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制度。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清真寺内的教育,而具有中国私塾教育特色,且充分凸显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一、教育模式的"中道"精神。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创办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形式,它对于经学人才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一、开创伊斯兰教育的新时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伊斯兰教育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的伊斯兰教育,是在继承中国伊斯兰教育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的当代院校教育与伊斯兰传统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学院教育。在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伊斯兰教界知名人士和老一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的经学思想在其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属于外来宗教的传播,“番学”的经学教育方式并未产生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明代以前的经学是如何传承无从查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实存在的状况可以进行推断,明嘉靖时期的胡登洲之前中国已经存在一种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方式,或许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4.
古朴的教学方法成功的教育实践——中国穆斯林的宗教教育概述马忠杰张广麟中国伊斯兰教育是中国穆斯林的宗教教育。其主要内容是信仰与价值观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伊斯兰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使穆斯林思想、人格升华的重要措施。据文字记载,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起源于十六世...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的纽带。维吾尔族作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历史上,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不仅是维吾尔族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推动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要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就必须要理清与伊斯兰教发展相关的各个因素:一是经济因素,二是教育因素,三是管理因素。这样才能对伊斯兰教的整体有较全面的  相似文献   

7.
<正>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话语体系,是指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目标、理念及表达方式共同建构起来的体系。从《经学系传谱》来看,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目标就是经师的培养、经书的引入与阐扬,培养教门意识。这些内容有助于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一、经师的培养有助于穆斯林与主流社会的沟通从明朝开始,除信仰之外,内地穆斯林的建筑、姓氏、语言、婚姻、服饰等方面,更具有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那么,内地穆  相似文献   

8.
<正>明代中后期,是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中国穆斯林学者发起的经堂教育、以儒诠经等运动,促进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会通,为伊斯兰教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实践经验。一唐宋时期,来华蕃客及后裔除少部分在官学接受教育外,其余多在专为蕃客设立的教育机构“蕃学”中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开创者、传统经学的奠基人胡登洲太师诞辰500周年。胡登洲创立的经堂教育逐渐形塑了中国伊斯兰教,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数百年来,经堂教育培养了一代代本土经学人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学派,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在教育方面走过了经堂教育———学校教育———专业学院教育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育体系。如果从16世纪中叶经堂教育出现算起,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一直到14世纪,中国境内的清真寺...  相似文献   

11.
清真寺楹联是一种以中国化民俗方式实现的文化融合。清真寺楹联的传承发展、布局搭配、联语用词等,成为伊斯兰中国化发展和阐扬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种鲜明标志性载体。  相似文献   

12.
清真寺楹联是一种以中国化民俗方式实现的文化融合。清真寺楹联的传承发展、布局搭配、联语用词等,成为伊斯兰中国化发展和阐扬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种鲜明标志性载体。  相似文献   

13.
正本人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首届毕业生,生于传统的回族家庭,自幼受过伊斯兰的启蒙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后,除了在河南、山东完成了9年的义务教育外,还受过3年传统的伊斯兰经堂教育,从而为在北京回民学院(阿专班)、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接受4年的新式伊斯兰教育创造了条件。当年伊斯兰文化氛围和园丁的辛勤栽培使本人和同窗好友们在伊斯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初,在世界伊斯兰文化运动和中国五四运动影响下,中国伊斯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改革旧式经堂教育、培养造就"中阿兼通"阿訇,兴办伊斯兰师范学校、组织翻译伊斯兰典籍,创办期刊杂志等等。一般清真寺教育,也逐步走上了中阿兼授的新路,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阿訇。其中,不仅有男性伊斯兰教职人员,也涌现了有一定影响的女性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5.
小经是回等民族使用的一种阿拉伯字母体系拼音文字,而用小经译、撰的文献具有丰富的内容,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重要的关注点。但以往,学者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所依据的资料主要为汉译著述,由此来说明中国伊斯兰教的特点,却忽视了小经文献的研究,结果其所研究的成果反映的是汉译著述,并不是伊斯兰教的全部。笔者以为有必要研究小经文献所反映的伊斯兰教内容。这些内容对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起到有益的补充,且为我们全面认识中国伊斯兰教提供了另一门径。  相似文献   

16.
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话语体系,是指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目标、理念及表达方式共同建构起来的体系。从《经学系传谱》来看,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目标就是经师的培养、经书的引入与阐扬,培养教门意识。这些内容有助于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马成明 《中国宗教》2019,(10):80-81
近年来,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各宗教中国化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各界围绕宗教中国化义理、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如何实践宗教中国化之路等话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讨论。对于宗教中国化的讨论,既是历史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全球化加剧过程中社会思想相互交融的积极主动回应。2019年6月,高占福研究员和敏俊卿博士共同完成的《伊斯兰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近20万字,内容上在宏观概述了我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与实践后,从7个部分具体展开论述,包括: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历代中央政府对伊斯兰事务的管理、伊斯兰教育和思想文化的中国化、伊斯兰建筑与礼仪习俗的中国化、新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经验以及新时期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显然,这是一本系统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论述著作,既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指引未来。  相似文献   

18.
在伊斯兰文明的诸多领域中,宗教教育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伊斯兰教育不仅是伊斯兰教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是穆斯林修身和培育后代的主要途径。在穆斯林看来,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精神培育、灵魂的铸造和品性的修炼。因此,穆斯林历来对教育极为重视,将其视为具有切身利益的日常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那么,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教育体系,伊斯兰教育观具有哪些基本特点呢 ?本文从伊斯兰教育 体系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伊斯兰教育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义务教育观   教育作为传授知识的途径,各个民族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伊斯兰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伊斯兰教著名教育实践家达浦生先生(1874-1965)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回族伊斯兰教育家之一,达浦生始终以振兴、弘扬伊斯兰教为己任,一生致力于我国伊斯兰教的教学实践和发展创新。达浦生作为中国伊斯兰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经过他数十年办学实践的印证;他的内容丰富的论著《伊斯兰六书》,对于教育思想也有较为具体的阐述。一、达浦生的主要教育实践达浦生的教育实践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年),他创办了六合广益小学,该校是我国最早的新式回民学校之一。1898年北京发生戊戌变法,进步学者…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教育在继承传统经学和近代新式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与当代院校教育相结合,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作为一名经学院专业课教师,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及对传统经堂教育的调查与研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现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为例,从办学形式、教育体制等方面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