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由的科学定义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们通过积极地摆脱和克服自然、社会、人自身客体的外在束缚,使主体与客体之间达到的一种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只有这种统一,才是积极的、崇高的、自由的。而主体与客体之间真善美的统一,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仅仅把自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综述杜江南自由,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和长期探索的课题,也是一个充满歧义、纷争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我们确立正确的启由观和批判各种资产阶级自由观的锐利武器,为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掌握和运用,兹将理论界对此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主要涵义(一)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实践自由观,自由的产生、发展及其实现都有赖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自由的本体。有的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自由的本质首先要从人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来看。自由始终是和劳动这二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由是人类主体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类的自由程度始终不能超过对客观事物认识和改造的程度。自由作为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一直都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解放开辟道路。自由既不是人的自然属性,也不是思维的先验特征,它始终是社会劳动的属性,始终是社会实践内在的本质规定①。(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自由这一范畴,主要具有两种涵义:一是认识意义上的自由,一是社会权利意义上的自由。从认识论的意义来看,自由这一范畴,主要反映人与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自由就是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自由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肇基 《道德与文明》2002,(5):54-56,65
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规范必然性的关系 ,构成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最基本的问题。道德自由不能仅仅在认识范围内实现 ,而必须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去获得 ,并以道德主体的主体性体现出来。道德主体性的培养途径应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行为训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康德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即使"人为自然立法"掌握了自然必然性,目的仍然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物质欲求,不可能走出自然王国。由此康德提出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强调只有"人为自身立法"的实践理性才能够将人从自然王国中拯救出来而走向自由王国。康德这一命题的危害是,否认人在自然面前拥有自由,人在自然面前只能遵循弱肉强食的生物法则,道德地对待自然万物在学理上不具有可能性。本研究试图颠覆康德的这一命题,认为人在自然面前不仅拥有本体论自由,而且这一自由还优先于认识论自由和实践理性自由。人只有证明自由的本真性具有生态性质,即人在自然面前能够拥有本体论的自由,才能担保自身从自然王国之中真正解放出来,使保护自然环境的伦理行为获得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正当性理由。  相似文献   

5.
王萌 《伦理学研究》2017,(5):110-115
现代人仰仗着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而自认为已经充分实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生态危机的发生则表明现代人所倡导的这种征服性自由只不过是一种自由的幻象。随着现代性征服自然之自由的破产,"什么是人在自然面前的真实自由"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当代人面前。人在自然面前的真实自由应当是:生态必然性关照生物必然性的认识论自由,人与自然本质一体而无外物与人对立的本体论自由,依靠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而实现的实践论自由。三者一致归旨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由。  相似文献   

6.
体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身体性(生命性)与文化性的融合统一。体育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在生命伦理的主体形态中,体育是人身体自由的表现形式,是自我存在的行为展示,是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是生命意义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身体的自由是通过生命的积极活动对外在的与内在的、物质的与精神的束缚的克服而得以展开和实现的。从生命伦理的视角来看,体育包含了人的生理自在、生物自知、生存自我、生活自觉与存在自由的不同层面,它们构成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底层到高端的递进提升的紧密结构。人作为体育的主体,其生命伦理价值的维系主要体现在生理自在的身体属性、生物自知的存在基础、生存自我的本性解释、生活自觉的文化关怀和生命自由的本质实现中。  相似文献   

7.
殷锡智:略论自由与限制自由是否意味着主体活动不受客体的限制?自由获得的途径是否是主体独立自决的,不需要克服和扬弃客体的限制?在人类认识史上,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德国的一位社会学家琴梅尔认为,“自由始终意味着不受某种拘束。”法国的卢梭认为,自由是历史主体固有的天生本性,“人生而自由”。他认为,人间的不平等、不自由是后天的社会关系造成的,摆脱这种枷锁就恢复了人性自由。黑格尔认为,自由不是主体意志的任意性,而是主体意识到行为内容的必然性,并且按必然性办事的结果。他站在唯。G主义立场上来看待主客体的关系,认为主体认识了客体及其规律,就可以克服客体的限制,而获得自由自为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不仅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认识论中的自由观,而且对历史观中的社会自由也做了科学的解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的,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资本论》,第三卷,第927页)人类在一切社会形态下,都要为满足自己的需要,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需进行物质生产,处于必然王国之中,在完成人类必需要做的劳动终止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马克思从斯宾诺莎那里承袭而来的理性判断的自由超越了意志自由,而前者就是对内在必然性的遵从;马克思发展了斯宾诺莎的物役观念,并将物化或物象化视为自由的对立面;马克思沿着斯宾诺莎通往自由的道路即外在必然性的内化思路,强调把物象化的力量重归联合起来的个人手中,而非彻底消除物象化。因此,斯宾诺莎对于理解马克思的自由概念乃至物化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家个人自由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由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实现科学创新的基本条件。追求自由是科学家的重要品质,也是科学的基本精神。科学活动的自由应当是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的统一。其中,内在自由是科学创造活动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是科学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家的独立意识和人格的彰显;外在自由是科学家所享有的能够自由地探索真理、传播科学思想的经济和政治权利,是科学活动的社会环境。正确协调和处理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的关系,是保证科学正常、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以科学的历史发展为视角,尝试性地提出科学家个人自由的三种基本…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的哲学中,艺术活动始终是人类自由生存的典范状态。在其早期思想中,由于视生产劳动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艺术的活动,马克思认为消除了异化的生产实践便是人的自由的实现?而在其晚年思想中,由于认识到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性王国,自由王国便被置于这一必然王国的彼岸,自由的实现也便只能存在于艺术活动之中,但这一自由王国的繁荣又依赖于必然王国借助生产率的提高所提供的自由时间的增长。马克思的这一自由观对于当代人类的自我理解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由”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社会历史范畴。它既包括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和确证,艾包括发展人类本质力量自身。作为前者,自由又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依据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改造自然的自由;其二,通过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2.
一、“自由是什么”和“如何达到自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其实是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自由的规定性。让我们先来粗略地考察一下这个命题的来源。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在《小逻辑》本质论的§158考察了这个问题。他在“本质”论中由偶然性讲到必然性,并争取自由。自由的主体就是概念,思想概念借助于必然性达到自由、进入概念。(参见贺麟:黑格尔的《小逻辑》讲演笔记》,《黑格尔哲学讲演集》第335页)黑  相似文献   

13.
一、自由是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自由根源于实践认识。自由是符合必然和主观目的之实践认识及其主体感受的统一体。或者说,自由是在实践认识过程中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实践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决定了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具体性、历史性。它们一起决定了自由的具体性、历史性。 实践认识是主客观统一的表现形式。它具体地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认识过程中,主客观统一表现为符合目的的认知目的性活动,是认知目的性活动(主观)与认知必然过程(客观)的统一。认知目的性活动是有目的之认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认知必然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世界既超越外在自然,又超越内在自然,是人特有的世界。道德如果立足于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结果都只会被自然的必然性所左右,无法深入到主体的内心体验,无法通向人的自由世界。所以,自由而主动的人的伦理学一定是超越自然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界近些年来有种观点反对"伦理就是道德"的俗成看法,认为伦理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张要在将两者区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拓展和深入这种具有重要学理意义的观点,需要提出伦理的必然性与道德自由及其逻辑建构的学术话题。伦理的必然性可以从"自然而然"和"人为使然"两个角度进行考察。道德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人的品质要素本性都是自由的,然而只有恪守伦理必然性限定的尺度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建构伦理的必然性与道德自由的逻辑关系,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从三个逻辑方向展开。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传统的自然哲学还是当今的生态哲学,一个根本主题是研究人在自然界面前的解放与自由。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自由基本上属于认识论自由和征服自然自由,黑格尔关于自由的思想在古典哲学中则独树一帜,其先见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赢得本体自由的问题。黑格尔整个哲学的奠基点是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本身则是思在一体、主客同一、人与自然互依的。绝对精神以自身为根据,自我运动和自主发展,本身即为自由。精神自由要落实到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上而化身为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就必须走出逻辑学的纯粹思辨过程而进入到自然界之中,并通过扬弃自然界的非己性而显现精神自由。精神以允许自然界有自由的方式来谋划自身的现实自由,而自然万物按照自身存在目的竞自由则是精神自由的外在现实形态。  相似文献   

17.
霍布斯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其唯物主义虽然具有比较彻底、比较系统的优点,但也明显地具有机械论性质。一方面,他把物体的一切运动和变化都说成是必然的,从而根本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另一方面他却又强调人及其选择的"绝对自由"。莱布尼茨依据他的单子论和前定和谐体系,指出霍布斯所理解和阐释的必然性是一种"盲目的和绝对的必然性",这样一种必然性一方面破坏了"道德的必然性"和"人的自由",另一方面又破坏了人们对上帝的"虔诚"。  相似文献   

18.
性的自由和解放是人的自由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自由权利是人权的一部分.但是性自由的权利不是无条件的、随心所欲的,而是一定社会规则限定下的人们的自觉自主活动.性自由必须在法律的界限内实现,且必须承担由此而带来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个性自由与“丰富的个体”之文化共同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性独立与自由的确立 ,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主导标志之一。然而 ,确立个性自由的历史必然性与其在事实上尚未确定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十分尖锐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问题不仅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 ,更在于人们文化认识的局限和文化模式的限制。一、“集体”死了 !确立个性自由与发展 ,是近代以来一切思想革命、社会革命的宗旨———实现人的解放的基本目标与途径 ;为了确立个性自由 ,人文学家们发现了理性与历史 ,思辨哲学则把普鲁士王国作为理性的最高存在 ,人们便将走出人身依附关系的个人前途与命运 ,与虚幻的人为设定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论坛荟萃     
田盛颐:马克思的自由观马克思自由观有4方面的基本内容。一、自由的领域。自由既不在人的意志里,也不在人的理性里,而是存在于实践的人为世界里。这个世界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实现了人的目的和意向的世界,是自然的必然性不能产生的世界。这个世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展现了人所特有的性质。二、自由的特性。一是主体性。人有了主体性,就开始有自我意识,看到人和物的区别,摆脱了客观直接性的束缚。二是目的性。目的性代表着未来,也代表一种超越自然和现实的可能性。三是创造性。创造性的自由体现在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摆脱外在需要的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