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汉字词识别过程的形,音,义编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两个实验,采用汉字词形、音、义特征匹配任务,探讨了影响汉字词的形、音、义编码与提取方式的有关因素。实验一发现在速示条件下,对汉字词再认的成绩并不受字词的使用度的影响,反应时无明显变化,而主要受编码加工的深度影响。在形、音、义特征加工中,对音码的加工时间最长,再认的正确率最低;义码的加工时间较短,再认正确率最高;形码的反应时及再认成绩介于音码与义码之间。实验二在非速示条件下也获得了相同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汉字词的形、音、义特征中,存在着编码加工深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汉字词形、音、义信息在色词干扰中的自动激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曦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4,27(5):1112-1115
采用色词于扰的研究范式,考察了汉字词形、音、义信息的自动激活对色词颜色命名的影响。结果表明,颜色词的同形假字、同音词和语义上有联系的词都对色词的颜色命名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来自无意识的平行加工的过程,说明汉字词的形、音、义信息都存在自动激活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字形判断和拼音判断任务探讨汉字输入法对汉字形、音、义联结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使用某种汉字输入法会影响使用者心理词典中汉字的形、音、义联结:惯用五笔字形输入法的个体会加强汉字字形和字义的联结;惯用拼音输入法的个体会加强汉字字音和字义的联结。  相似文献   

4.
失读病人阅读过程中汉语词的形、音、义三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超群 《心理学报》1989,22(1):43-48
本文通过7例脑损伤阅读障碍病人的阅读行为分析,初步探讨了阅读认知过程中汉字词的“形”、“音”、“义”三个信息维的脑加工途径和三者间的动态关系,提出以下推论;(1)阅读过程中字词“形”、“音”、“义”信息的脑加工途径是以字形的视觉感知为起点,其后分别与字音和字义建立联系。(2)字形和字义间的联系强于字形与字音间的联系。(3)字形和字义间的强联系可能与汉字特点,以及所涉及的心理学条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5.
肖少北  许尚侠 《心理科学》2001,24(6):743-743,754
汉字是一种与拼音文字不同的表意文字,它具有较强的图形特征,整体性和形象性突出,给人以直观的感觉。汉字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不仅要分别认记形、音、义这3个因素,特别是字形本身的结构关系,还要建立形、音、义三者之间的统一联系,而且在信息处理匕兼有“形码”和“声码”两种加工方式。汉字的这些特点以及认知汉字的独特方式,必然会对学习主体的心理产生特殊的影响,而这种特殊的影响可能从儿童学习和使用汉字开始就发生。因此.从发生的角度去探讨汉字学习对儿童思  相似文献   

6.
高、低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字形的启动范畴判断任务,通过变化SOA和不同的启动类型,考察高、低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结果表明,高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时间顺序为字形—字义—字音;低频汉字字形的激活在先,字音、字义的激活时间未能分开。这说明汉字的书面使用频率是影响汉字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进一步支持了汉字形—音、形—义连接强度受汉字使用频率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Ⅱ)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两个实验分别采用基于语义的和基于语音的启动范畴判断作业,在不同的SOA条件下,考察低频汉字形、音、义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实验结果表明,低频汉字字形的激活在先,字音和字义的激活同时进行。低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这种顺序不受基于语义还是基于语音的实验任务的影响,但实验任务影响了低频汉字字音、字义激活出现时间的早晚。  相似文献   

8.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复杂多变的字形直接影响了学生认识汉字的质量和效率.学汉字难在汉字的音、形、意上,学生往往因为记不住字形或不理解字义而出现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有关字族文识字法的实验,利用汉字“声旁表义”的特点进行教学,把汉字的组字部件的意义有机拼合形成字义,切实把握了汉字形与义之间的联系,并把这些规律通过再加工创造,通俗活泼的融入识字教学,变传统的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通过对识字方法的优化,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对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的活用和艺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的语法义,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也就是说,词类的性质是不变的。例如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在句中的语法义通常是稳定不变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或在不同的语境中,为了提高表达效果,使词语艺术化,往往采取改变词的语法属性或词义变位的手法,使词性临时改变,使词语间出现超常搭配,这样就能使静态的词语动态化,将静止的画面生动化,以具体的形、声、色、味来表现抽象事物的性质、状态,使其具体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维吾尔语的一些特点,采用视觉-视觉启动、听觉-视觉跨通道启动、和延迟重复启动等三种启动技术,改变目标词和启动词之间在词素、词形以及语义上的多种关系,通过比较启动效应的异同,来考察词素效应是否可以还原为词形启动效应、语义效应,是否可以看成是词形和语义在实时加工中相互作用的后果,从而探讨词汇加工中词素效应的实质。实验一发现,在明确配对的视觉-视觉和跨通道启动中,启动词和目标词之间只有在具有词素加语义关系(+m+o+s / D,+m+o+s / R;其中,m 代表词素,o 代表词形,s 代表语义,D 代表目标词为派生词,R代表目标词为自由词根;+ 表示启动词和目标词之间在某个维度上相关,-表示启动词和目标词之间在某个维度上无关)时或者仅仅具有语义关系(-m-o+s / D)时,才有显著的启动效应。如果启动词与目标词之间仅仅具有词素(词形)关系,而没有语义关系(+m+o-s / D),或者仅仅具有词形关系(-m+o-s / R),它们之间的启动效应微乎其微。实验二通过使用维吾尔语中的借词和延迟启动技术,比较了词素加语义加词形(+m+o+s / D)的启动和语义加词形启动(-m+o+s / D)以及语义启动(-m+o+s / D),发现词素启动效应并没有不同于其他启动条件下的效应。两个实验都表明,语义关系是产生启动效应的关键,没有语义相关,就不可能产生词素启动,词素效应依赖于语义效应。有了语义关系,词素关系和词形关系产生的作用很小。因此,词汇加工的词素效应是词形和语义统计学规律的反应,是词形和语义加工相互作用的后果,心理词典中并不需要明确地表征词汇结构。  相似文献   

11.
文字是词的书写形式。汉语的词有的是用一个汉字来书写,如“人”、“山”、“水”、“地”、“大”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一般称作单音词(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字义就是词义。但是现代汉语词更多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书写。因为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词占绝对优势,多音词也在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字义和词义就不一致了。常用的汉字大约有五六千个,而常用词却多得多。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表明语言标识对情绪体验具有调节作用,但并未深入分析这种调节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本研究自下而上操纵标识词的形、音、义信息,探察不同效价情绪的标识效应产生对词汇形、音、义信息的依赖性。结果发现,与仅具有音、形信息的假词相比,真词作为标识词时可以显著降低被试对负性图片的消极体验。表明词汇语义信息的通达是标识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仅具有词汇音和形的信息不足以产生标识效应。  相似文献   

13.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由于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词成为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书面语言中的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形、音是词的物质外壳,义是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的概念。人们通过对形、音的感知而了解单词的意义,这就是单词再认的问题。研究单词再认,了解人们感知和理解单词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对揭露人的  相似文献   

14.
汉字属性匹配与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武田  冯玲 《心理学报》1998,31(2):129-135
在识别汉字时,大脑两半球同时加工的作业成绩是否随加工阶段的增加而显出优势。本研究用汉字形、音、义三种属性分别相匹配的方法用用指定指定提取法,所得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形似材料双侧视野同时识别与单侧视野识别成绩无显著差别,而同音与近义材料则表现出双侧呈现显著优于单侧呈现的作业成绩。最后结合脑功能成像研究,对加工阶段影脑半球佃同活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浅论汉字图形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勇 《美与时代》2007,(12):102-104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源于图画与图符,具有图形特征.它以记号图形、象形文字为基础,进而发展成为了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  相似文献   

16.
采取DRM范式,要求被试判断词表项目的字形结构或音调,从而间接学习词表,考察了关联性、不同编码方式和测验情境(测验次数、测验词颜色两个变量)对真实和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发现:(1)随着关联性的增加,未学词的错误再认率也增加,说明关联性是引发错误记忆的必要条件;(2)字形判断比字音判断下的错误再认率要高,说明汉字中形—义联结可能比音—义联结更加紧密;(3)测验情境对真实和错误记忆影响并不相同,表明两者虽然同源,但具有完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汉字属表意文字,形、音、义三位一体,其中尤以字形的认知学习最为繁难,长期以来,有关汉字的心理学研究亦多集中于字形方面。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将汉字字形的学习看作言语学习中图形、符号类的学习活动,(1)认为学习者的感知、记忆和思维活动是汉字字形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拼音文字的研究发现, 在词汇通达过程中, 语音和词形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共振关系。与高频词比, 低频词能够更有效地引发词形效应。通过2个实验, 探讨了在汉字高频同音字通达中语音激活对词形激活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 汉字高频同音字的通达过程受语音激活的反馈影响。在汉字加工的早期, 共享典型部件的汉字之间存在着词形竞争。在高频汉字的通达中, 存在着拼写几率效应, 但对高频同音字而言, 拼写几率效应的促进作用比语音激活的反馈作用要弱。研究结果支持词汇识别的动力系统原则和词汇激活的共振模型。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由音、义、形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它是以字詞的語言构造和对象意义为基础、以文字符号为形式而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就字形来說,又是由各种基本笔划、偏旁部首、基本字根据汉字結构規則組成的一个个文字。所謂正确牢固地掌握汉字不仅包括熟記字形的完整結构,而且要形成該字的音义形三者紧密联系的統一整体,最后达到  相似文献   

20.
不同阅读水平儿童汉字音形义联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学四年级儿童为被试,通过音义联结、音形联结、形义联结和音形义联结四项测试,对不同阅读水平儿童汉字音形义的相应联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阅读水平儿童在汉字音、形、义联结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低阅读水平儿童汉字字形表征的模糊影响了他们汉字音形、形义的联结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