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道冠紫衣、师号制度唐代剑本文从制度沿革、师号分类、颁赐项目及作用浅析四个方面,对唐宋以来封建政府向僧、道颁行紫衣、师号的制度进行了考证,认为此制度是唐宋以来封建政府设立的一种无官位的特殊官制,是僧、道政治地位的一种标志,亦是封建政府宠络僧、道为其...  相似文献   

2.
再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姜生道教伦理乃是应于早期中国封建伦理的危机而产生,它标志着中国伦理思想的新进展。面对危机的形势,道教伦理对纲常伦理进行思想性和操作性的弥补;这种弥补主要通过三种形式来实现。其一,道教伦理使传统伦理思想融入道教的修道...  相似文献   

3.
宋代道教管理机构考述唐代剑唐宋时期是中国道教管理机构确立与完善阶段,它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就宋代道教管理机构及其职掌作如下考述,以窥封建政府对道教控制之一斑。一、政府道教管理部门宋继唐和后周之制,初以开封府尹兼功德使掌道官选授;以尚书省...  相似文献   

4.
程轶 《中国宗教》2022,(11):80-81
对道教服饰的制度规定开始于南朝宋,此后不同朝代道服的规格略有不同。总体而言,道教服饰延续了中国古代汉族服饰的传统,汲取了儒家礼制文化,反映了道教自然、朴素的美学思想,是道教伦理思想最直观的体现,是对道教哲学“服饰化的表达”。一、道教服饰的发展过程道教服饰是指道教徒的衣着穿戴,又称“法服”“道服”“道装”等,属于汉族传统服饰系统。道教服饰保留、延续了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的传统,同时又结合道教思想元素,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5.
道教医学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宗教与科学互动的产物,道教医学在与传统医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医学体系。历代精通医  相似文献   

6.
五代时期,吴越国缔造者钱鏐在发迹过程中,得到道士的秉力支持.钱鏐执政后,推行崇奉道教的政策,兴建宫观,笼络道士,常行斋蘸.其崇道的原因,是要借助道士神化自身,巩固其统治;借道教向民众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祈求得到道教神灵对其军队的襄助及对吴越民众的福佑.道教对吴越国军事、政治、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占据核心地位。五四时期思想家对封建伦理纲常的批判集中在孝道上。他们揭露了封建孝道的本质、危害及虚伪性 ,并对建立新型的父子关系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试论齐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中的齐文化是指狭义的齐文化,即先秦时期的齐文化。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表现为两种方向:其一,齐文化与秦汉时期的经学合流。形成了齐派经学;同时又与谶纬学说融合,形成了谶纬神学。齐派经学、谶纬神学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上层社会的影响。其二,由方仙道演化而来的道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宗教。这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下层社会的广泛影响。本文拟从齐文化与经学、谶纬、道教等方面来观照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前后,乃至整个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道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巫祝、方士和隐士的活动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隐逸之风和民间的巫俗与淫祀是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下特有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为宗教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社会条件。下面,我们对道教在始创和逐步成熟时期社会上  相似文献   

10.
周红 《中国宗教》2022,(6):48-49
一、古代道教丛林官学制度的历史演变官学是指古代官方开办的学校。古代道教丛林官学制度,则是道教仿照此规定,在道教丛林中设立的在固定时期进行的教学制度。早在唐代,官方有道教科举制度(“道举”),可视为道教丛林官学制度之滥觞。道举制度为唐开元二十九年( 741)始设。  相似文献   

11.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修道者摒却枯燥的说教、排除知性的侵扰、剔除刻意的思辩,以一种澄淡清澈的审美态度去审视自然、逍遥恣游,借山林泉石、雾霭烟岚以游仙或契道、悟道的诗歌.在道教形成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迨至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更臻繁荣,其字里行间凸显出一缕道家道教的清虚意趣.  相似文献   

12.
李艳 《宗教学研究》2004,(1):125-127
道教劝善书是宋明以来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戏曲相同,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结构和道德秩序.道教劝善书劝善惩恶、阴骘观念和因果报应等思想对戏曲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从另一个方面看,戏曲也成为道教劝善书传播的重要媒介.这种关联源于二者受众主体在民间以及"有功于辅教"的共同特质.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举行中国道教学院的成立开学典礼,我代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向道教界的朋友们表示祝贺。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至今还有许多群众信仰。近年来,全同陆续开放了一批道教宫观,成立了几十个道教协会,需要有一批政治上爱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4.
广东道教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道教史上曾写下辉煌的一页 ,也曾历尽磨难。新中国成立至“文革”这一时期 ,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废除了封建特权 ,我省道教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使我省道教经受了一场灾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宗教界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广东道教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1998年 11月 7日 ,广东省道教协会新会址在花都市新华镇举行落成典礼。回顾改革开放至今广东道教二十年的发展历程 ,广大道教徒深深地体会到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 ,…  相似文献   

15.
斑驳五彩的《道藏》《道藏》是道教经典、论述、符箓、科仪、法术和文献(包括山志、纪传、图谱等)的总汇。道教是宗教的一种,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大宗教中,道教是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所以它和祖国的传统文化有至为密切的关系。就整体而言,《道藏》所包蕴与代表的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是第一义。由于道教的根源及其产生有复杂的因素和成份,再由于《道藏》收录的范围基于道教的特殊性质而扩大了领域,因此《道藏》群籍中呈现了斑驳五彩的景观,许许多多学科的古典文献竟然只是在《道藏》中才有所保存。所以《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地位,就  相似文献   

16.
苟波 《宗教学研究》2005,1(4):23-28
神仙形象源自于早期神话和信仰中的"神"的形象.因此,早期的道教神仙被描绘为生活在远方异域,与凡人完全不同的特殊群体.随着道教神仙观念的发展,道教的神仙形象也在逐渐"人性化":神仙逐渐摆脱了过去的神秘色彩和"非人"特征,较多地吸收了"人"的形象特征.宋元以后,这一趋势变得更为显著.神仙形象中"神"的特征进一步减弱,而"人"的因素、特别是普通人的特征日益明显.我们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小说中神仙形象的比较,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变化.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也试图探讨道教的世俗化趋势对神仙形象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神仙观念在中国古代小说的神仙形象中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李冶是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由于其道士的特殊身份和深受道教浸染的思维方式,她的诗歌中折射出了道教美学的义蕴.本文从其诗歌着手,认为她的道教美学义蕴有以下三点:一、"生即美"的道教美学生命意识;二、气韵清虚的道教审美心境;三、哲理体悟的道教美学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僧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管理汉传佛教事务的重要措施。清王朝对地方僧官机构及人员的设置在《清会典》中有制度性规定。山西省五台县的僧官制度具有特殊性,与《清会典》中的规定并不一致。在定义“僧官”一词的基础上,首次分析了五台县特殊的僧官制度,并得出了清代地方僧官机构与行政体制并非简单对应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清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自号“圆明居士”“破尘居士”,自比“释主”。康熙六十一年(1722)继位,成为满洲入关定鼎中原后的第三代君主,在位十三年,于五十八岁(1735)去世,年号雍正,庙号世宗。雍正在“康乾盛世”中既是一位承前启后者,也是一位出色的改革家,是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的关键时刻起过关键性作用的封建帝王,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禅师皇帝,奠定和巩固了满洲统治中国的基础,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颜真卿深受道教文化熏陶濡染,并以其独特的贡献在道教文化领域影响深远,死后被崇奉为神仙,成为道教神仙谱系中的一位特殊成员。颜真卿深受道教文化熏陶濡染,并以其独特的贡献在道教文化领域影响深远,死后被崇奉为神仙,成为道教神仙谱系中的一位特殊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