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崇仪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74-74
今年6月30日—7月3日,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的第六届施密特神经科学,讨论会举办了第二届“哺乳类中枢神经系统内移植”国际专题讨论会。来自美国、瑞典、加拿大、荷兰,西德、中国、英国、墨西哥、瑞士、日本、意大利、波兰、法国、匈牙利、以色列、西班牙、丹麦、澳大利亚等十八个国家的神经科学家约500多人。全体大会上有三个综合报告;(一) 治疗巴金森症的新方法;(二) 免疫学和血脑屏障;(三) 神经回路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全体大会上还宣读了五个方面的专题论文(共33篇):(一) 巴金森症:临床的和临床前晦研究(13篇);(二) 营养的机制(4篇);  相似文献   

2.
第一届佛教和民族文化国际会议于1984年10月10日至15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科学会堂举行。这是一次重要的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是在印度政府的赞助下,由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印度哲学研究会、印度历史研究会、印度佛教研究国家顾问委员会、印度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其他文化机构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哲学界于1983年10月4日至8日在滁县地委党校召开了第二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安徽大学哲学系和滁县地委党校联合发起的。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本省各单位的哲学工作者95人。会议收到论文、资料53篇。这次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二三方面的问题:(1)真理的定义和本质属性问题;(2)真理的相对和绝对的问题;(3)真理和谬误是否相互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美学研究会于1983年9月25日在南昌举行“美学与自然科学”专题讨论会。省、市大专院校教师、文艺、宣传工作者以及来自各地区的美学研究会成员参加了讨论会。与会者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运用自然科学成果来研究美学的意义;(2)哪些自然科学成果适用于研究美学;  相似文献   

5.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上海市哲学学会、复旦大学哲学系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于4有24日至27日在复旦大学召开。 会议讨论了如下三个问题:(1)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2)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实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形态。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亚细亚的生产方式问题)是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这个问题也是国内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较为关注的问题。这次讨论会在前几年讨论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现将会议讨论情况作一简介。 一、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 黄克剑认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问题,我  相似文献   

8.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浙皖两省38家企业与6家引进主管单位的现场调研与测评,就新技术引进决策的信息特征与结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新技术引进决策的信息包含八个主要因素:(1)职工状态信息;(2)决策者特征信息;(3)决策关系信息;(4)决策参与信息;(5)组织气氛信息;(6)目标与技术信息;(7)配备条件信息;(8)经济分析信息.它们在更高层次上形成组织心理、技术经济、决策者与关系三个信息模块.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上述决策信息的结构关系及其认知加工特点,并提出新技术引进任务的决策心理辅助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全国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于1986年2月20日至25日在吉林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吉林省哲学学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发起,并得到了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大力支援。参加会议的有170多名理论工作者。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会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集中讨论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对象和体系;(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三)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将会议和论文中有关以上问题的主要观点从两个方面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印度哲学大会(以下简称印哲大会)自成立之日起似乎就成了一个总结印度哲学界每年工作的组织。它的成立(1925年)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所激发的科学、文化、社会各界爱国知识分子的复兴有着直接的联系。印哲大会第一届年会的组织者是著名的印度哲学家、后任印度总统的加尔各答大学教授S.拉达克里希南,当时他就以二卷本著作《印度哲学》(1923年)而名闻遐迩。第一届年会视为骄傲的是杰出的印度诗人和思想家R.泰戈尔担任了此届年会的主席,他是东方国家中第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此届年会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奠定了这个全印哲学组织活动的基础,宣告了印哲大会的成立。此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9,(3)
《因明新探》该书收入全国首次因明学术讨论会(1983)的论文和译文共22篇,主要探讨了四个专题:(1)关于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的历史总结和评价;(2)因明、名辩和逻辑三大系统的比较;(3)因三相的性质和意义;(4)因明和佛教的关系。其中  相似文献   

14.
罗宾德拉那特·泰戈尔(1861—1941)是当代印度最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哲学和社会理论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本质上所固有的种种特征,在南亚次大陆各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一部分知识分子中也有过不同的反响。泰戈尔曾访问过我国;他十分珍视我国古老的优秀文化,热爱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和压迫进行了无情的谴责。他对我国人民的友谊,赢得了我们的尊敬。本文试对他的哲学和社会思  相似文献   

15.
学校危险和保护因素与初中生偏差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校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初中生的偏差行为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1739名初中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学校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及其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校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分别与初中生偏差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2)学校危险因素得分随年级升高而增长,保护因素得分随年级升高而降低;(3)“偏差行为榜样”、“教师的支持”、“知觉到积极期望”是对初中生偏差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三个学校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永鑫  周广亚 《心理科学》2008,31(2):471-474
应激、倦怠和抑郁是职业健康心理学中三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为了对三者的关系加以明确的考察,本研究利用大一学生生活事件问卷、简式倦怠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在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对230名大学新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应激(主要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倦怠和抑郁是三个可以相互区分的心理学概念;(2)无论是在横断考察还是在纵向分析中,日常琐事都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变量;(3)无论是在横断考察还是在纵向分析中,日常琐事都是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4)无论是在横断考察还是在纵向分析中,倦怠都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变量;(5)倦怠能够(部分)中介日常琐事对于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将考试作弊看成是一种风险决策的结果,探讨他人作弊对自己作弊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采用情景实验和问卷调查考察他人作弊、社会损失、自尊、self-esteem与自己作弊之间的关系,发现:(1)社会损失在他人作弊和自己作弊之间起中介作用;(2)自尊负向调节社会损失与自己作弊的关系;(3)self-esteem对社会损失与自己作弊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学儿童问题行为、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池丽萍  辛自强 《心理科学》2003,26(5):790-794
本研究以246名小学三至五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问题行为、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结果发现:(1)儿童的外部问题行为、社会喜好、社会影响及孤独感均存在性别差异,内、外部问题行为和孤独感均存在年级差异;(2)儿童内、外部问题行为对其孤独感的影响方式不同:外部问题行为通过社会喜好和社会影响两个中介变量实现对孤独感的间接影响,其直接作用不显著,内部问题行为则直接影响儿童孤独感;(3)不同社会地位儿童的问题行为和孤独感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对445名虚拟社区成员及与其比较亲密的其他社区成员进行调查,探讨了虚拟社区感的三个维度(成员感、影响力、沉浸感)对成员知识共享意图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成员感对成员知识共享意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影响力和沉浸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虚拟社区公民行为是成员感对成员知识共享意图作用的中介变量;(3)自我效能感在成员感—虚拟社区公民行为—知识共享意图关系中不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了自考生自我概念及其认知风格与学业求助态度和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性别与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之间呈现显负相关关系;(2)自我概念与学业求助态度、学业求助行为之间呈现显正相关关系;(3)场依存性与学业求助态度、行为之间不存在显相关关系;(4)自我概念对不同性别自考生学业求助态度及其行为的影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