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子金 《天风》2010,(7):22-22
<正>2010年4月18日,是我人生中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终于踏上了神赐给以色列的迦南地。当飞机  相似文献   

2.
蒿志强 《天风》2016,(11):12-13
正通过不同宗教经典之间的互读,人们的目的不在于消除差异,而在于"提升差异的品质"。早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时期,就曾经遇到不同信仰的对比与抉择,是殊途同归还是只此一路?约书亚晚年曾如此向百姓呼吁:"现在你们要敬畏耶和华,诚心实意地侍奉他,将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和在埃及所侍奉的神除掉,去侍奉耶和华。若是你们  相似文献   

3.
慕青 《天风》1996,(3):14-16
经文:申命记第31章 摩西是神所重用的仆人,是以色列民尊敬的领袖,圣经中曾对摩西给以高度评价,“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中34:10)。然而当以色列民即将进入迦南时,神却要摩西将领导以色列民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申文锋 《天风》2008,(24):26-27,29
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诗16:5-6《诗篇》16篇是大卫作的金诗,是大卫做王后看到上帝所赐给以色列人的美好地界而向上帝发出的感恩之诗。上帝量给大卫的迦南地的边界,南到  相似文献   

5.
天淇 《天风》2002,(5):16-17
这句话是摩西死后,神呼唤嫩的儿子约书亚的一句话。摩西刚去世,约书亚在方方面面还缺乏经验,他的能力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由于使命重大而艰巨,约书亚的内心深深地感到战兢、为难和孤单,就在这个时候,神呼唤他,一再地勉励他要“刚强壮胆”(书1:1,7,9),并且命他“现在你要起来,和这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照着我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  相似文献   

6.
往前走     
范爱侍 《天风》2004,(6):38-39
以色列民因不堪埃及为奴生涯之苦,哀求耶和华神。神差遣摩西去见法老王,进行了十次的谈判、较量(出7-11章)。最后,摩西率领以色列民昂然出离埃及(出12:37),奔向神应许的美地迦南。正当以色列民初享自由幸福之际,他们来到红海之滨。但见滚滚海水,拦住去路,而掉首远望:尘埃蔽天,法老大队军兵车马,铺天盖地般追将上来,气势汹汹,使以色列民惊惶失措。处此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生死关头,神吩咐摩西、命令百姓"往前走"!(出14:15)接下去,出现了摩西举杖,把海水分开,让以色列民步行过海的神迹,以色列民获救。  相似文献   

7.
亚伦的失职     
《天风》2020,(6)
正亚伦是摩西的哥哥,被神选召做摩西的代言人,向法老传达神的训诲和警告。借着神的权能,兄弟二人与法老唇枪舌剑,终于带领几百万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踏上了进军迦南的旅程。亚伦作为以色列民族第一位大祭司,在与外敌的争战中,奋勇向前,百战百胜,但在对内治理会众的信仰生活中,却有两次严重的失职,犯下了不能原谅的过错,以至于死在旷野而不能进迦南福地,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相似文献   

8.
斯源 《天风》2002,(8):22-23
摩西五经,被称为律法书。上帝为以色列人的社会生活制订了有详尽条文的律法,为使他们为人处事有法可依。律法独独为以色列民所得,这本身就是神的恩典。天地万物都是神赐给人的。创世记1章28节教导我们,人要使用和管理万物,更要善待生命,珍惜神的恩典和恩赐。这是持守律法的精义。为什么?因为律法的精义,不是在冰冷的条文,乃是教人待人接物有爱心有善意,对一切的生命都要  相似文献   

9.
潘智力 《天风》2006,(4):17
在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民顺利地进入应许之地,这是神要兑现与他们的宗祖亚伯拉罕之间所立的约。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并不是说他们从此以后就可以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他们还要对迦南地进行征服。然而,以色列民没有完全遵行神的旨意,圣经说:及至以色列强盛了, 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士1: 28)。这为后来以色列民离弃耶和华种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0.
一、应许之地观 犹太教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还体现在被占领土的归属问题上,这一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犹太人的“应许之地”观念上。犹太人一直深信上帝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不仅是让其后裔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还给予他们迦南的土地 (后被称为巴勒斯坦或以色列故土)“作为一份犹太民族永久居住和拥有的土地”。《创世记》记载,当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顺从上帝雅赫威的旨意,率本族人从乌尔城迁往迦南时,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将迦南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子孙。上帝允诺说:“我要将你现在寄居  相似文献   

11.
余库 《天风》2001,(9):36-37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1:23),是一群由于信靠基督耶稣而被神称义的人组成的团契。这些人(教会)被神称为他自己的军队(出12:40-41),又由于这些人所进行的是一场属灵的争战(正如民数记中当那些被神拣选的民族要进神应许的迦南之地时,他们所要经历的是一场争战,这样才能赶出当时作恶的原地居民,当然真正为他们争战的是耶和华神自己)。以弗所书6章12节也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这一  相似文献   

12.
我是什么人?     
余督兵 《天风》2007,(13):18-20
摩西在米甸旷野经过40年牧羊之后,才认识自己是个什么人。当他认识自己是什么人的时候,正是他生命成熟而蒙召为以色列民族领袖的时候。那么,摩西认识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一、是畏罪逃难的罪犯圣经说:“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出2:15)神从荆棘里火焰中呼叫摩西,要打发他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对神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相似文献   

13.
1、旧约的伦理观 古以色列人的社会结构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在历史上,游牧民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进入迦南地的游牧民有的是和平的渗入者,如亚伯拉罕等以色列人祖先;有的是武力入侵者,如在约书亚率领下攻入迎南的以色列人。他们中的部分人保留了原有的游牧生活方式,其他一些人则定居迦南,成为土地的拥有者——农民,并与当地农民、城镇居民混合,形成一个由牧民、农民和城镇居民混杂的多民族的社会群体。群体中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生  相似文献   

14.
分别为圣     
林敦琦 《天风》2002,(2):12-12
经文:林前6:14—18 “分别为圣”是基督徒所熟悉的神学名词,它成为今天进行神学思想建设中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些超脱主义者把逃避现实的作法美之曰:“分别为圣。”本文欲就此主题略述浅见以证真道。“分别”指“从他们中间出来”,“为圣”就是成为圣洁。从罪恶与世俗中出来,乃神对选民的坚定要求。耶和华对他的第一选民亚伯拉罕的第一呼召是“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创12:1)。“地”指拜偶像的吾珥,今泛指罪恶世界;“族”指悖逆神的宗族,今指世俗的遗传;“家”是他拉之家。当时耶和华神藉摩西把为奴的以色列民救离埃及并无直接带进赐为业的迦南地,乃带到何烈山前,  相似文献   

15.
羊与狗     
陈志华 《天风》2014,(2):29-29
耶稣无论走到哪里,有着不同需要的人们总是围绕着他。面对渴望医治的眼睛,如羊走迷的灵魂,耶稣总是"动了慈心",出手相救。一次,耶稣来到推罗、西顿境内,一位迦南妇人因为女儿被鬼附得甚苦,求助无门,便寻求耶稣的拯救。与往常不同的是,耶稣非但没有热情回应,满足其所求,倒是"一言不答",毫不理睬。在妇人持续的求救之下,耶稣更是讲出一句匪夷所思的话:"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参太15:24-26)以色列人自喻是神家的羊,为耶和华所牧养,这不难理解。但耶稣在此明显将外邦的迦南妇人比喻成狗,一般而言,这轻则是欺侮羞辱,重则是种族歧视。我们到底应如何理解耶稣口中的狗?  相似文献   

16.
侍奉的抉择     
陈企瑞 《天风》2011,(5):57-57
主题经文:若是你们以侍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侍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侍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  相似文献   

17.
一生的坚持     
魏悌香 《天风》2011,(5):57-57
主题经文:若是你们以侍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侍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侍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  相似文献   

18.
陈鼎亮 《天风》2006,(18):18-19
基督徒蒙恩后的人生道路,有称之为“走天路”,也有叫“走旷野路”。称“走天路”的认为我们从今以后是天国的子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寻求神的喜悦是我们的人生方向,豪迈地走向永恒的目的。“走旷野”则表明基督徒的人生是重建以色列人进迦南的失败历史,同时说基督徒的人生犹如进旷野备尝艰辛。  相似文献   

19.
王莉 《天风》2004,(5):31-31
列王纪上4章29节神赐给所罗门极大的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测量。 当所罗门只求智慧好管理众多以色列民时,神却赐给他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测量。为什么神同时赐与他广大的心呢?当我在教会十几年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广大的心对于神的工人是多么重要。多少时候,教会纷争、同工分裂,都是因为没有这颗广大的心,以致于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 记得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两千年前的管仲和鲍书牙的事,鲍书牙与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5)
<正>"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这是利未人在圣殿里供职的年龄。据统计,这句话在《民数记》4章反复出现了七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由于利未人忠于神,没有参与拜金牛犊一事(参出32:25—26),因此被拣选出来,代替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并负责"办理帐幕的事"(参民3:5—13)。以色列人行走旷野,一路上,会幕中所有器具的拆装、遮盖、看守与扛抬,都是利未人的事,这是他们的服侍。会幕是神与人相会的地方,以色列人安营或行走都要以会幕为中心,因此利未人从事的是非常神圣的侍奉。神将以色列中出产的十分之一赐给他们为业,作为工作的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