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我”这一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主观的“我”,即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一是客观的“我”,即被觉察到自己的身心活动。“我觉得我很伤心”中的第一个“我”是主观的“我”,而第二个“我”是客观的“我”。  相似文献   

2.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3.
心系一处     
在我的书房里,悬挂着一个条幅,上面是我自书的四个字——“心系一处”。最初知道这句话,是在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文章里:“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之所以单取“心系一处”为座右铭,是因为我觉得,对我而言,“守口如瓶”并不重要,能做到“心系一处”才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4.
赵皎钦 《天风》2003,(4):61-61
笔者于去年12月末的一天早晨到农贸市场买菜时,看到一卖鲜姜的摊位上按堆卖,上前问业主“多少钱一堆”? “五毛钱”,我不由自主地说:“这么多,真便宜。”突然在我前面的一位老妇回过头来对我说:“你信耶稣吧,”我立刻亲切地告诉她:“我就是基督徒。”她高兴地喊了一声:“哈里路亚!”转过头去又向业主说:“你也信耶稣吧。”老汉很尴尬地随口应合“我信,我信”。同时,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思维与智慧》2005,(10):61-61
我不是笨蛋“我加到工资啦,但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不告诉妻子,那她一定会说,不加我工资是因为我是笨蛋。”“那你就告诉她说!”“不,我才不是那样的笨蛋呢!”道歉邻居:“我们刚才敲击墙壁,想挂一幅画,可能骚扰了你,特来道歉。”“没关系,我正想过去问问你,假如我们在那钉子尖上挂画,是否牢固?”戒酒之后某人在酒店叫来两杯酒,喝完一杯又一杯,服务员问:“你真好酒量。”那人说:“不!一杯代表我,另一杯代表我病重的朋友。”第二天,那人又到酒店去,这次只喝了一杯。服务员问:“你的朋友……死了?”他说:“不,我戒酒了。”世界记录冠军运动员因…  相似文献   

6.
雪鸿 《佛教文化》1996,(3):41-41
我喜欢让一个老人理发,老人在道旁露天营业,收费低廉,人又健谈。初次见面,他习惯地问:“你是干啥的?”我说:“当小官儿的。”他又问:“一个月挣多少钱?”我说:“运气好时能挣万儿八千的。”当他知我尚未成家时,问我老家在啥地方,一听“甘肃”,他眼一瞪,“五百里不见一根草,别去了,到这儿成个家”。接着为我出谋划策,最好“进门”,找有女无儿的人家,房子,老婆现成,他保证愿为我找个“好主地”。第二次他依然问我是“干啥的?”我说:“打工的。”他很关心,“打工苦不苦?老板好不好?”我说:“的确很苦.老板有时好,…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人心中的"我"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凤炎 《心理科学》2004,27(2):374-375
本文先对“我”作语义分析.指出“我”的本义足指个体自身,“我”的其它含义皆由此本义引申而来。然后简要指出古代中国人的“我”的观念对当代中国人树立健全的“我”有3点启示:1.先要肯定小我存在的价值,然后再鼓励人们追求大我的价值;2.健全的“我”必足融道德我、理智我和审美我于一体的“我”;3.健全的“我”必是一独立自主的“我”。  相似文献   

8.
黄幸平 《天风》2009,(6):62-62
(一)都不如我 一棵树长得很茂盛。 叶子说:“我青翠美丽,谁都不如我!” 花儿说:“我鲜艳芳香,谁都不如我!” 树枝说:“我柔软多姿,谁都不如我!”  相似文献   

9.
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我的眼中只有你,只有你让我无法忘记。”这是爱情的真挚表白,爱到深处,“你”成了“我”的唯一。于是,满心满眼都是“你”——“我的眼中只有你”。  相似文献   

10.
姚治华《补特伽罗与阿特曼的译名问题》一文,认为“我”是在不同层次上被使用的:在轮回层次上,指执着的“人我”;在解脱的层次上,指主宰的、自在的“本我”。“无我说”是为破除外道的“我者”而立;“常乐我净”之“我”或“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我”,则是“无化”、“非化”的“本我”、“妙我”。文章以小见大,言之有物,持之有据,不仅对探讨佛教“无我说”,而且对理解整个佛教思想体系的意蕴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1.
果然回家     
那天回到家,发现母亲等在门口,看到我,欣喜地说:“你果然回来了!” 还是一个星期前的一个电话.我说,等到我休假,如果有可能,我回去一趟。这样的话以前也常说,但是说完了以后,常常不能兑现,因为我每一次用的都是“可能”,所以事后我也不打电话解释。而今天母亲看到我,说的是“果然”!我的心一惊,也许每一次,我的“可能”在她的心目中就是“一定”。母亲一定是把我每次不经意的许诺当成了一种最真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生性不宜做官,所以,自从结束学校读书生活,几年来,做梦也未曾梦得半个“长”字。但却常被人家当作“长”字官介绍给陌生人。 有一次,我因公到本地一宣传单位的办公室去找材料。进门不久,地方驻军的一位宣传干事前来联系工作。办公室那位认识我的秘书把我当作“刘科长”介绍给那位干事。待那位干事走后,我问秘书:“你怎么‘封’我科长啦?”秘书“含而不露”地说:“这是‘外交’所需。”事后,我百思不解。难道“外交”之事定要有“长”字官衔的人才能办么? 不过,在后来的实践中,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妙谛。  相似文献   

13.
12岁那年,我参加了初一新生的军训。训练结束时,我作为“二排”的“尖子兵”参加“葡匐前进”比赛,大家对我寄予了厚望。 我们一行8人站在“起爬线”旁,等待号令。“卧倒”!“叭”,我们的动作迅速到位,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忽然,我眼睛一斜,看见我的右面  相似文献   

14.
寓言四则     
蝴蝶与垃圾有一次,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一堆垃圾里寻找食物。垃圾向蝴蝶问道:“你是谁?你是否也想加入我们的圈子。”蝴蝶说道:“我是一只蝴蝶,我并不想加入你们的圈子。”垃圾问道:“你不想加入我们的圈子,那你到我们这里来干吗?”蝴蝶说道:“我到你们这里来寻找食物。”垃圾说道:“我们这里没有食物,只有废物与垃圾。你到我们这里,我觉得你不是废物就是垃圾。”蝴蝶说道:“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呢?我是一只美  相似文献   

15.
和谐之美     
无事堂前,忽然热闹起来了。“执著”与“放下”,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论辩。执著说:“我对,你错。”放下说:“我对,你错。”执著说:“你错。我,才是成就  相似文献   

16.
谁的过错?     
去年春天,我到乡下采访。在老朋友小曾家休息时,我发现床边靠着一床竹席,花纹式样非常漂亮。我看了看问:“哪儿打的?”他说:“我们乡里王大爷!”“你请他帮我打一床好么?”我问。小曾爽朗地答应:“行!”不几天,小曾请一个朋友来我家量尺寸,我家里没有尺子,他也没带。这时我想到了绳子。我找来一根麻绳先量好了长,然后切断,在问一根绳上量好了宽,用红墨水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上午我刚到班,一位漂亮、性感、具有成熟魅力的女士来到了我的心理诊室。一进门,她就焦急地问我:“王医师,我的儿子是不是患了什么病” “您先不要急,慢慢说说怎么个情况。” “他总对我说一些下流的话,并经常有些下流的举动。”  相似文献   

18.
孟素 《天风》1994,(4):9-9
有一位基督徒睡着了,他身子里的“老我”悄悄地爬起来,刚迈出两步,迎面碰到了“新我”。“老我”怒不可遏地啐口骂道:“你这个怪东西,什么时候到这身子里来的?这是我的地方。赶快滚出去!” “新我”反驳道:“基督徒已经看透了你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 一个探头探脑的学生在家门前晃动,当我走到门口时,他神秘地问:“老师,你有空吗?”“什么事?”“我有件拿不定主意的事想求教您。”“行,来吧。”“你家里还有别人吗?”“没有。” 进了家里,这们学生顺手将房门关上。“老师,有几位哥们,叫我去报复一个以前在初中读书的同学,我过去因打架曾有过教训;如果不去帮忙又怕得罪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我严  相似文献   

20.
早婚,早离?     
“还在读书吗?” “不!我已经结婚成家了。” “结婚多久了?” “住在一起已经快5年了,结婚登记是在去年,但现在,我却想和他离婚……” 如果说此刻我只是略微有些吃惊的话,那么,在听完她过去的经历之后,我确实感到了震惊。 吴玲是在一位好朋友家里跟我通话的,她说她事先写好了一张纸条,但我一问,她心里就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