篇,七十年…  相似文献   

9.
汉易卦气学中阴阳二气消长运行的原理保留了先秦《易传》和《礼记.月令》中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同时也发展了《月令》中的阴阳灾异思想;天人感应的原理是源自《洪范》“五事”“五征”思想,而于战国后期以来被加以充分发挥并在技术上加以细化的天人感应论;五行生克原理是用来说明造成某种灾异的具体原因的,对卦气占筮体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由五行生克理论派生的五行运数理论,主要被用于讲王朝兴衰更替问题,阴阳二气消长运行的理论对于气论哲学的发展还是有积极影响的。天人感应理论有为人道正义寻求支撑的意义,但卦气学繁复的技术细节冲淡了这种意义,而用五行运数理论解释世运兴衰朝代更替,在本质上与天人感应学说是有矛盾的。  相似文献   

10.
阴阳五行观念深刻地形塑了中国古代政治的气质取向。在先秦,阴阳和五行原本彼此独立,各自经历了长期的意义演变进程,从自然话语一步步转为人事政治的法则,政治意涵不断丰富、增强并固定化,最终在稷下学中实现了融合。五行观念的一支与阴阳观念合流,形成了《管子》四时教令的体系,在哲学上实现了对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恰当安顿;另一支则催生出邹衍的五德终始理论。阴阳五行影响下的稷下政治学说,构成了先秦政治哲学的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中国,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典型的“圣人”具有导向作用,《管子》塑造圣人品格,当然也是为了给人们确立人生目标。故而,学习圣人也就包括学习养生在内。在《管子·白心》篇中有一个养生的重要命题,叫做“执仪服象,敬迎来者”,这不仅是就如何“成圣”说的,而且对于一般人的生活而言也具有养生的借鉴价值。根据圣人理想人格的修养标准,《管子》不仅将治国与养生结合起来,而且具体探究如何“理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阴阳五行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对于秦汉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成为封建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历史哲学。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相比有所不同的是,阴阳五行说所体现出的关联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古人对于天人之际这一问题加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这一学说在《内经》医学哲学的思想框架中被采纳,并在现实的医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从而将精神与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藏明 《管子学刊》2011,(1):37-41,69
鲁国与齐国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统治政策的不同,造成了鲁学与齐学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到了战国中后期,阴阳家邹衍对鲁学与齐学进行了兼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阴阳五行学说。特别是其五德终始说,既对稷下的学术著作《黄帝四经》、《管子》有所借鉴,又对鲁学的主体儒学的仁义思想、经世致用理论有所吸收,进而使鲁学与齐学达到了初步的融通。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管子》的生态经济思想:《管子》认为经济系统必须顺应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法则:“天时”;《管子》阐述了正确处理人口、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间关系的“务地利”的可持续经济思想;《管子》提出了修德、贫富有度及适度消费的生态经济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刘芹 《管子学刊》2008,(4):33-36
晚清时期,面对着中国社会的危机,管子思想倡导的富国强兵理念成为人们救时之良策。以王树楠为代表的晚清士人对管子思想进行重新进行解读和认知,在“尊王变法”、“商战攘夷”、“兴商富国”等方面赋予管子思想新时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王学斌 《管子学刊》2009,(1):42-45,57
晚清以降。诸子学走向复兴。作为其中重要一支,《管子》一书也摆脱以往“德主刑辅”、“以子证经、史”的边缘地位,受到广大士人、学者的关注。大致而言,晚清的管子研究经历了“通子致用”、“援西释管”和“改塑管子”三个阶段,逐渐完成了由古典向近代的学术嬗变。  相似文献   

17.
试论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是笔者创立的"不无自我"心理疗法的三项发现之一,逆反性规律是指事物具有朝着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客观世界的逆反性规律,是因为世界的圆周运动,人类认识论上的逆反性规律,是因为主客体的对立.逆反性规律<周易>称为"逆",<老子>称为"反",中医称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唯物辩证法称为"物极必反",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医和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认知心理障碍的逆反性,应对心理事件的逆反性,排解心理障碍的逆反性,消除症状的逆反性.  相似文献   

18.
侯磊 《管子学刊》2007,(4):17-21
《管子》所代表的"齐法家",较之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晋法家",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中儒法结合的倾向。学界将这个特点称之为"礼法并用"。在本文中,从人性论基础、治理方式和"道统"观三个角度入手,认为《管子》中言"礼",很大程度上是从综合手段的意思上来说的,以教为本的意思不强。在这一点上,与先秦儒家的"礼"是有着根本性差别的,因此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的对等起来。较为准确的认识,应该是"礼治"与"法治"并存于以法为本的政治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19.
涧水疗法要义——心理咨询的中国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周易哲学为基础,采西方咨询理论之精华,建构一套开放的本土心理疗法——涧水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调节系统,该系统有六个维度,即时间、意志、身体、爱心、参照和战略,并且每个维度均有阴阳两极。心理咨询可围绕这六个维度展开。咨询的指导思想是“真诚谦卑,镇定安详;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因势利导,阴消阳长;惧以终始,笑对无常”。咨询过程分为“望”、“闻”、“问”、“辨”和“导”,五个部分分别与五行的“火”、“水”、“金”、“土”和“木”对应。  相似文献   

20.
《管子》是我国齐文化一部重要著述。21世纪是追求“和”之精神的时代,重新审视《管子》乐论,从《地员》、《宙合》、《幼宫》三篇有关乐论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和”之精神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