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3年伍德沃德提出系统的介入主义因果理论以来,许多非还原物理主义者企图运用该理论解决金在权的排斥问题,为心灵因果性辩护。然而,鲍姆加特纳质疑道,心物随附性和介入主义因果理论的前提相冲突,此冲突恰恰否定心灵因果性。伍德沃德作出回应,指出麦克没有区分因果依赖和非因果依赖关系(包含随附关系),并针对后者提出了新的因果定义,从而维护心灵因果性。作者针对该回应,阐明伍德沃德的新方案不适用于随附性,解决排斥问题还需另寻他法。  相似文献   

2.
附生性,因果性,还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论在过去的 20多年里, 戴维森的反常一元论和附生性概念占据了心灵哲学讨论的中心领域。一方面, 戴维森的理论面临以金在权为代表的众多哲学家的尖锐批评; 另一方面, 大家似乎相信, 弄清楚附生性概念就意味着心物问题的解决。本文首先将论述戴维森的附生性概念及其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学说, 然后将介绍金在权的批评意见, 随后将对戴维森的反常一元论作一个唯名论的诠释, 弄清戴维森的附生性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共变关系, 以维护戴维森的反常一元论, 并抵御金在权的指控。最后还将论证, 附生性既不是一个因果关系, 也不…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本体论先后经历了泛生机论的一元论、二元论和现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它们大都忽略了生命问题和身体问题,未来的新一元论应该让这些问题处于本体论的中心,要建立这种新一元论,需要融合吸收各种既有本体论的合理成分。泛生机论因其突出生命存在的解释原则而应重新受到重视,二元论揭示了生死、身体与心灵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它没有解决而是留下了问题,唯物论和唯心论各自从二元论终结的地方出发,试图执其一端却深陷其中,唯物论在对待生命问题方面优于唯心论,因为它更关注生命问题,而后者则回避了它。  相似文献   

4.
栾栋:中西方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差别西方人讲本体主要在一元论和二元论之间加以选择。把存在的起源和本质要么归之于上帝、逻格斯、理念、物质或人的认识能力,要么归之于精神与物质或善与恶等二元机制。不论是唯心还是唯物,从本质上看,人与对象世界是两个极端。从中透露...  相似文献   

5.
形而上学的本体论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家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当代西方哲学家来说,这一问题主要是我们的真判断、包括真的规范性判断的本体论基础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性判断的本体论基础归根结底是非规范性事实或自然事实,这是因为我们所说的规范性判断是关于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判断,浊概念所代表的事实、制度性事实和规范性事实归根结底依赖于非规范性的自然事实,规范性属性或事实随附于非规范性属性或事实,且这种随附性关系,无论是一般性的还是具体的,都是先天可知的.因此,非规范性的自然事实确实是我们的真规范性判断的本体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关于心身关系的理论,有始于柏拉图成于笛卡尔的二元论,包括实体二元论和性质二元论;还有从巴门尼德到斯宾诺莎都主张的一元论,包括偏向肯定身体与行为的物理主义与行为主义以及偏向肯定心灵的观念论.以上观点都把心灵和身体分而论之,导致了很多问题.实体二元论难以解释:既然心物是不同实体,那么它们之间如何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正聿 《哲学研究》2015,(3):3-10,128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既是实践论的矛盾论,又是矛盾论的实践论。从理论性质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认识论;从理论内容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辩证法;从理论渊源上看,这两部著作都发挥了"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从现实意义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或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使得"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使得"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在实践智慧中,现实活化了理论,理论照亮了现实。《实践论》《矛盾论》的"实践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信息的基本特点是必须依赖于载体而存在,这种依赖性在本体论意义上是随附于载体上,其基本理由有三点:第一,两个物理载体的属性如果存在着物理意义上的不可分辨性,那么载体之上随附的信息也是不可分辨的;第二,信息与载体之间具有典型的不对称性;第三,从不可分辨性和不对称性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信息具有多重实现现象。信息随附性特征的哲学意义在于揭示了,信息在本体论意义上是一种随附性存在,在认识论意义上它是随附于科学。  相似文献   

9.
形体化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是身心关系理论尤其是当代身心关系理论,由身心一元论、二元论中的身心交感论、身心辩证统一论都可以推出该理论和方法,其基石或必然前提条件是身体影响或作用于心理。这说明,形体化心理治疗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应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形体化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是身心关系理论尤其是当代身心关系理论,由身心一元论、二元论中的身心交感论、身心辩证统一论都可以推出该理论和方法,其基石或必然前提条件是身体影响或作用于心理.这说明,形体化心理治疗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应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元”这个概念是指性质不同的东西并列存在、共同发展的意思。哲学上根据对世界有几种本原的看法不同,分为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民主社会主义者把“多元”的概念运用于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的问题上,形成了一套关于社会根本制度的多元化理论。它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和它所宣扬的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真理的多元化紧密相联的。它标榜自己允许不同阶级、不同派别的思想共同存在和发展,反对把某种思想理论放在主导地位。其实,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每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2.
宋明理学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一种从程朱理学二元论到明代理学一元论的转变倾向。其最突出的表现有两点:一是理气论方面,由程朱的理气二元论到明代理学的理气一元论的转变;二是人性论方面,由程朱的天命之性(义理之性)、气质之性的二元论到明代理学性气合一的一元人性论的转变。这些转变显示出中晚明以后理学现实主义倾向的逐渐加强,并最终演化为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相似文献   

13.
司强 《现代哲学》2023,(6):19-24
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卢卡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态度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实质是总体性辩证法从以黑格尔的观念论为基础,将自然与历史相区别的二元论,到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尝试。只要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法就不仅仅存在于自然领域,而且必须涵盖社会和历史领域。就此而言,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并无原则性区别。卢卡奇早年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是误读。  相似文献   

14.
弗雷泽提出要以参与平等为核心重新界定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进一步从承认理论身份模式转向地位模式;从承认的规范一元论转向包含再分配与承认的"视角二元论";从局部的文化正义转向"一元三维"的总体的民主正义.弗雷泽的思想为弥合左派纷争,重新构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性批判做出了努力,反映了霍耐特承认"规范一元论"以后批判理论新的演进动向.  相似文献   

15.
多数哲学家都同意,规范属性随附于非规范属性。但这一共识却对非自然主义实在论构成了 挑 战:如果规范属性和非规范属性是两类不同的属性,如何解释两者之间的随附关系?T.M.斯 坎伦对此问题提出的解答,要点是区分混合的规范判断和纯粹的规范判断,只有混合的规范 判断所对应的规范事实才随附于相关的非规范事实。斯坎伦不能解释对非自然主义构成挑战 的全局随附,因为他既没有证明纯粹规范事实所具有的形而上学必然性,又无法通过将全局 随附视为概念真理而取消其中的形而上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实质的讨论中,本体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有三种基本的意见:无本体论(或曰反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后两种意见都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本文就在这个共同的前提下,着重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围绕这个总的问题,我想提出若干问题来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7.
当代技术哲学在经历"经验转向"之后,开始把技术人工物作为分析的学术焦点之一。按照荷兰学派的研究纲领,技术人工物包含结构和功能双重独立属性。但当考虑结构—功能关系时,却发现分析上存在诸多困难,此即技术人工物在本体论上的"硬问题"。这一问题之所以是硬问题,是因为目前人们启用的构制理论和随生理论,均采取了结构—功能二元论描述方法。其实,就技术人工物来说,技术哲学应采取一元论解释方法,将功能(甚至非功能)意义作为被解释对象,而把与此相关的一切因素,如结构或物性、目的或意向、使用和背景等作为解释要素。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避免本体论上的"硬问题",而且能够诉诸人对技术人工物的经验和使用背景,在物性与意向之间,围绕其功能和非功能意义做广泛解释。在这种意义上,技术人工物与自然物的不同,便不再是如亚里士多德那样指认的外在目的或功能特征,而是被赋予的包括功能和非功能意义的内在规范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朱熹的性、理与气、心的(在存在论与概念独立上的)二元论,也不同于陆象山与王阳明心与理的关联式的一元论,杨简的思想形态展现出化约式的一元论。杨简以心来吞没理,或者说将理还原为心,注重人的主体精神与心的整全一体。他的心一元论也体现在对"意"的拒斥,意便是区分为二的思维活动。虽然杨简认同道德情感与德性价值,但是道德情感应该如何表现才符合理想秩序,仁义礼智如何实现才是合理正当,对他来说并没有客观的规范,人们只能各自根据其内心所认定为正确的方式行事。因此,其学说无可避免地会导向主观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下向因果问题和感受性问题是当代物理主义所面临的两个挑战,它们迫使金在权不得不从物理主义的立场上有所让步.本文分析了金在权在这两个问题上失败的因为,并提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案.笔者的立足点不是物理主义,而是二元论的功能实在论.功能实在论把功能实现的整体看作第一实在,其中的两个要素即功能意义和功能结构是具有因果力的,因而也是实在的.一方面,由于功能意义和功能结构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参与下向因果作用的,因而不存在金在权所面临的因果解释的排他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作者并不崇尚物理主义,因而因果物理闭合原则对于笔者归于无效.下向因果问题就此得以解决.感受性是一种内在的功能意义,既是非物理的义是实在的.感受性问题就此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还原”和“突现”的概念分析——兼论心-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还原”和“突现”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已经为数不少,但都不能令人满意。其标志之一是,两位分析哲学的大家戴维森和金在权(Jaegwon Kim)各执一端,相持不下。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还原”和“突现”进行概念分析,以期涵盖对这两个概念的各种合理用法,同时摈弃不合理的因素,其中涉及戴维森、金在权、内格尔、奎因、库恩以及奥康纳等人的用法。一、两种还原和突现我们首先讨论两种还原和两种突现。关于两种还原。一种还原是整体对其部分或元素的还原,不妨称之为“元素性还原”;另一种还原是功能或性质对其原因结构的还原,不妨称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