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尽管历经50年的系统临床实践,但迄今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或权威性描述.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用中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西医学、或用西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中医学而产生的不同于中、西医学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医学科学;其外延应包括整个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研究作为中医学研究中的一次观念和思路的转变,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但是,中西医结合存在一个局限,即很多研究限于具体、局部、微观的治疗经验和技术上的协作、改进,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在理论方法上有机结合。其原因除了在认识上仅重视中医经验而忽视其理论内容,在方法上忽略中医学的整体性特点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将中西医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的特征作为衡量判断其科学性的对照参考系。其结果导致两个极端现象:一方面注重借助现代科学手段而忽视中医药理论特点,从而以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西医学模式评价中医学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无视中医学自身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西医结合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中西医结合,最大的困难首先是概念上的为什么中西医学分别具有不同的理论形式,为什么在对医学研究的共同对象———人体的研究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理论形式和认识方法,为什么直到今天中西医学仍然具有这样大的差别,中医学与西医学的结合能否实现,能否形成一种新的医学体系———中西医结合医学,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大的困难首先是概念上的。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引进了当时的哲学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等,建构了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形成了以阴阳、五行等为论理方法,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象…  相似文献   

4.
走出哲学后的中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哲学后的中医学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10012)侯公林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09)沈浪泳一、引言有关中医学的理论问题,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医学界争论的重要话题,西医学在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以后,由于新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介入,使其理论和技...  相似文献   

5.
走出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误区──兼论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山东省针灸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14)陈少宗一、无法逾越的鸿沟──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个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几十年来,对传统中医学的现代化研究,大都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的手段或方法来验证其...  相似文献   

6.
中医的理论主导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学是以唯象论为主导当今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必须承认它自身的学术价值以突出其理论特色为前提。因为中医学不但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中华智慧科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的认识论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内经》所谓“候之所始 ,道之所生”已升华为纲举目张、博而返约的理性概念的具体———即以科学的抽象概念演绎证候、脉象、藏象经络的唯象认知方式是中医学更高学术层次的理论特色。它早已确立了自身价值观而区别于西医学。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 2 0世纪 80年代即提出“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 ,而这…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其医学内容包含了中医学、少数民族医学和巫医。清代初期由于战争和封禁政策的影响,黑龙江医学十分落后,缺少专门的医生,而萨满跳神和叫魂的巫术十分盛行,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清代前期向黑龙江地区遣放犯人戍边垦荒,尤以宁古塔和卜奎的流人为多。这些流人为黑龙江带来了中医学,带动了黑龙江中医学的发展,使医学渐渐从医巫混淆的状态中走出来。19世纪末,黑龙江省开始出现教会医院,陆续兴办西医院和诊所。在伍连德防治肺鼠疫成功之后,西医在黑龙江省立稳了根基,并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  相似文献   

8.
科学主义的尴尬与中医学的多向度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近50年的中医现代化研究暴露了科学主义试图消解其他向度存在的独尊倾向,而经络实质研究、证客观化研究等方面的失败,宣告了科学主义并不是解决中医学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科学主义所遇到的这种尴尬局面表明,中医学应该有多种向度的发展,除了现代化研究这一模式之外,至少还应当有两种向度的存在,即原有形态的传统中医学体系应继续存在下去,传统中医学在技术上与西医学的结合应当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从中医学和西医学体系对变应性鼻炎疗效进行分析比较。西医学主要不足: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案的公理化,缺乏关注病前状态,缺乏整体观。中医学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形神合一、辩证理念。中西医学均存在优势和不足。中西医学结合是今后诊治变应性鼻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有趣的医学比喻咸宁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437100)范杉,马云芳很多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生动、形象、有趣的医学比喻术语。本文试列举一二以飨读者。医学比喻现象涉及到医学的各门各科。如中医学的“如盘走珠、如刀刮竹”;放射诊断的“爆米花样...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中医学和西医学形成了两种医学并存的局面,中医学的有效性,其整体辨证的理论,和西医学的还原分析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的特点,互补短长,在防治疾病方面,西医重病毒细菌,中医重病人整体,人体的复杂性需要从多方面的观点来综合分析。中医学关于邪正消长、正气(免疫力)盛衰、使病邪无害化(带毒状态)、维持体内阴阳平衡(自稳态)的理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无不和加强正气、增强免疫力有关。中草药、针灸、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从中医学和西医学体系对变应性鼻炎疗效进行分析比较.西医学主要不足: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案的公理化,缺乏关注病前状态,缺乏整体观.中医学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形神合一、辩证理念.中西医学均存在优势和不足.中西医学结合是今后诊治变应性鼻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汇通是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在以传教为主的同时,将西方医学知识传入中国。西医的传入使得国内一部分勇于接受新知识的中医学家开始注意到中西医学的不同。他们从主体上肯定中医学,主张吸收西医学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西医学汇通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和研究。详细论述了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的传入以及伴随出现的中西医汇通思想的萌芽,为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发展史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学体系:差异大于同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差异是历史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中西医学形成的轨迹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两种不同体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三焦六经、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七情六淫、辨证论治等,构成了中医药理论的主要框架,也构成了与西医学体系的差异。中医学分析事物本质的观察、归纳、推理、思辨的过程,不同于西医学观察、实证、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医学在发展的每一阶段,除吸取当时的医学知识外,还吸取了哲学以及其它多学科知识,而西医学的发展则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两种体系之间的差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跨世纪发展的思考编者按:面临千年之交,传统中医将何去何从?若能发展,又当如何走下去?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关系究竟怎样?……所有这些,不只是高层决策者所关心、中医界资深专家教授所思索的,更是年轻中医所热衷讨论的话题。鉴此,上海中医药大学医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6.
1树立实事求是的教学思路 就临床教学中的几种不很正确的医学观加以探讨: (1)西医能解决一切问题.西医学容易被人接收,很多人认为西医能解决一切问题.稍有一点临床经验医生都会知道,即使西医已发展到基因水平,还是有很多疾病,没有好办法,即使一些很简单的疾病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医研究视角之我见——兼与常存库教授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学是人类在各自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风格的医疗知识,在中医研究中如何认识中医的科学性一直是众多学者反复思考的问题.倘若从多元文化观和方法论的视角出发进行视域转换,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审视中、西医的关系,我们就不会被囚禁于中医科学性的圩垸.这对于重申中医学当代价值,保证其健康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1 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价值与基础无论何种医学 ,无论用何种语言与方式表述其技术方法与理论 ,它的生命活力在于疗效 ,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价值与基础 ,2 0 0 0多年来一直是建立在优越的疗效基础之上的。 2 0 0多年之前 ,中医学在中国汉民族领域乃至世界医学界一枝独秀 ,其治疗范围覆盖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疗效获得世人肯定。2 0 0年后的今天 ,西医学迅速发展并进入中国 ,其明确的对因治疗 ,精确的给药量 ,便捷的给药途径 ,严谨的手术方式 ,使中医学在诸多医学学科之内退居其次 ,甚至退出这个学科。但人体存在这一自然现象 ,是人类自己尚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19.
理学理气论对后期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理学的启导,后期中医学强调对医理的研究.但是由于中医学与理学属于不同的两门学科,二者在深层上对理气的理解是不同的.医学所探讨的理是医理、人体生命科学之理,而理学所探讨的理主要是道德之理、社会之理.由于理学的价值立场,在理气观上存在着褒理贬气的倾向;而中医学恰好相反,是重理宝气.在理气关系上,中医学继承了朱子的理气不分先后论,主理气合一之学.朱子的理本论在认识论上发展为中医学对理的重视.在学理上中医学重理宝气,理气并重,而理学的褒理贬气导出的伦理学上的理欲之辨对中医的养生、发病与治疗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养生与养德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跳出中西医之争看医学——论医学之“道”的不足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医学中的一些“形而上”问题进行比较研究,认识到主流医学在这些方面有欠缺,生物学规律不完全就是物理学规律的翻版。适当保持生物学与医学的多元性并非蠢举,在人与自然、心与身以及其他一些医学问题的认识上,主流医学宽容而谦虚地兼容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一些有益思想,也许是医学发展之幸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