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在原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任继愈教授逝世三周年之际,2012年7月11-12日,任继愈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任继愈先生的为人与为学"学术研讨会在先生的家乡山东省平原县举行。  相似文献   

2.
今天是任继愈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任继愈研究会成立大会。首先,我代表中共平原县委、平原县人民政府,向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平原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15日,任继愈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任继愈研究会名誉会长汝信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愈先生胞弟任继周,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朱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任继愈研究会会长杜继文及来自任继愈家乡的山东省平原县委副书记赵明国与会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原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任继愈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新鹰主持开幕式,并宣读了毛泽东同志1963年12月30日"关于加强宗教研究"的批示。  相似文献   

4.
群贤毕至,继愈故里哲思涌动;追慕先哲,国学探索承前烁今。在任继愈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有幸参加任继愈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此,我谨代表省委宣传部,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致力于任继愈研究的专家学者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对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哲人虽逝,风范长存。任继愈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学术成就卓越,影响深远,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高度推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高评价。他一生勤奋致学,勇于创新,坚持真理.追求进步.在提倡学术研究、宣传科学世界观、健全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繁荣发展国家图书馆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先生对家乡怀有深厚情谊.十分关注山东各项事业的发展.并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任继愈研究会成立大会,深切缅怀任继愈先生的生平业绩和历史贡献,学习和弘扬他的学术精神和崇高品格。在此,我谨代表德州市委、市政府向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任继愈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学究天人,道贯古今,成就斐然,举世敬仰,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繁荣学术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为人与为学都是中国学者的典范。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学术研究的优秀代表.解放以后.他用马克思主义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哲学,由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是大学哲学系的基本教材。任继愈先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论文集——《汉唐佛教思想论集》,成为新中国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问题的奠基之作.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6.
7月11日,"任继愈研究会"在任继愈先生的家乡山东省平原县成立。本刊今日发表了与会领导同志的讲话和部分学者的发言,以志祝贺。任继愈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新中国无神论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破除鬼神迷信,宣传无神论,都是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把无神论作为一个学科,纳入国家教育和科学研究体系,则是由任继愈先生开创的。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在“文化大革命”以后,在创建“宗教学学会”的同时,也创建了“无神论学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宗教学,本质上是科学无神论,所以任继愈先生既是初创的“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也是“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由于种种原因,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不再担任宗教学学会会长:而担任无神论学会的理事长,则一直到逝世为止。  相似文献   

7.
<正>一、冯友兰先生和任继愈先生干春松(以下简称"干"):我记得您就是冯友兰先生的学生吧?您在中国哲学和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均有很大的建树,与你长期跟随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等前辈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吧?牟钟鉴(以下简称"牟"):是这样,我跟冯先生读研究生。我做研究生的那一年就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4月15日,是任继愈先生99岁诞辰。由国家图书馆和任继愈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任继愈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副馆长刘惠平等来自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中国无神论学会、山东省的相关代表以及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等国内学术界、图书  相似文献   

9.
中国周易研究会于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在济南成立。会议由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筹备主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任继愈先生、全国气功学会理事长张震寰先生,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徐才先生,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腊分校陈启云先生,台湾著名学者吴怡先生,武汉大学哲学系主任肖(艹疌)父先生,老一辈科学家张协和先生。国际易经学会,国际武术联  相似文献   

10.
正在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教育家、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代宗师任继愈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召开了“纪念任继愈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以回顾任继愈先生的学术贡献,忆念任继愈先生的大家风范,寄托我们对任继愈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A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发来致辞,高度赞扬任继愈先生的丰功伟绩。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任继愈先生之子、北京大学任重先生,  相似文献   

11.
<正>任继愈先生关于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思想,如果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脱愚"。脱贫的必要,改革开放以来,讲得很多,也很透,并且成就显著。"脱愚"这个任务,则讲得不够多,不够透,成就也不够大。脱愚,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是一日之功。在某种意义上,比脱贫更加不易。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任继愈先生讲的脱愚,主要是指对待有神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88年7月1日至10日,由北京图书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五台山研究会顾问任继愈先生主持的《道教史》定稿会议,在五台山资料研究中心召开。会议期间,山西省常务副省长、  相似文献   

13.
今天,本刊重新发表了任继愈先生的《关于宗教与无神论问题》,作为对先生逝世三周年的纪念。这篇文章原载198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宗教·道德·文化》一书,由于发行量小,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赖有心者发现,才在先生去世后收入《任继愈宗教论集》。  相似文献   

14.
任继愈先生不仅是新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奠基人,而且是新中国宗教学研究的总设计师和领路人。在全国人民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也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和建设的新机遇。尊敬的任继愈先生在这个时候离我们而去,是我国宗教学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巨大损失,我们无比悲痛!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4月15日)《任继愈文集》(十卷本)的出版,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件盛事。中国无神论学会的杜继文、李申、习五一先生等也积极地投入了文集的编辑工作,花费了不少心血。《文集》的出版,也是中国无神论学会的理事和学者们翘首以盼的一件盛事。任继愈先生是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创会理事长,从1978年学会成立一直到他2009年逝世,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正>纪念任继愈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4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京组织召开了"纪念任继愈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任继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宗教研究所,并任所长。  相似文献   

17.
<正>《任继愈文集》的出版,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也是人文学科中的一件盛事。张岂之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为庆祝"世界文化发展日"做了"关于中华文化的问题"讲座,题目是《任继愈先生的学术研究》,其中给任先生的定位是"我国杰出的人文学者"。然后解释说: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4月15日是我们世界宗教研究所创始人和第一任所长任继愈先生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日,我们全所同志今天在一起召开这一独特的纪念会,深深怀念和隆重纪念尊敬的任继愈先生。A任继愈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是影响了新中国整整一代人的哲学家和宗教学家。正是任继愈先生在宗教研究上的深邃思想和理论开拓,才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注意和重视,毛主席于1959年  相似文献   

19.
受中国周易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委托,由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筹备并主办的中国周易研究会于1989年5月下旬在济南成立。周谷城、张岱年、任继愈、张震寰、徐才、肖(?)父、张协和、成中英等出席了会议。会议指出中国周易研究会的任务是广泛联系国内外易学同仁,对周易进行多层次、多学科研究,不断开拓周易研究领域,全面探讨易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阐发周易在我国思想文化、科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明的发展,建设现代新文化。  相似文献   

20.
儒教室与儒教李申儒教室的前身是《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写作班子,主编是任继愈先生。任继愈先生曾有四卷本的《中国哲学史》问世,由于是作为大学教材,必须采用通行的观点,许多地方就难以代表作者的意见。四卷本行将完成之际,著者就构想要写一部大型的、成一家之言的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