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治中医疑难病证的思路与方法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封银曼尚炽昌一、中医系统观念与综合调节中医学根据精气神一体论思想,把人体与环境、人与病、病与病证视为一个整体,把疾病看作病因作用于人体的整体反应。从系统论的观点,中医考察了三个基本层次上的关...  相似文献   

2.
1 整体观念权变理论学派认为 ,组织是一个由若干个次级系统组成的整体 ,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中医学从整体上对人体的生命和疾病进行研究 ,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其思维特点与现代医学明显不同。作为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特点之一的整体观念 ,其有着与权变理论几乎一致的内涵。整体观念作为一种思想方法 ,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领域。认为人体以心脏为主宰 ,由脏、腑、形体与官窍共同组成的结构严密、分工有序的整体 ,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医在认识疾病过程中 ,着眼于整体 ,重视人体某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证候,状态与WR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的本质是什么?是患病个体的机体状态,是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调节方式(whole regulalory mode、WRM)。现代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把疾病按证候分类,即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实际上这一分类方法把现代医学疾病与患病个体的机体状态(可以说成是发病前WRM作用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共轭体作为对象来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示机体稳态的差异,即WRM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疾病前成为罹患疾病的前提,在疾病中与疾病以一种共轭活动的方式供中医诊断时参考,在病后成为完全康复到正常状态的过渡。因此,在中医学的治疗模式中,充分体现了整体性的调节(中医整体观称…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征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9)周德生一般认为,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学的特征所在。中医学的整体现强调人与天地自然的入通收受关系,及人体脏腑组织的耦合协同关系;辨证论治强调理法方药系统的同一性,及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认识人体这个整体,中医使用解剖、四诊、药物试验等分析方法,实现了人体组织、器官、生理、病理、疾病成份、药物功效的综合认识,中医学不存在“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中医从辨证论治立场出发,把“司外揣内”叫做整体观念。这个观念混淆认识对象的整体性和中医认识的分析性,违背《内经》“外内相得”认识原则,忽视中医基础医学成就,所以是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6.
中医整体观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中医学界都把整体观作为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之一。但是 ,作为特色和优势 ,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应该是指与西医相比较而言的 ,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异。这才能真正称得上特色和优势。是否真的如此呢 ?今以第六版中基教材上关于中医整体观的阐述为基础 ,对中西医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对这个问题也许会有些新的认识。1 整体观念并非中医独有1 1 首先是就中医整体观的医学内涵来看 :“中医认为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的结构互相联系 ,不可分割 ;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 ,彼此为用 ,在患病时 ,体内的各个部…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学”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作为“科学”下位的两个种概念,即“中医学”与“西医学”,至今没有见到确切的定义。中医研究的是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西医研究的是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的结构与功能。中医运用的阴阳五行学说实质上是朴素、自发的系统方法;西医则选择了还原性研究方法。中医理论是综合、演绎的机体反应状态变化规律的系统状态模型;西医理论是分析、归纳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病证关系的科学反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临床学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因证确定治疗方法 ,随证变化加减方药。正是由此原则 ,中医学才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之说。治病强调“证” ,选择治法和遣方用药必须以“证”为依据 ,这是中医学的鲜明特点 ,它有很大的灵活性 ,适用范围几乎不受限制。然而 ,这一临床原则是否完全符合临床实际 ,能否切中疾病本质呢 ?危害人类健康的是各种疾病 ,而任何疾病都必有致病原因和病理 ,治疗为什么不直接针对疾病原因和病理 ,却强调“证”的表现呢 ?病和证究竟是什么关系 ,怎样处理这一关系才能符合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提出开箱式思维和闭箱式思维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医认知方式和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的探讨。整体上,中医认知方式是一种宏观性闭箱式思维,中医学是一种闭箱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提出开箱式思维和闭箱式思维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医认知方式和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的探讨.整体上,中医认知方式是一种宏观性闭箱式思维,中医学是一种闭箱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从中医学和西医学体系对变应性鼻炎疗效进行分析比较.西医学主要不足: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案的公理化,缺乏关注病前状态,缺乏整体观.中医学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形神合一、辩证理念.中西医学均存在优势和不足.中西医学结合是今后诊治变应性鼻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中的“证”包含着对疾病、药物及体质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认识,关于病及体质失衡的知识是构成证的两大基本内容;现代医学是一种暗含所有人体质都相同的简化理论,在现代对疾病认识的基础上,从疾病与体质相互作用角度来研究人体与疾病,可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弥补现代疾病理论的不足,是现代疾病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整体调节过程.运用一种全新的整体思维模式描述近视发展中整体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合理推论近视发展的整体调节机制,使人们从整体上了解近视的产生-发展-稳定机制.通过对视觉系统整体调节方式的研究,使我们突破了以往孤立看待组织和疾病的传统观念,而更加注重整体调节方式的调整,这将成为我们及早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病机”一词出自《内经》,根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认为病机乃疾病及其征候产生的机理,重点在于指出病证同病邪、病性、病位的内在联系。它是从整体上和动态中对患病机体所呈现的病理状态和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是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所有证侯(症状、体征等)的基础上,对疾病  相似文献   

15.
反思"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中医、西医的特点及缺陷1 1 中医的特点和缺陷。中医是在总结医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以整体综合的观察方法 ,在不干扰原有生理病理状态的情况下 ,借助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 ,探讨人体一般反应性问题 ,形成的高度概括的医学理论。它在整体上和原则上客观地反映生命运动的规律性 ,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对药物作用的认识 ,都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 (矛盾 )的整体观念。中医的最大长处 ,在于不是单纯着眼于病变局部或者只着眼于祛除病因 ,而是着眼于机体的整体治疗。疾病是由于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整体反应 ,通过“望、闻…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治病求本的系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是自然物质的存在形式 ,要素、结构、功能、环境是规定一个完备系统的必要条件 ,系统观要求在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中 ,动态地、系统地考察对象。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亦须把握疾病系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决定最佳目的 ,实现最佳控制。1 求本的整体性原理 :知本求本 ,注重了解并遵循天地阴阳变化规律 ,人体阴阳变化规律 ,以及人体阴阳与天地阴阳的相应关系。强调疾病要素间、疾病与人体系统、人体整体与外环境的时空变化保持动态联系 ,归为阴阳一体 ,反映了整体观的深层本质 ,即求本的整体性原理。2…  相似文献   

17.
认知老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老化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年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2)变异性研究。介绍了以系统整体观为指导的柏林老化研究(BASE)和美国MacArthur成功的老化研究,老化变异性研究既涉及工作记忆、加工建构、自我效能等,心理因素,也涉及社会、经济和生理因素。最后提出今后认知老化机制的研究应加强学科间协作和充分利用新的理论与方法,并开展纵向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学及其与热力学的关联分析角度来认识亚健康的现象和实质。“整体观念,以平为期”是中医学与热力学共同的理论基础。亚健康是人体处于“无序”的熵增状态,亚健康的干预就是人体从外界吸收“负熵流”,降低系统紊乱度,从而达到新的有序状态,恢复健康。亚健康状态可以用热力学基本状态函数刻画,运用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和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可构建基于热力学的亚健康诊断方法,进而为亚健康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心肾相交论”是瑶医药理论的脏腑生命观,心主要的功能是主宰其他脏腑的生理机能,对人的心理活动也进行调节;肾是气血化生之根源.如果心功能受损,那么其调节作用减弱,瑶医的整体观内涵得不到体现,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属性就不复存在,人体就会进入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肾,瑶医学认为人的出生、生长、发育和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是肾“气化”功能由盛到衰的自然过程.“心肾相交论”强调心肾功能的正常是人保存生命最基本的前提.通过探讨“心肾相交论”的学术思想,用以指导临床医疗实践,提高对瑶医药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心肾相交论”是瑶医药理论的脏腑生命观,心主要的功能是主宰其他脏腑的生理机能,对人的心理活动也进行调节;肾是气血化生之根源.如果心功能受损,那么其调节作用减弱,瑶医的整体观内涵得不到体现,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属性就不复存在,人体就会进入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肾,瑶医学认为人的出生、生长、发育和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是肾“气化”功能由盛到衰的自然过程.“心肾相交论”强调心肾功能的正常是人保存生命最基本的前提.通过探讨“心肾相交论”的学术思想,用以指导临床医疗实践,提高对瑶医药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