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海》2016,(4):143-148
本研究通过对儿童广告真实性的分析,从儿童广告的意图真实和生活方式真实两个维度,考量当前儿童电视广告的真实水平。儿童广告的不真实分为四类:故意欺骗、夸张误导、情感暗示及儿童不现实的生活方式。其中儿童不现实的生活方式包括儿童广告中场景的不真实、儿童行为的不真实、儿童语言的不真实、儿童语言的不真实和儿童服饰的不真实五个方面。通过对212个儿童广告样本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儿童广告存在严重的不真实的情况,儿童的生活方式被异化,儿童意识在儿童广告的内容和传播上都欠缺。  相似文献   

2.
家庭沟通模式对儿童广告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霞  杨翌昀 《心理科学》2004,27(3):737-738
本文以家庭沟通模式理论为基础,通过对151份来自学生及母亲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家庭沟通模式对儿童广告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交互型和多元型的母亲比保护型和放任型的母亲更经常与孩子一起看电视;交互型和多元型的母亲比保护型和放任型的母亲更经常与孩子讨论电视广告;交互型和保护型母亲对孩子看电视时间的控制要比多元型和放任型的母亲严:交互型和多元型家庭中的儿童对广告的总体态度比另两类儿童对广告的总体态度要积极。  相似文献   

3.
以植入式与非植入式广告比较为主线,探讨感觉通道和延时因素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发现非植入式的和视觉+听觉通道的广告有更好的品牌记忆、植入式的听觉广告在品牌记忆与品牌偏好上优于视觉广告、延时条件下植入式广告的品牌偏好保持较好。以上结果与非植入式广告的信息印象优势、植入式广告的品牌较非植入广告与背景的结合度高以及听觉广告的情节整合度与材料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4.
最新的广告理论“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是目前研究广告心理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提出以消费资料库为基础,认识消费的心理图式为广告策划依据,主张把策略与执行二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视消费行为和观念的变化作为评估广告作用的指标。这一新的观点是广告心理与广告策划理念上的一次革命,对未来广告心理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名人与产品一致性对名人广告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怀明  马谋超 《心理科学》2004,27(1):198-199
本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名人与产品的一致性对名人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名人为高档商品做广告时,广告效果优于非名人广告效果,为低档商品做广告时,非名人广告效果优于名人广告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受众相信名人使用广告中商品的可能性是制约名人广告效果的重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最新的广告理论“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是目前研究广告心理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提出以消费者资料库为基础,认识消费者的心理图式为广告策划依据,主张把策略与执行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视消费者行为和观念的变化作为评估广告作用的指标。这一新的观点是广告心理与广告策划理念上的一次革命,对未来广告心理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信息流广告飞速发展的同时用户广告回避愈发普遍,然而传统广告回避结论无法平移到该情境。本研究基于用户动态的信息加工视角,试图探讨(1)动态信息加工状态下(收敛式vs发散式)产生广告屏蔽和广告跳过行为的内在机制;(2)采用归因引导重定向策略,挖掘用户屏蔽广告的“残留效应”所带来的信号价值;(3)采用广告凸显重定向策略,突破用户跳过广告的“学习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丰富现有理论的同时,为信息流广告的响应式优化提供理论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对广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红霞  王晨  李季 《心理学报》2004,36(5):601-607
通过对北京城八区11所中学的730个有效样本的研究分析,作者发现,北京青少年对广告的总体态度比较消极, 40.2%的青少年表示不喜欢广告, 27.9%中立,只有31.9%喜欢广告;此外,61.6%的青少年表示不信赖广告,24%中立,仅14.5%的青少年表示信赖广告。在对广告信念的因子分析中,青少年对广告“决策信息”功能表示基本肯定;对广告的“娱乐”、“购买体验”和“个人伤害”结果表示基本否定。此外,人口统计变量与广告总体态度以及各个因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改变青少年对广告的消极态度,企业营销者需要从产品质量、广告表现形式、广告诉求内容等多个方面加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自传体广告能够唤起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某些以往记忆,它会影响人们对广告信息的加工方式,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改变人们的认知。在营销实战和研究中,都备受关注。本研究试图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它的内在机制,以及与事实性广告相比,在感知觉、情绪情感、认知改变等方面的优势。结果发现自传体广告确实在感知觉、情绪情感、认知改变等方面具有优势效应。此外还发现了自传体广告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从产品角度对地方语广告进行研究。本研究将语言熟练度和地域文化认同这两个因素作为控制变量,选取产品卷入度作为调节变量,分别在语音和文本广告两种不同的广告媒介中,研究广告语言(普通话VS粤语)对广告卷入度(认知卷入度VS情感卷入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于高卷入度产品广告,普通话比粤语产生的广告认知卷入度和情感卷入度都更高;对于低卷入度产品广告,无论广告使用普通话抑或粤语,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卷入度都没有显著差异,但粤语比普通话能带来更高的广告情感卷入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分析783名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对广告重要性、广告信任度和广告意图的认知水平,本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对广告重要性的认知随着年级的增长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小学六年级为关键的转折期;小学生对广告的信任度在小学四年级显著提高,而到了初中则显著下降,并且男生对广告的信任度高于女生;中小学生对广告意图的认知基本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广告中的“名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中使用名人是目前广告策略常用的手法。名人广告如果处理得好,会收到不同寻常的广告效果;如处理得不好,则适得其反。只有认真研究广告中的名人效应,在正确的广告观念指导下,名人广告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同一品类两个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产生的影响, 研究尝试将广告重复、广告长度作为操控广告竞争强度的具体手段, 运用感知到的广告竞争水平来表示广告竞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品类两个品牌同时进行广告重复的水平不同, 可以导致被试感知到的广告竞争水平有显著差异, 广告重复次数越多, 被试感知到的广告竞争强度越高, 广告长度对感知到的广告竞争作用不显著。研究同时发现:随着两个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强度的提高, 消费者对弱势品牌的品牌态度降低, 这表明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具有溢出效应。另外, 研究还发现产品涉入度和产品属性相似性对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涉入度低的产品和属性相似性高的产品溢出效应更大。本研究丰富了溢出效应理论, 增加了溢出效应类别, 同时对同一品类内部的广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是两种基本的广告诉求形式,根据诉求重点的不同,广告可分为理性广告、情感广告和混合型广告。有关研究表明,和理性广告相比消费者更乐意接受情感广告,但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特性的信息。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揭示了不同条件下消费者加工广告信息时所使用的不同策略。进一步的研究将揭示出不同的诉求形式对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产生影响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现代广告作为一种象征表现形式,是消费文明的象征语言。现代广告是从文化现实出发,把商业化对象的信息进行商业化传播。虽然借用于人文科学的方法和现代传播技术,其实用目的却是经济的。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现代广告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由此而产生了对广告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旗帜广告的记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詠  马谋超  雷莉  丁夏齐 《心理学报》2003,35(6):830-834
由于人们对网络旗帜广告效果的质疑,在网络广告的计费方式上也出现了两种计价模式,分别为按照浏览率和点击率来计量广告效果。其本质问题在于单纯浏览是否能够产生广告效果,以及浏览和点击各自所能带来的广告效果差异有多大。本研究利用模糊测量及相应统计方法,就上网者对网络旗帜广告的记忆效果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在单纯浏览的情况下,上网者对网络旗帜广告已经留有印象,但这种记忆效果并不随着浏览次数的增加而显著改善;点击所能带来的广告记忆效果约为单纯浏览对应效果的1.4~1.5倍  相似文献   

17.
比较广告是一种新异但颇具争议的广告形式。研究者们对比较广告的概念和传播效果已有较为统一的认识,新近研究的重点是比较广告传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其传播效果的因素。文章从比较广告的传播效果、传播机制和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提出现有研究在机制探讨和影响因素控制上的一些不足,并展望了研究亚文化下比较广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额外正面信息对广告评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林 《心理科学》2003,26(6):1069-1072
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和概化理论,考察了在呈现及不呈现额外正向信息的条件下,不同性别被试对同一批广告在4个纬度上评价分数以及评定一致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额外正向信息和被试性别对广告评价各纬度得分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额外正向信息使被试在广告各纬度评价一致性上发生了差异,体现出男性评价一致性降低、女性评价一致性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位置和内容对网页广告效果影响的眼动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学军  宫准  杨海波  田瑾 《应用心理学》2008,14(3):208-212,219
使用TobiiT120型眼动仪,以16名大学生为被试,记录他们阅读嵌有网页广告新闻网页时的眼动注视过程,以探讨广告呈现位置、新闻内容与网页广告的相关性是否影响人们对网页广告的注视。实验采用3(广告位置:上方、中间、下方)×2(相关性:相关、不相关)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新闻内容和网页广告的相关性不影响人们对网页广告的加工;(2)对位于新闻上方和新闻中间的网页广告,被试的注视次数较多,且注视时间较长;(3)对位于新闻中间的网页广告,其再认效果优于位于新闻上方和新闻下方的广告。表明只有网页广告呈现位置这一因素影响被试对网页广告的注视。  相似文献   

20.
广告创作中的心理因素及莫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广告宣传取得预期的效果,广告的创作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近百年的研究为提高广告宣传效果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使广告活动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在理论和应用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广告心理学研究中一些原来未涉及的领域也因而得到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从消费者心理因素的角度总结了广告创作的基本过程及心理因素在广告创作中的作用,并对广告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