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玄中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但并不是北魏净土宗祖师昙鸾创建的,也不是昙鸾专门为传布净土宗教义而建造的。本文对一些论著中关于昙鸾始建玄中寺及专门为传布净土法门建造玄中寺的记载及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昙鸾(476-542年),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人,北朝五台山高僧,他精修净土,多有阐发,为佛教净土宗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当时就有“神鸾”之称,后世僧人亦奉之为净土宗祖师,其净土思想在中国佛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昙鸾的净土思想作些探讨,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昙鸾葬地考     
净土宗祖师昙鸾于东魏兴和四年(542)卒葬于“汾西大陵文谷”,即今山西省文水县境内。千百年来因战乱破坏,墓址早已湮灭不存。本世纪20年代以来,中外不少学者根据历史记载对昙鸾墓址进行了艰苦的寻访工作,可惜都未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田瑞先生提出昙鸾墓址应在今文水县文倚村的论点,本文作者提出昙鸾墓址应在文水县文谷口北峪口村高僧崖下的论点。本文即试图从地名学、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将两种论点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定昙鸾墓址应在文谷口的北峪口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五台山地区净土宗的特色,指出了中国佛教的净土宗当是形成于唐代,而五台山高僧昙鸾实际上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祖师。同时,本文还指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旅行家、佛学家、唯识宗初祖玄奘大师也曾去过五台山,瞻谒文殊圣地,传播唯识思想和弥勒净土教旨。  相似文献   

5.
温金玉 《法音》2002,(5):9-16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法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为一宗。玄中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横流中华大地之滥觞。日僧法然、亲鸾依善导一系更创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由此,玄中寺成为中日  相似文献   

6.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为神鸾。他根据中国的国情,把印度佛教的净土思想,进行解释、发挥,创造出中国的净土思想,为以后净土宗的形成奠定基本的理论框架。中国净土宗传到日本后,昙鸾被日本佛教的净土宗及净土真宗视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  相似文献   

7.
善导在昙鸾、道绰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备的净土理论及仪轨,创立了净土宗,开创了唐代"净土法门"的昌盛局面。净土教仪随着中国佛教的东渐而传入日本。因此,日本的净土宗尊称善导为"祖师"。善导一生潜心弘法,著书立说,主持雕造了龙门石窟卢舍那像群雕,从而为中国的佛教艺术增添了灿烂的篇章。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杨笑天 《法音》2006,(12):38-39
10月27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日本佛教大学共同主办的,以“中国初期净土教研究——以慧远、昙鸾为中心”为主题的第11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四条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9.
理克 《法音》2009,(5):26-26
交城石壁寺者,四周石壁拱立,背倚峰峦,清幽绝尘而向阳,北魏延兴年间由昙鸾祖师创建道场,并有道绰、善导继承发展,由此净土宗流布海内外。今盛世昌明,旅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法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为一宗。玄中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横流中华大地之滥觞。日僧法然、亲鸾依善导一系更创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由此,玄中寺成为中日两国佛教徒共同崇奉的净土宗祖庭。述说玄中寺就不能不论及中日净土宗交流,而谈玄中寺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自然又不能不说到赵朴初老人。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也是赵朴初会长逝世两…  相似文献   

11.
昙鸾(476—542年)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人,北朝五台山著名高僧。昙鸾发挥了阿弥陀净土思想的蕴奥,奠定了后世净土佛学的基本教义,从而成为净土宗的开山祖师。关于昙鸾的净土信仰思想,笔者已有详论,始不赘言①。值得注意的是,昙鸾十四岁出家,直到五十岁才崇奉阿弥陀净土,那  相似文献   

12.
玄中寺莲宗三祖师报恩法会隆重举行本刊讯1997年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净土宗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报恩法会在千年古刹玄中寺隆重举行,省内外高僧大德、檀越信士千余人,云集祖庭,追忆祖师恩德,共伸祷祝之忱。玄中寺座落于距山西太原60公里处的吕梁山脉...  相似文献   

13.
净土法门实似论佛日净土法门,乃数一部大乘经所一致指示。从印度马鸣、龙树、世亲等菩萨,到中土慧远、昙鸾、智、善导、窥基等祖师,莫不赞叹弘扬。集隋唐佛学大成、被清朝雍正皇帝誉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的五代水明延寿禅师,称扬净士法门“千妥万当,不容拟议”,博...  相似文献   

14.
昙鸾(476—542),雁门(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人,少年时于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住锡于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梁武帝萧衍誉之“肉身菩萨”(《续高僧传·僧达传》),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尊之“神鸾”(《续高僧传·昙鸾传》)。昙鸾是中国净土宗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把印度传入的影响并不大的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发挥、改造为中国式的净土理论。他创二道二力之说,以靠自力修持成佛的佛教其他各派为难行道,而以仗他力(佛力)成佛的净土法门为易行道,从而为净土法门争得独立的地位;论证阿弥陀佛本愿力可靠,往生净土是真,一切人皆可往生净土成佛,从而大开佛国之门;强调持名念佛的方法,简捷方便,从而人人可行。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15.
佛教入华,约在西汉之末,势力始盛当在东晋之初。其时经典传播未广,学者理解未深。自陈而至隋唐,中土佛学大成。法朗、吉藏、昙迁、玄奘开三论、法相之学;智首、道宣,道信、弘忍光大律宗、禅宗;而昙鸾之于净土,智颚之于天台,智俨之于华严,信行之于三阶,金刚智、不空之于密宗,俱开隋唐之大宗派。魏晋以来南北佛学风格殊异之势至隋唐而综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北朝时期,宗教界流传一个佛道相诤的故事。北魏昙鸾法师,往梁朝勾容山(今江苏勾容县茅山)访问道教华阳隐居陶弘景,请求长生之术,弘景赠以仙方十卷。昙鸾回到北方,路经洛阳,恰遇印度来的大翻译家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于是问流支佛教中有无长生不死之法,胜过东土仙经否?流支说:“此方何尝有长生之术,纵使长年,少时不死,但终久脱不了轮回三界。”乃授之以《观无量寿佛经》。昙驾顶礼接受,当时把十卷仙方用火焚烧,专心研学《观经》,到汾并各地弘扬净土教义,广集徒众,成为净土宗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7.
净土真宗的祖师亲鸾是日本史上首位公然娶妻在俗的僧人。面对显密教团对女犯的攻击,教团内部自古有《亲鸾梦记》一文为据。此文以行者宿报设女犯,我成玉女身被犯,一生之间能庄严,临终引导生极乐为中心的观音指点论将亲鸾的带妻神化,从而赋予其破戒高度的正当性与权威性。《亲鸾梦记》不仅起到了美化亲鸾、重塑祖师形象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成为了真宗正统化的理论依据及在家宗风的源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净土宗史上,长期以来一直以慧远为创宗初祖,然而反观净土宗,我们会发现昙鸾—道绰—善导系所倡导的持名念佛才是中国净土宗广大信众所坚持的修持方法与立宗基础。中国净土宗发展的理路与承继的血脉,是沿着由昙鸾开创、道绰继之、善导集大成的持名念佛一系而发展的。但昙鸾、道绰一直被排除在传统的净土十三祖之外,本文将从净土法门立宗之基础对这一问题作一梳理与检讨,提出净土宗十五祖之说,试图正确处理宗教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菅原长老圆寂的消息传到山西玄中寺时,同菅原长老有着特殊感情的玄中寺僧众异常悲恸,于2月22日给菅原钧先生发去唁电,表示深切慰问,并于24日起在寺内启建念佛法会三日,以斯功德回向长老高登莲位。营原长老毕生阐扬昙鸾、道绰、善导三师所倡导的净土教义,多次组织佛教代表团参  相似文献   

20.
世亲《往生论》说弥陀净土超越三界并且不摄受二乘种姓,这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所说极乐世界有无量声闻众相违。昙鸾会通二者,认为极乐净土不生二乘种姓,但不拒绝他们居住于此,望月信亨认为昙鸾之释有违世亲原意。智顗与唯识家以净土所居众生的类别为依据,将弥陀净土判为变化土,显然浅化了弥陀教的意趣。除此之外,关于释迦佛于秽土成佛的讨论,也需回归到对净土判释的反思上。本文通过分析几种较有代表性的净土判释观点,归纳不同依据所蕴涵的佛身观,从而厘清净土判释所涉及的维度,并从大乘佛教共举的“法身佛—法性土”思想切入,解读华藏净土与十方净土的总别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