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印度哲学大会(The Indian Philosophical Congness)是印度全国哲学工作者的组织,1925年成立于加尔各答,尔后每年开会一次,到1985年,已整整六十个年头。因此,1985年12月19日至23日在南印度海德拉巴邦大学举行的会议既是印度哲学大会的年会,也是它诞生六十周年的纪念会。正因如此,这次会议的组织规模比以往宏大,程序仪式比以往隆重。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亲临大会,主持开幕式,并即席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应邀前来参加会议的代表,除了印度本国哲学工作者300余人外,还有美国、加拿大、东德、丹麦、新西兰、孟加拉国和中国等国家的哲学家。我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中国代表,受到特殊的礼遇。在外国来宾中,我被排在第一位,首先向大会致贺词。在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是第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世界佛教徒组织,简称"世佛联",于1950年由斯里兰卡著名的马拉拉塞克拉(Malalasekera)博士倡议成立,在斯里兰卡任教的太虚大师高足法舫法师代表中国佛教界参加了第一届"世佛联"大会,并与马拉拉塞克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马拉拉塞克拉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巴利语学者,他在1948年斯里兰卡佛教会召开的第28届年会上提出,希望邀请世界各国的佛教代表于1950年  相似文献   

3.
世界哲学大会 (WCP)和世界哲学团体联合会 (FISP)是展现各国哲学各项工作发展和实现全球化水平的一面多棱镜。FISP是当代世界哲学学科中最高级别的、非政府性的国际学术组织 ,成立于 1948年。由其发起的WCP是当前世界哲学学科中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会议 ,FISP所举办WCP以及其他国际性哲学学术活动是当代世界哲学发展中的最重要事件 ,它还为各国哲学团体和哲学家加入到世界哲学论坛高水平的对话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空间和舞台。190 0年 ,由西欧几个国家的哲学组织发起而召开了第 1届世界哲学大会 ,其后这样的会议每隔三、四年召开一次。…  相似文献   

4.
世界哲学大会按规定每五年举行一次。上一届于1983年8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下一届即第十八届,决定于1988年在英国的布赖顿召开。《今日哲学》杂志除在每次大会召开的当年,刊专文介绍大会外,习惯上在两次大会之间发专稿介绍世界哲学大会的情况。本文是 V.科希(Cauchy)和 J.古齐恩斯基(Kuczynski)的两次谈话记录。一次是在十七届大会之前,一次是在大会之后。提问者古齐恩斯基是波兰哲学季刊《辩证法和人道主义》的编辑。回答者科希是十七届蒙特利尔大会的主席,以后被推选为“世界哲学学会联合会”(FISP)主席。他还是蒙特利尔大学哲学系主任、加拿大哲学刊物《对话》的创办人。(他于今年6月应中国社科院邀  相似文献   

5.
1985年11月17~23日,印度的主要哲学团体“印度哲学大会”在南印度召开年会,庆祝它诞生60周年。印度本土和以外的各国哲学工作者300余人应邀参加会议。这篇文章是大会主席I. C. 沙尔玛教授代表大会主席团作的主旨性的学术报告,它反映印度哲学大会关于印度哲学和当前世界形势的一些基本看法。作者在这篇报告里提出一个值得重视的哲学观点——客观的主观性。意谓,按照奥义书哲学,“我”这个最高哲学范畴本质上是主观的,但在“我”之内,主观和客观是分不开的,是统一的;主体就象客体一样是可以被感知的、被经验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客观的存在。这是一种对奥义书唯心论的新解释,是和客观物质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观点相反的。然而,据说现代量子力学在一种称为EPR效应的实验中发现微观世界里的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离的关系(参看《国内哲学动态》1985年1期37页);客观的物质和主观的意识二者并不是绝对的绝缘,前者不是完全独立于后者而存在。说来奇怪,现代物理学家竟在微观领域里、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和三千年前奥义书哲学家的“幽灵”邂逅。所不同的,古代奥义书哲学家从苦思冥想的瑜伽中猜测主观和客观在“我”中的同一性,现代物理学家从科学研究的实验中发现物质和意识的不可分离性。客观物质和主观意识的关系既是古代哲学的根本问题,也是现代哲学的根本问题。现代科学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开辟着新的途径——为认识物质和意识在微观世界里的本来面目在科学上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08年7月30日至8月5日在韩国首尔的首尔大学举行,总主题为“反思当今的哲学”。这是世界哲学大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大会将反思、研讨当今时代在全球化背景中关涉社会、政治、科技、文化、宗教、历史、人生等的重大哲学问题,它也将是东西方哲学与文化交流的一次盛会,从中可了解诸多当今世界哲学的新的动向与信息。大会组织委员会早先曾发表第一轮通告,公布了大会的基本内容设计,它的中译文可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网址http://philosophy.cass.cn/。新近大会组织委员会发表了第二轮通告(英文电子文本见大会网址htt…  相似文献   

7.
正我并非叶秀山先生的入室弟子,但是我一向将叶先生视作我的老师。第一次见到叶秀山先生是1983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的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上。那时我在读硕士研究生,跟随苗力田先生、钟宇人先生和李毓章先生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与会代表三百多位,盛况空前。刚从美国访学回国的叶秀山先生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题目是"试论从《逻辑哲学论》到《哲学的研究》的转变"。在发言中,他将维特根斯坦这一转变比作康德从《纯粹理性  相似文献   

8.
一、大会的概况:从1978年8月27日至9月2日,在杜塞尔多夫市(西德)召开了第16届世界哲学会议。60多个国家的哲学界派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的总人数超过1500人。第16届世界哲学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哲学与现代科学的世界观问题”。这个总题目包括了一系列更加专门的题目,大会就每一个专题举行了三种会议,即全体会议、分组会议和“海  相似文献   

9.
茂名市社科联于1986年3月15、16日召开了第二届代表大会。社科联第一届理事会副主席陈灼在代表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谈及本市哲学学会的工作。该学会成立于1984年9月。1985年3月召开了第一届年会,会上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  相似文献   

10.
刘钢 《哲学动态》2006,(1):72-73
2005年6月2~4日在瑞典马拉达伦大学召开了欧洲计算与哲学年会。出席今年欧洲计算与哲学年会的代表总共有101位,来自22个国家。本届年会邀请了三位主题发言人,第一位是蔡廷(George Chaitin),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可以说是位重量级人物,他是蔡廷常数即停机概率Ω数的发明人、算法信息论(arithmetic in-formation theory,简称AIT)的创始人、图灵讲座教授,现在供职于IBM公司纽约研发部。他发言的题目是“作为信息论的认识论:从莱布尼茨到欧米加数”(Epistemology as Information Theo-ry:From Leibniz to the Omega Number)。第二位发言人是…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经济和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范畴,但这一几乎贯穿了哲学所有学科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交叉学科的重要概念迄今为止却没有得到哲学应有的关注。2005年9月26日至30日开幕的以“创造性”为主题的第20届德国哲学大会,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集中探讨和聚焦这一主题”的尝试,本文作者就这次会议的主题、背景、它与传统哲学的关系,以及德国哲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采访了阿贝尔教授和胡比希教授。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3月1日至7日,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PTP)第一届毕业典礼、第三届开学典礼、心理部落成立大会、三届合署面授暨第三届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导师组的导师上海师范大学顾海根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张掌然教授、武汉大学心理系钟年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岳晓东教授、西南石油大学周章毅教授、海军四二一医  相似文献   

13.
继1986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柏拉图哲学讨论会后,第二届国际柏拉图哲学讨论会于1989年9月1日至9月6日在意大利中部风景优美、典雅古朴的佩鲁吉亚(Pelugia)城召开。来自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二十五个国家的近一百名柏拉图哲学研究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不少人是此领域内久负盛名的学者。大会由佩鲁吉亚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勒维奥·洛塞蒂(Livio Rosse tti)教授主持。这次会议是本世纪以来关于柏拉图哲学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苗力田教授专程从北京前往赴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从钟爱者到爱智者(From Erastes to philosophos)》。正在意大利访问的杭州大学陈村富教授和笔者本人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商务印书馆第一次出版了《圣教论》汉译本(乔荼波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巫白慧教授由梵文译成汉文)。2000年,该馆又将其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再版发行。《圣教论》是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之一—“吠檀多”学派的根本经典。吠檀多哲学从七世纪发展到近现代,已成为印度哲学流派中的主流哲学。它不仅在印度知识分子中,而且在印度普通人中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性和精神性的影响。吠檀多哲学对中国人来说似较陌生,而对它的根本经典《圣教论》更不甚熟悉.。现在,《圣教论》汉译本的再版,对当代印度主流哲学——“吠檀多”进行介…  相似文献   

15.
黄心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东方学家,对东方哲学、宗教,特别是印度哲学、宗教有着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史》、《印度近现代哲学》、《印度佛教哲学》、《印度龙树大学讲演集》(英文)等19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分科主编、编委)、《南亚大辞典》、《宗教辞典》(副主编)、《当代亚太宗教》、《现代东方哲学》和《玄奘研究文集》等,此外,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一部分已经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越南文、孟加拉文等。他主编的《世界十大宗教》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他撰写的《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佛教的交流——新罗来华僧侣考》获第四届国际佛教学术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2006年,年近八旬的黄先生荣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荣誉学部委员。不久前,本刊记者对黄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应日本心理学会之邀请,81年9月17日—21日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日本心理学会第45届年会。会场设在东京的国立教育会馆。日本的习惯,各届年会由不同单位轮流负责主办,这届年会系由东京日本女子大学筹备,筹备主任是该校心理学教授杉溪一言先生。他热情地款待我们并专门为我们组织了一个大型的报告会,由我们介绍中国心理学的现状。还在会议的几期简报上连续介绍了我们报告的摘要和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潘菽先生发给大会的贺电。  相似文献   

17.
第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纪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巍  蒋劲松 《哲学动态》2003,(11):39-41
20 0 3年 8月 7日至 13日 ,第 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在西班牙奥维耶多召开 ,来自世界各国的 60 0多名学者与会。这次会议由隶属“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协会” (InternationalUnionofHistoryandPhiloso phyofScience ,简称IUHPS)的“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 (DivisionofLogic ,Methodology ,andPhilosophyofScience ,简称DLMPS)主办。IUHPS由两个分会组成 ,即 1947年成立的“科学史分会” (DivisionofHistoryofScience ,简称DHS)和 1949年成立的“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 (DLMPS)。 1947年 ,…  相似文献   

18.
赵岩 《哲学动态》2005,(10):72-73
2005年5月24~28日,由俄罗斯哲学学会组织的第四届俄罗斯哲学大会在莫斯科大学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俄罗斯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等人分别发来贺信.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哲学与文明的未来",实际参会人数2242人,来自全球34个国家.中国哲学家共有16人出席.除学术讨论外,大会还组织了三场讲座以及哲学家与哲学学术刊物编辑部成员的会见,组织了题为"当代俄罗斯哲学教育及人文教育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和"哲学、政治学、宗教学教学方法委员会"的会议.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印度哲学研究孙晶日本拥有一大批学院式的印度学专家学者,日本的主要大学里都设有印度哲学研究科和佛学研究科,基本上都把印度哲学研究与梵文、佛学研究合在一个科里,作为整个东方学的一个分支。日本的印度哲学研究的主要学术团体为1951年成立的“日本印度学...  相似文献   

20.
朱春艳 《哲学动态》2005,7(4):19-25
拉里·希克曼(Larry A.Hickman)是美国南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杜威研究中心的主任,当今美国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的典型代表.在第12届国际技术哲学年会(英国阿伯丁大学,2001年7月)上,希克曼谈论的主题是美国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Andrew Feenberg)的技术批判理论与实用主义尤其是杜威的技术哲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