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种观念,源于形而下的生活经验的累积形成的对于世界的认知,先秦儒家智者将其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成为天道观的核心。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使天道之"化"贯通于人道,因而"化"之观念在人道这个层面重在教化。无论是天道还是人道,化之根基都本于"诚",正是"诚"之贯通使儒家"化"观念统摄宇宙人生,而化的最高境界在天道可谓之"神",在人道则是"参",即人通过教化重回天地人共在的场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夏商周三代国家时期,神道与人道关系从民族文化层面上升为国家体制层面,夏、周两朝重人道而轻神道,商朝则重神道而轻人道,但最终神道向人道转化。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大变革,神道衰微,人道昌盛,中华民族文化从宗教体系转换为人文体系,形成哲学世界观以及社会文化体系,无神论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从此中华民族文化成为一种具有理性思维的世俗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内容庞杂,糟粕精华并存。现代女性伦理与礼仪建设应当摒弃其中维护男性特权,束缚女性人身自由的非人道性的糟粕,承继其中具有现代价值的精华,从而建立人道、文明、科学的现代女性伦理与礼仪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人道化是一项促进人幸福的任务。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保证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以及使人达到人道化。这项任务包括解决许许多多领域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人口增长、环境、资源、饥饿和贫困、和平、团结、家庭、学校、劳动条件、药物和酒精的滥用、犯罪行为、恐怖主义、精神病以及某些人无人照管等等。关于形势人道化的情况是不好的。根据美国去年的报告《公元2000年时的全球》,各国在人口增长、环境、资源、饥饿和贫困等问题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远远落后于必不可少的东西;因此,痛苦和贫困在增长,而世界性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大,解决起来更加困难,费用更加昂贵;是否能够以及如何  相似文献   

5.
在苏格兰启蒙思想当中,存在着对现代社会的双重想象:这既是一个商业社会,也是一个文明社会。一个"文明和商业的社会"不是商业关系的简单扩展,维持这一社会的伦理也不仅仅是正义,现代人之间并不是冷漠的,相反,他们彼此之间更为人道或更具同情之心。苏格兰人一方面肯定并强调了商业对文明的巨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仍然呈现了"文明社会"与"商业社会"之间的差异和张力:文明乃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商业繁荣的产物;而且商业社会存在着一些背离文明的倾向,如商业社会的劳动分工导致劳动者的野蛮化,商业精神也可能渗透并侵蚀其他社会关系。借助"文明"概念,苏格兰人得以在接受或拥抱商业社会的同时,获得一种对商业社会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批判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文明自发端时起就有对现代性的批判、对科学的批判和对文明的批判如影随形地相生相伴.可是,这些疑虑并不能改变事物的进程.但它们还是一再对进步的人道化起到作用的.只是最近几十年来,一种对现代的严肃反思才开始出现.之所以说它严肃,首先是因为它在原则上不是质疑现代,而是意识到我们有哪些东西要归功于现代.的确,这种"后现代的"思维甚至要去捍卫现代的成就,反抗现代某种自我扬弃的倾向.当然,这种后现代的思维摆脱了仅仅利用现代本身的概念和范畴去反思现代这样一种束缚.它相信,现代的成就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拯救,如果这些成就较之现代更为深入地扎根于人类天性之中的话,而这是现代无意做到也无法做到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道德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世纪开始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是和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密不可分的。它带来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和道德嬗变。它使业缘道德取代血缘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中心 ,并通过交换行为和交换价值促进道德发展和更新 ,还进一步确立了竭诚服务的社会理念。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是现代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初期以来,一方面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在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推动下.在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潮流中形成了抽象化的潮流,并演化形成了抽象艺术的众多派别。一大批美术家参与现代设计的革新运动,随着包豪斯学院的建立,他们成为现代设计美学的先驱和导师,为现代设计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推动力,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暂行条例(草案)(建议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安乐死行为,依法施行和管理安乐死,促进死亡文明建设,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安乐死即安乐地死亡。安乐死是优化的死亡状态,即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的死亡过程进行调节,解除死亡痛苦,使死亡状态安乐化。第三条 安乐死基于人道原则,以解除死亡痛苦为唯一目的,维护公民的死亡尊严。第四条 安乐死是死亡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人类自身生产文明化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公民应当树立科学的生死观,崇尚文明死亡,反对和消除死亡愚昧和愚昧死亡。第五条 公民有享得安乐死的权利。第二…  相似文献   

10.
儒家道德哲学以"生"为主线演绎了其内在逻辑:首先由人对天之生德的觉识确立天道,使天道成为人道的根据和法则;再以仁德配天之生德,此乃人道;最后实现从人道到天道的超越,达到天人合德,即合外内之道。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早期以来,泰国佛教传统日益遭受到西方文明和现代性的巨大冲击。如何重新塑造自身作为佛教徒的文化身份成为现代泰国公民的一个重要问题。佛使比丘(Buddhadasa Bhikkhu)对佛教与世俗生活的关系、佛教与政治社会的关系、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创造性地解答,一方面为现代泰国公民-文化身份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也仍然体现出公民与文化身份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儒学遭遇到空前的危机与严峻的挑战 ,也面临着重建与复兴的历史机遇。百年儒学演进及儒学研究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在“古今中西之争”及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中 ,儒学并没有“博物馆化” ,儒学的命运大致经历了受到怀疑、批判、解构、重新诠释后成为现代思想学术形态 ,或获得创造性转换 ,以至汇入多元的世界文化大流之中的历程。 2 0世纪与 2 1世纪之交 ,儒学不仅是“文化中国”、“全球伦理”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 ,也是“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 ,对 2 0世纪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既是历史性的课题 ,也是一项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维希留是通过速度来分析现代社会逻辑及其破坏性后果的社会批判理论家,他提出了原创性的"速度学"。在这种速度学视角中,工业革命乃是一场速度革命,文明由此进入了追逐加速度的竞赛,使得现代性成为一场为最终的战争而进行的后勤准备。在这一语境中,速度技术不仅造成了时空压缩并破坏了世界的真实维度,而且消灭身体经验的丰富性,使人的感知去现实化以及生存体验虚假化,从而陷入了"速度虚无主义"境地。同时,通过事故分析,维希留认为意外是技术的本质,不断加速的技术势态和自动化趋势使人类面临着"整体灾难"的风险以及生存恐慌。维希留的速度学揭示了人类在加速度语境中面临的深层异化,深化了马克思至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社会批判,亦拓展了技术哲学研究的视角,对于理解今天高技术创新及其文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先秦传统天命观统摄着祭天、祭祖基础上的人道———宗法礼制。荀子以天人相分的新命题,使传统天命观中的"天"裂变为统摄自然规律的"天道"和统摄社会规律的"人道"———礼、法,最终在更广阔的宇宙论层次上使"天道"与"人道"统摄于"道"之下。他把人与自然关系建立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从而否定了天命,肯定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然而在荀子所谓的"人道"中并没确立社会个体的主体价值的平等性,而是被束缚于那个时代的宗法等级之下。由于荀子的儒家立场和圣人本位,致使他在为学的态度和旨归上把"道"最终统摄于人道———礼、法之下。荀子"道"的超越性与"人道"的保守性纠缠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网络”成为当今世界热点话题之际,中国正在现代化的旅途中迈步前行,当西方社会后现代思绪甚嚣尘上的时候,我们还在现代性的生存境遇中耕耘劳作,在共时性的生存境遇中,中国要面对各种历时性思潮的冲击,在跨世纪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态势下,我们既要受到西方传统工业文明思想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又要接受新经济思想的启导,更要依仗自身的经济基础与现实文化底蕴,进行创新性的社会改造运动,力争在未来的世纪里使中国成为世界多极化体系中最具实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方。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伦理道德中的优秀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蔚 《现代哲学》2001,(3):112-114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面对现代西方文明,我们对其内核——伦理精神进行分析,力图掌握现代西方文明进程中伦理价值观念的嬗变踪迹,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优秀的道德因子,为我国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注入新的活力因素。  相似文献   

17.
理性的异化与现代文明的极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理性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是当代哲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 2 1世纪开始之际 ,现代文明的发展在空前地加速 ,因而人类理性与这种加速态势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本文拟从理性的异化与现代文明的极限之关系这个角度来探讨此问题。一、理性 :现代文明的催化剂所谓现代文明也就是以工业化为依托的文明 ,即工业文明。尽管现在已有后工业化时代的信息文明之说 ,但其以工业化为依托的性质并未改变。历史表明 ,现代工业文明之所以崛起并迅速取代传统的农业文明 ,其直接的推动力是人类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没有 1 8世纪中期对蒸汽…  相似文献   

18.
秦际明 《哲学动态》2023,(10):85-96
中国诠释学的建构源于现代中国学术思想中的意义焦虑,即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我们应如何看待中国经典中所展现的思想文化传统。余敦康、景海峰、李清良等学者认为可以借鉴西方诠释学的理论方法来建构中国诠释学,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将中国经典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揭示出来,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中国文化的建构作用。洪汉鼎、傅永军等学者则力图借助西方诠释学使中国经典中的传统思想经过哲学化后进入普遍的世界哲学,融入其所理解的现代性。二者对哲学普遍性的理解存在根本差异。从20世纪所流行的现代化思潮转向比较视野下的文明论是中国当代学术界的重要趋势。中国诠释学的建构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但诠释学本身不是思想表达的主要理论形式。中国话语的当代建构有赖于对文明结构的深刻把握,而诠释的技艺是促成此项思想创造的有力工具。因此,无论是弘扬中国传统经典,还是将中国传统经典作现代性转换,事关思想本身,而非诠释学理论所能负载的使命。中国经典诠释如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思其普遍性的文明意义,是现代中国经典诠释学建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把握城市整体文明建设的着力点赵继伦如何把握城市整体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影响城市整体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现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确立现代城市文明的科学涵义及指向范围,使其成为深刻而又全面的城市领导者的意识和广大市民的普遍化意识实际调查结...  相似文献   

20.
<正>慈善思想与理念、慈善活动与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公益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四大文明体系中,中华文明体系儒家与道家"仁者爱人、救人危急"的积德观念,印度文明体系中佛教"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慈悲情怀,西方文明体系中基督教"博爱济世、公平正义"的慈爱思想,伊斯兰文明体系"敬主爱人、尊圣行善"的仁爱理念等,虽表述不同但义理基本相近,都讲求的是具有人类普世意义与社会价值的人道理念、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