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认识辩证过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认识的辩证过程问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在批判旧哲学中对认识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进认识论,并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从而创立了科学的认识学说。实践是多种矛盾的统一,因此,我们不仅要唯物地而且必须辩证地理解实践,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充分发挥这个强大理论武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54-154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现引入认识论,对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进行了严肃的反思与批判,建立了真正科学的认识论。但在认识论上,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并非完全一致,诺曼莱文尊出,马克思的认识论强调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是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恩格斯的认识论是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他忽视了认识的社会性,强调实用主义,强调真理符舍论。  相似文献   

4.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离开这一对基本范畴或者混淆这一对范畴的界限,就会动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曾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拟对我们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论证和展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前的哲学家们,大都把认识的结构看作是主、客体直接对峙的二项式结构。唯心主义是从主体到客体,旧唯物主义是从客体到主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明,认识活动由主体、客体和实践三要素所构成。在这种三项式结构中主体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社会化了的人;客体是由于主体的能动地实践活动而获得对象性的客观事物;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和桥梁。在认识的三项式结构中,认识不仅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辩证过程,而且是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的双向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的《实践·认识·真理》一书,是全国第一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座谈会的论文选,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  相似文献   

7.
(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中,有一种用实践来淹没认识的倾向。主要表现是,片面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简单地把认识的能动性、社会性归结为实践的能动性、社会性,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坚持了实践的唯物主义。 (二) 实践的唯物主义批判的对象是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总结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经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又一普遍规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入开拓。  相似文献   

9.
对人类认识系统的追踪溯源──夏甄陶主编《认识发生论》评介王锐生,程广云研究认识的起源和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问题中应有之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辩证法本来就应该包括认识论,辩证法与认识论是一致的。列宁早就指出,按照马克思的理解,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含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中。这种安排是否科学?是否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关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大问题。 笔者认为,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来看,这种安排就缺乏科学根据,存在着许多弊端。它不利于接受者搞清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真实关系,不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及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利于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来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工学院联合发起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讨论会,自6月4日至6月11日在同济大学举行。全国各地近50名哲学工作者和上海的一些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首先,会上重点讨论了认识源泉问题,其中涉及到如何理解“认识”、“认识的源泉”等概念,如何估价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关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但什么是实践呢?对实践这一概念怎样定义才符合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呢?最近看到了新出版的两本辞书,一本是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一本是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前者在实践这一条目中的定  相似文献   

13.
1、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唯物、辩证、发展的种种理论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之间、自然观和历史观之间、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真理观和价值观之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间的统一的这些理论特点也都导源于实践的观点、导源于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传统的斯大林模式把实践仅仅理解为认识论范畴在根本上不符合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精神实质。马克思的这个提纲并不只是认识论的提纲,而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理论论域的提纲。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这…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认识论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 建国以来,我们广大哲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张江明著的《社会主义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书,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本书紧紧地把握“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分析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关系。作者认为,认识路线同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必须把认识路线化为实  相似文献   

16.
要完整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神实质,推进认识论研究,必须重视和强调认识的社会性这一根本性问题。具体说来,我们可从以下方面看待这一问题的重要性。1首先,只有揭示了认识的社会性本质,才能保持认识论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他领域的逻辑一致性。马克思揭示了社会生...  相似文献   

17.
认识过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近几年来,一些哲学研究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成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研究涉及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过程中的阶段、环节问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问题以及认识全过程的正确表述问题。这些问题的科学解决,虽然还须作多方面的深入探讨,已有的研究也并末取得一致的意见,但那种简单重复认识公式的状况毕竟已经改变,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现将这些见解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三、四年来,微观认识论已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就这几年的研究状况看,研究者一致认为,传统认识论注重认识的宏观探讨,忽视了认识的微观分析。这与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现代认识论的重心应转向微观认识的研究。但究竟什么是微观认识论的对象和范围,大致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的认识主体修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认识主体的修养是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但长期以来,受西方哲学认识论理论框架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影响,这一特点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有鉴于此,发掘、阐释中国哲学的认识主体修养论,对于建构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有裨益的。一、重视认识主体的修养是中国哲学认识论的特点哲学是研究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学问,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西方哲学认识论所研究的认识对象侧重于自然界,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心与物、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人认识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坛荟萃     
本体论是哲学的核心部分,理由很简单,本体论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及其一般规律,而其它部分,例如认识论,其对象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或一方面。不能象有的同志那样,认为认识论高于本体论,而实践论又高于认识论。就世界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只能说实践在世界中,而不能象有些同志那样,认为世界在实践中。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都夸大了实践的作用,过分抬高实践的地位,使之脱离物质,脱离世界,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是否真理的最后标准,因而它是一切科学的最后的基础。但实践也不是不可言说的无条件者,它毕竟是人的实践,而具体的人总是受一定历史时代条件制约的,具体的实践也离不开一定的认识指导,离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