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光法师文钞》正、续、三编[近代]印光《印光法师文钞·正编》,亦名《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四卷。《续编》分卷上、卷下,亦可作二卷。《三编》,四卷。共十卷。1914年,高鹤年将印光大师数篇文稿交《佛学丛报》发表。1918年,徐蔚如据此并历年搜访所得,编...  相似文献   

2.
近来,海德格尔早期的一些弗赖堡讲座稿[《全集》56/57卷,《全集》58卷,《全集》61卷,《全集》63卷和"那托普论文":《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解释学境域的显示)》]等相关手稿,以及关于时间概念的演讲稿(《时间概念》)被发表了,于是我们现在可以更好地理解海德格尔通向《存在与时间》的哲学道路(这是一条由于在《存在与时间》之前十年的沉默而长期不为我们所知的道路),从而也能更好地理解这部杰作本身了.战后期间海德格尔的另一重要早期文献,即他未发表的关于雅斯贝尔斯的详尽评论,一段时间以来就已为世人所见了(《全集》9卷1-44页).他1925年夏季学期的讲座稿(《全集》20卷)也是如此.这个文本突出地显示了在通往《存在与时间》的道路上,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现象学甚为广泛而细致的遭遇.  相似文献   

3.
对于马克思至1843年3月退出《莱茵报》编辑部为止在政治和哲学上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辑第一卷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这首先同这一卷的组成有关。这一卷增添了内容丰富的新材料。关于城乡公民权利平等的四篇评论是马克思写的,原发表在《莱茵报》上,这次就收编进来。马克思一共有六册内容丰富的文学试作,其中五册是第一次发表的。对原作者进行分析就可以证明,关于《摩塞尔  相似文献   

4.
黄心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东方学家,对东方哲学、宗教,特别是印度哲学、宗教有着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史》、《印度近现代哲学》、《印度佛教哲学》、《印度龙树大学讲演集》(英文)等19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分科主编、编委)、《南亚大辞典》、《宗教辞典》(副主编)、《当代亚太宗教》、《现代东方哲学》和《玄奘研究文集》等,此外,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一部分已经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越南文、孟加拉文等。他主编的《世界十大宗教》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他撰写的《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佛教的交流——新罗来华僧侣考》获第四届国际佛教学术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2006年,年近八旬的黄先生荣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荣誉学部委员。不久前,本刊记者对黄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舒炜光教授瞌然辞世已近三载。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主编的《科学认识论》,浩浩五卷(包括第一卷《导论》、第二卷《科学认识发生论》、第三卷《科学认识形成论》、第四卷《科学认识发展论》、第五卷《科学认识价值论》),最近前三卷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细读已出版的第三卷,我们可以说,该书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新的一页,它体现了作者对人类认识时代脉搏的深切感悟。  相似文献   

6.
怀念金岳霖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金岳霖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哲学研究》1985年第19期发表了他的《中国哲学》一文,也是出于纪念的意思吧。在这篇文章里,金先生提出了中国哲学的四个特点。第  相似文献   

7.
邵伟华最近在“新浪”网上声称,因他在“《周易》等信息科学应用研究”科研成果突出,于2001年10月被写进《丰碑——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与辉煌》的党史(风采卷)。并说这是“党中央”对我国传统文化“《周易》四柱”“信息科学”的代表人物邵伟华研究成果的“最终肯定”。 邵伟华确实是“《周易》四柱”的代表人物。所谓“《周易》四柱”,说白了,就是八字(四柱)算命。他的名著《周易与预测学》等,因为宣传封建迷信,被有关部门明令禁止。不过,这并没有使邵伟华迷途知返,反而变本加厉,建算命公司,搞算命国际,热热闹闹。算命就算命呗,还要自称为“科学”、预测学。这自然要被学术界揭露和批评。可是在邵伟华看来,对他的批评和揭露就是“乱党乱国”,而他,则代表的是先进文化的方向,而且斗争了22年,现在胜利了。他被写进了党史“风采卷”,这是“党中央”肯定了他。  相似文献   

8.
方广錩 《法音》2007,(5):44-46
六卷本的《方立天文集》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与方立天先生相识二十余年,他的新著我往往先睹为快。有所收获、有所感触便写下感想。故读了他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后,也写了一篇书评,  相似文献   

9.
新托马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马利坦最近倾向于研究道德哲学。1960年出版了他的《道德哲学》。他说,这一卷仅仅是对历代各哲学流派的道德学说的一般性论述,而真正的研究将留在第二卷。第一卷共588页,十五章。本书谈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噶、伊璧鸠鲁、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孔德、克尔凯郭尔、萨特尔、社威和柏格森等人的道德学说。本文译自该书第十章《辩证唯物主义》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第十二到第十四节。他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了种种歪曲与伪造。  相似文献   

10.
黄唏耘 《世界哲学》2004,3(1):29-42
从1956年9月为《神话集》撰写长篇后记《今日神话》(Le mythe,aujourd‘ hui)到1967年初出版《时装体系》(Syst&;#232;me de la Mode),罗兰&;#183;巴特的“符号学历险”正好经历了十年时间。在此期间,巴特全力投入到社会符号学的研究工作中,发表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1.
波乃耶父子可能是最早翻译和研究中国神话的西方汉学家。波乃耶牧师于1866年前在广州完成了《中国神话选》的英译本,而其子詹姆士在1875年前后为这个英译本增添了大量注释,并在《中国评论》上连载发表。本文首先细致地梳理了波乃耶父子《中国神话选》的基本情况,进而考察了波乃耶父子如何通过中国神话来研究深藏在故事背后的种种思想观念,特别是中国人的宇宙论和创世论。波乃耶父子的中国神话翻译和比较研究,呈现出了英语世界汉学的逐渐专业化过程,在中国文化域外传播和文明互鉴研究方面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世俗人文主义委员会(Council for Secular Humanism简称CSH)主席、美国纽约 州立大学荣誉教授、哲学家保罗·库尔兹(Paul Kurtz),以他30多年推动人文主义运动发展的经 验,敏锐地观察到了一种逆向态度的增长,终于 2003年在《自由探索》 (Free Inquiry)杂志 第23卷第四期冬季卷发表了长文《从历史的角度 考察世俗人文主义者的前景》。文章对我们认识今 天世界的宗教、科学和道德等问题,以及如何在世 界宗教高涨的背景下坚持科学理性的人义主义,有 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学者档案伍贻业Wu Yiye1935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教授,从事明清史、方志学史和宗教研究。曾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顾问及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等职。著有《励精图治的康熙皇帝》《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文献谕旨卷·章奏卷·檄文卷》《秋瑾》《中国回族史》(合编)《中国回族大词典》(合编)《南京回族伊斯兰教史稿》《至道无余蕴矣:梁漱溟访谈录》等。在《历史研究》《读书》《西北民族研究》《回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14.
夏言(1482-1548),字公瑾,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嘉靖朝以议礼受帝赏识,嘉靖十年(1531)官升至礼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擢升武英殿大学士,不久居首辅,后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最终为严嵩所构,卒坐弃市.隆庆初,追复原官,谥文愍. 夏言一生著述颇丰,且包括诗、词、文等文体.明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二云:"夏言《桂洲集》五十卷,又《赐闲堂集》十卷,又《应制集》四卷,又《桂洲词》一卷."[1]卷三十二又记载:"夏言《桂洲词》一卷."[2]不仅如此,由于他曾任嘉靖朝首辅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的作品从刊刻之始就一直受到世人关注.明清时期,相较其它文体,人们对夏言词作的研究最多,也最深入.  相似文献   

15.
说到禅净双修的问题,必须从宋代永明禅师写的禅净四料简谈起。我国汉地佛教到了宋代,禅净两宗最为盛行。永明延寿(904—975)禅师于公元961年,应吴越王钱俶之请,住持杭州永明寺(即今净慈寺),参学的大众近二干人。因此尊称为永明禅师。他原来是禅宗法眼宗的巨匠,著有《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三卷,《神栖安养赋》一篇,回向极乐净土。当时他写有禅净四料简,意在接  相似文献   

16.
《诗篇》历来是深受犹太人和基督徒喜爱的一卷书。从二十世纪中后叶(1980年代之后)至今,《诗篇》的研究以正典进路为主导。目前,《诗篇》研究的趋势是形式考证的方法仍在使用,正典进路逐步占居上风。自从威尔逊于1985年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The Editing of the Hebrew Psalter以来,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对《诗篇》正典的编排架构和神学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后研究《诗篇》的学者们在威尔逊的基础上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采用正典进路研究诗篇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化运动,源起于“文学革命”。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第1卷叫《青年杂志》)于1917年1月,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1917年2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陈独秀),从此新文化运动即蓬蓬勃勃地开展了起来。到1919年“...  相似文献   

18.
沟口教授是当代日本研究中国哲学的著名哲学家,现任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东方学会”评议员,编辑委员等职。著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挫折和展开》、《李卓吾》、《儒教史》、《作为方法的中国》等。最近,我有幸就中国哲学有关问题拜访了他。他对许多问题作了回答。下面将主要内容笔录如下。 笔者:沟口教授,您专事中国哲学研究30余年,出版了不少重要著作。我想请您谈谈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 沟口:关于“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这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今年6月(1990年)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叫作《日本人为何研究中国》。此文发表在《新史学》第1卷第2期上。  相似文献   

19.
尹景旺 《哲学动态》2012,(10):68-73
1745年休谟(1711-1776)在哲学著作《人类理解研究》中就已表明,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历史问题。1752年休谟开始写作《英国史》,1756年出版第1卷,前后共写了六大卷,在时间跨度上该书从公元前凯撒入侵一直写到1688年光荣革命,是休谟所有著作中耗时和篇幅最长的著作。《英国史》的  相似文献   

20.
刘崇民同志《原始社会与社会发展原动因再探》(《哲学研究》1992年第5期)一文,对我发表在《哲学研究》1991年第3期上的文章提出了再商榷。刘文围绕自然形成的社会与历史形成的社会的历史分期及其根据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我们看到,刘崇民同志对他发表在《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上的文章的观点作了若干修正,但在总体上仍坚持他原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