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食问答     
主持寄语:闻妙居主编了一本素菜谱,其中有一部份素食问答,本刊编者觉得这对不理解佛教素食内涵的人土很有实际意义。在本刊出版素食文化、茶文化专辑时,特摘如下。(一)问;我本想发心素食,但觉得很难为情,怕人家笑话我,怎么办?答:我认为,你首先要把为什么素食的道理弄明白,只有把素食的重要意义明白了,你自会理直气壮地宣布吃素食,而不再怕人笑话你,倘若人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来时,你也会应付裕如了。记得丰子恺居士在《护生画集》中,就有一幅画,题为“亲摘园中蔬,敬奉君子宴。”他称“素宴”为“君子宴”,可见素食是…  相似文献   

2.
一粒一香     
正一次去吃日本料理,看到吃生鱼片很有讲究,先吃什么鱼,后吃什么鱼,口感是不一样的。而且我很好奇,生鱼片旁边会放一些姜片,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吃一块儿生鱼片后,再吃一片姜,目的是为了洗净口腔里的味道,这样再去吃下一块儿生鱼片,才能吃出味道来,否则很容易串味。后来上饭了,主人说:"我这饭特别好吃,是日本电饭煲蒸的。""这有什么特别的吗?"主人说:"这饭特别香。"当我端起饭来一看,就觉得那每一粒饭都那么  相似文献   

3.
旅途三人行     
《佛教文化》2011,(3):125-126
甲:二位好!怎么了?好像很不高兴嘛!乙:不是高兴不高兴的事,是想不通。丙:是的,我不明白现在的人心怎么变得那么坏,出现的一些事简直匪夷所思。甲:那么严重啊?什么事?乙:别的不说了,就讲几个生活中的问题吧,喝奶有三聚氰胺、吃菜有蔬菜污染、吃蛋有苏丹红、吃食油有地沟油、吃馒头还要防染色、吃肉要防瘦肉精……,汶……  相似文献   

4.
爱上洗盘子     
胡传十 《天风》2009,(3):52-52
记得有一次去加拿大的渥太华,当地的一位朋友请我们到他家做客,典型的西餐,菜吃得很简单,但来来回回盘子却换了不少.朋友彼得是个单身汉,饭后同行的一位耿女士为了回报"盛宴"之情,自告奋勇地要求洗盘子,彼得乐不可支地答应了.就着咖啡的余香,我们坐在客厅里山南海北地闲侃,不知不觉快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似乎已经忘了洗盘子的耿.  相似文献   

5.
正成家立业之后,越发懂得了作为母亲的不容易,所以这几年,但凡出去旅游我都带着母亲,我想让她看看外面的风土人情,想让她尝尝各地的美食。可是上一辈的人,是不喜欢外食的,不是嫌贵就是吃不惯。母亲更喜欢亲自张罗一桌菜,把我们招呼在一起,看着我们大快朵颐。母亲的厨艺是真的好,她了解我们的喜好,每个人都能吃到最爱吃的菜肴。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建议出去吃,也让母亲轻松一下,母亲却坚决反对:"外面的不卫生,还贵得要命,不去不去,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相似文献   

6.
我发现老年人很难有幸福感,或者说,他们的幸福感让你不知所措。例如,我的母亲,倘若带她去饭店吃龙虾、海参、鲍鱼,她会心疼得要命,说一只鲍鱼的价钱,就能买一大麻袋粮食;一盘炒三丝的钱,就能买一大筐菜,吃一顿饭的钱,够她半年的生活费。这种抱怨,一直能够延续很长时间,逼得你后来自己去饭店吃顿饭,也觉得不对劲儿。  相似文献   

7.
“家有贤妻,外有情人”的生活方式是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生理观、心理观、法律观等相悖离。对于“喜新不厌旧”这一社会现象,当事者的贤妻、情人和丈夫是这样看的: 一位姓陈的家庭主妇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诉说了对“喜新不厌旧”的无奈:从表面上看,我的生活过得很富有,家里应有尽有,山珍海味吃着,金银珠宝戴着。这些富足的来源自然是我有个很会赚钱的丈夫。有许多亲朋好友很羡慕我这种生活,说我有福气,嫁了一个好老公!虽然我得到了老公给我  相似文献   

8.
单纯     
正我接触过不少的傻瓜(我有可能也是一个傻瓜),他们都是很单纯的人,甚至是只剩下单纯的人。单纯不可怕,它只会让人变得不合时宜。当一个人说我很傻时,我仍知道他其实在说我很单纯。有一个傻瓜,他路过别人家的果树园,看到一棵树上垂挂着红红的、诱人的苹果,就很想吃一个。于是他跨过篱笆,站到树下,蹦了又蹦,终于摘到一个苹果,急不可耐地吃起来。这时候,主人过来嚷叫着他是小偷,要他放下苹果,接受惩罚。这个傻瓜心里面虽然很害怕,但是仍然紧  相似文献   

9.
外婆的庵堂     
<正> 一恍外婆已经去世二十五年了,她走之前身体一直很健康,饮食起居都是自理,因为她一直是素食,都习惯于自己动手,尽管那时她已是81岁高龄。她走的时候也很安然,如同睡觉一般,实为无疾而逝。外婆是个出家人,三十多岁就出家的。她为什么出家,或者说她出家因缘是什么,我至今也不十分明白。外婆独自住在一座庵堂里,这庵堂座落在一座山上的山凹处,离最近的村子也有二三里地。庵堂是一座观世音的庵,庵  相似文献   

10.
在与“法轮功”痴迷者接触中,我遇到过一位50多岁的家庭妇女。交谈中,她很认真地看着我说:“‘法轮大法’真是好。它法力无边,只要真心修炼,它可帮你消除一切灾难。你看我练功前得了肺癌,吃了好多的药,看过很多医生,病也没好。练了功后,我身体什么病也没了,再也不打针吃药了。这是真的,你要相信我的话。”我笑了笑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宝贝,每餐饭都吃得下,而且都吃得很好,因为从小都没有吃饱嘛!所以就养成一种习惯,只要有东西吃就很感恩,就觉得非常好吃,即使被女朋友抛弃那一天,也要好好吃饭。很多有钱人因为心情不好吃不下饭,因为菜不好吃不下饭。穷人一辈子从来没有一餐  相似文献   

12.
父恩照我心     
孟蕊红 《天风》2001,(10):27
我的家住在陕西省大荔县一个很普通的乡村,这是一个很贫困的家庭。从我记事的日子起,父亲晚上经常出去打麻将,一出去就是整整一夜不归。而且还爱抽烟、喝酒,父母吵架更是家常便饭了,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我很自卑,对这个家庭和自己的前程感到非常绝望。 然而,如今的我不再那么悲观。因为我现在有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好父亲,从他身上我找到了战  相似文献   

13.
腌白菜     
正那天,我去妈妈那儿,见厨房里的菜盆中盛着切好的大白菜,湿漉漉的,也没放在心上。晚上回来的时候,车已经启动了,正要走,妈妈突然在后面叫我们:我做的腌白菜,你们带点儿吧!想妈妈平日里很忙,早上又起得早,很辛苦。我若是要,她肯定又着急去准备。我就故意不  相似文献   

14.
智慧语丝     
正我们靠着自己所得到的东西过日子,但我们靠着自己所给予的东西来塑造人生。——丘吉尔有些话我们说了却做不到,那是我们还年轻;有些事我们做了也没有说,那是因为我们成熟了。——陈漫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很多人以为"当有一天我足够强大、聪明或成功时,我  相似文献   

15.
不过如此     
我去福州出差,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请吃佛跳墙,这是一道有几百年历史的名菜,我也是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口福。菜上了餐桌,果然是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可吃了几口后,我就觉得不过如此,无非是一个香字。为了不拂同学的面子,我还得言不由衷地赞叹:香,实在是香,果然是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购物,买的就是质量,可生活中就有"买不走"的质量。有一次,我的朋友到一家久负盛名的拉面店吃牛肉面,临行前特地带了一只饭盒,准备吃完后给自己的孩子也带一份儿回去。当服务员将两碗面端来,他刚要将其中一碗倒入饭盒,却被拉面的老师傅厉声制止:"你这是干什么?" 朋友不解地回答:"我提一碗回去呀!"那你为什么不早说?"为什么要早说呢?"为什么!要真等你把面吃完了,再提这一碗回去,那面还能吃吗?早就糊掉了!"朋友一听,笑了:"没关系,不过带回去给孩子吃的,没关系的!"不行!我不管是给谁吃的。我们这个店是有招牌的,不可…  相似文献   

17.
有这么一句俗语:丑妇贞,闲官清,穷吃素,老看经。 我自幼不喜肉食。倒不是我有什么善根,只因我母亲在河北农村养成的饮食习惯,做的饭菜特别难吃。要色无色,要香无香,要味无味。凡是带肉的饭菜都有腥膻味。她不会做莱,只认包饺子。我讨厌腥膻味。为此,我宁可啃捧子面窝头也不吃饺子。有一年春节,我不吃饺子。在炉子上烤窝头片吃。母亲骂我,我顶撞了她,惹得父亲把我一顿暴打。大过年的,连烤窝头片也没有吃好。但我宁死不屈的性格,打死也不吃带腥膻味的饺子。 六十年代末,我离家下乡插队。在农村我不仅亲眼目睹牛羊被宰杀时痛哭…  相似文献   

18.
小康胜大富     
正在物质生活上,我抱中庸的态度。我当然不喜欢贫穷,人穷志短,为衣食操心,是很毁人的。但我也不梦想大富大贵,内心里真的觉得,还是小康最好。说这话也许有酸葡萄之嫌,那我索性做一回狐狸,断言大富大贵这颗葡萄是酸的,不但是酸的,还常常是苦的,有时竟是有毒的。我的证据是许多吃这颗葡萄的人,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快活,并且有些人确实中毒身亡了。我有一个感觉:暴富很可能是不祥之兆。天下诚然也有祥云  相似文献   

19.
吴邑人 《天风》2002,(5):56-56
第一章素素出嫁素素在这个学堂里生活,吃的、睡的、劳动作工,她并不觉得有多少苦,她本来是穷人家的孩子,是女孩子,现在的生活已经比以前好了,好在平稳了,不用愁吃穿了。她觉得的苦是好像进了一座牢房,不能跑出外面去,不能到山坡上去看野景。那时,她还不懂自由,连这两个宇也不认识,也从来未曾听到过这种新名词。可是,一直被关在里面,最多是在姨妈——就是哈教士雇来的学堂女仆的带领下到近地段后面那条小河边去洗衣裳、被单布时才可以外出。素素最喜欢到河边去洗东  相似文献   

20.
一杯热茶     
父亲不爱杯中物,唯好热茶,饭后静坐抑或劳作间隙,母亲总会悄默声地递给父亲一杯喷香的热茶。父亲接茶不言语,母亲递茶亦不吭声。有时我也纳闷:父亲和母亲今年都是将近八十岁的人了,可谓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可从我记事时起,风风雨雨这么些年了,我就没有看见过一回、听到过一次老两口在一起说句“贴己话”,用句时下流行的话说:一句“烫人”的词儿都没有,更谈不止什么卿卿我我、缠缠绵绵了。但,两位老人却是那么的默契与平和,好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似的:父亲切了菜,一旁的母亲保证悄默声地把菜盆递过去;父亲劈完了柴回到屋里,母亲保证悄默声地递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