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公有经济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怎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抓住公有资本这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按照公有资本的运行规律转换机制、优化产权结构,探寻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实现公有资本人格化。一、伦理理念是实现公有资本人格化的重要因素资本是市...  相似文献   

2.
(一)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表明经济的共产主义性质社会主义经济有一个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从根本来说就是共产主义经济。因为私有制后的“共产主义”一个词的本意,就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实行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的社会。共产主义经济就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经济之所以也是共产主义的经济,就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的制度。这样的“共产主义”,是共产主  相似文献   

3.
英美伦理学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对公有制持否定态度,并将私有制置于财产哲学的中心地位。这些观点存在着本质上的错误,公有制所受到的偏见是不公平的。从价值来看,公有制是一种基本直觉理念,与集体生存、平等、团结等基本价值构成相互支持的价值体系。从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来看,前者构成后者的逻辑起点和结果限制。同时,在财产正义理论的路径起点上,公有制也具有自身的优势。我们用中国大学所蕴含的复杂的产权制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其中公有与私有因素相互交织,并且公有制存在着多种可能的层次与形式。公有制提供了比私有制更为复杂的财产形式,也带来了更多有待解释的问题。因此,公有制应当成为财产哲学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一科学论断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新的重大突破,必将为公有企业深化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述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提出了多种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1.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2.社会化生产发展的水平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模、程度、形式及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生产社会化的具体状况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形式之间的矛盾;4.落后的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即生产与需  相似文献   

6.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然而在1989年春夏发生的政治动乱前夕,却出现一股经济私有化思潮。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剖析这股思潮,无论对于正确认识这场动乱,还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都是十分必要的。私有化思潮的泛滥 1988年5月,《世界经济导报》报道北京某高等学校,在“五·四”前夕举行报告会,会上有人提出“公有制有悖于它的理想”,并罗织了公有制四条罪名:(1)“公有制的内容空虚”;(2)在公有制下“劳动者永远成不了生产和社会的主人”;(3)“商品经济中公有制是低效率的”;(4)“公有制没有生长点”。同月,广州某刊物载文,提出“如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具体来说,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因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求的企业制度,把这两者辩证地相结合,就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作者宣称:本文试图研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的某些特点及其基本矛盾的最重要特征。作者在分析了现时代的特点后说:彼此更替的对抗性的阶级形态,就剥削的实质来说是一样的,所以它们之间的矛盾不能有当前过渡时代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所具有的那种深刻性、尖锐性和经常性。以两个体系斗争为其主要战场的世界革命过程,客观上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成为国内和国际生活的一切领域内争论的参加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的、最深刻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具有全面性质,它深入到生活的一切方面,民族解放运动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却没有这种普遍性。只有当民族斗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融合起来的时候,这个矛盾才开始逐渐具有普遍性和全面性。作者还断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力量和威力的增长,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各国人民,而且对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命运以及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也就是对于全人类的命运都有决定性的意义。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矛盾,不仅在现时代之前很久就产生了,而且在全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束之前,当社会主义对帝国主义占压倒优势,而帝国主义最终失去其掠夺其他民族的可能性的时候,就能得到克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就所有最重要的特征来说,最深刻地表现着现时代的实质,决定着现时代的发展,因此,它是现时代的基本矛盾。作者接着分析了现时代的基本矛盾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中的表现,认为:资本主义的和前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这个矛盾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一切为私有制所统治的国家在客观上都同社会主义对立。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现代政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这里,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对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同时代的其他矛盾——帝国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垄断组织和大多数人民之间的矛盾——互相起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起来。战争与和平问题变为全人类头等重要的问题,它超出了狭隘的阶级利益范围。作者最后作出结论说:现时代的基本矛盾就是两个对立的社会体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个定义,是最完全、最确切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与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社会主义所有制是公有制(实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而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所有制为理论前提(参见拙文《社会主义所有制是社会所有制吗?》,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3期),考察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结构及其矛盾,进而探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这些论述是我们判断和理解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应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和  相似文献   

11.
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种种矛盾进行深刻而又全面地研究,这无疑是必要的。本文只对社会主义经济矛盾之一——管理的形式与内容矛盾的某些方面做些分析。形式化的过程及形式化的结果是复杂多样的。形式化的结果可表现为法律行动、行政命令和社会传统(“不成文的法规”),但下面将探讨的则是形式化的两种基本经济方式:第一种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宣布: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人们都很熟悉这个论断,却未必都充分意识到它的严肃含义。因为“经济”这个范畴不但包含了社会的生产与交换,而且包含了分配与消费,宣布一个经济形态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就意味着不但在生产与交换领域,而且在社会的分配领域与消费领域,也都要遵循商品经济那些基本的规律。而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还必须坚持公有制、计划性、按劳分配等原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正是要实现上述两个方面(即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切向钱看” 的错误倾向。有些人把“一切向钱看”的出现,归 咎于经济体制改革。有些人还认为,实行按劳分配 就必然产生“一切向钱看”的现象。这些认识涉及 到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经济改革和共产主义道德 教育是否是矛盾冲突的?社会主义经济原则和共产 主义道德原则能否统一?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正 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对搞好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对正确地开展反对精神污染的斗争, 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于光远同志在《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再认识》(见《哲学研究》1988年第3期,以下简称《再认识》)和《马恩严格区分“公有”与“社会所有”,不应都译成“公有”》(见《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年第1期)两文中指出:共产主义所有制是社会所有制。笔者认为此论极是。但是,笔者又认为于光远同志对社会所有制的理解与马恩的论述相悖之处甚多。究其原因,于光远同志是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共产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15.
马拥军 《学海》2015,(4):5-10
按照斯密的看法,市场经济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一条是非资本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的一条非资本主义道路。土地公有制和国有经济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两条"社会主义"底线,改革开放的成功与对这两条底线的坚持是分不开的。正如土地公有制避免了中国农民的彻底无产阶级化一样,公共资本为中国的福利社会建设提供了保障。中国决不能搞土地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否则就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邪路。  相似文献   

1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经济制度的特色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地保障了社会全面发展,成功地抵御了国际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改革的实践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实践都证明,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运行中能不能解决好控制与搞活的矛盾,是能  相似文献   

18.
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关于新生资产阶级分子问题讨论会上,就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产生同国家所有制的形式有无关系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必然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弊病,这些弊病是新生资产阶级分子产生的重要经济条件。他说,社会主义社会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农业集体所有制的政社合一也是国家所有制形式的表现),虽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但终究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唯一可能形式,也不一定是  相似文献   

19.
张英 《学海》2006,3(4):180-185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是产权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在满足社会公共物品提供、生产力发展、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施行需要的前提下,适度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既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又能解除处于垄断地位的公有制经济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因而是必要的,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个人权利与公共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个人权利的充分张扬,私人利益和公共伦理之间显示出深刻的矛盾。早期经济自由主义者将这一矛盾的解决归于市场过程,黑格尔主义则寄望于国家权力。二者都忽视了公共交往在伦理建构中的作用。公共领域中的公共交往所形成的公共伦理,是市场经济社会在自身发展中产生出来的理性力量。它克服了市场交换原则和政治强制原则的局限性,为这一矛盾不断的解决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