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综述陈明光,黎方银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9月7日至10日在四川大足龙岗镇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与'95中国大足石刻艺术节同期举行。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加了艺术节万人大会开幕式及其有关活动。大足石刻研究会1982年...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18日至22日,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首次科学考察60周年纪念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大足县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荷  相似文献   

3.
临淄石刻馆     
~~临淄石刻馆@张越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2011,(3):26-29
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著称。而在石永恩看来,现代人对于安岳石记得技艺的继承,要在“精”上做文章。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父子二人更多的是用“做艺术”来定位。  相似文献   

5.
残佛     
去泾河里捡玩石,原本是懒散行为,却捡着了一尊佛,一下子庄严得不得了:那时看天,天上是有一朵祥云,方圆数里唯有的那棵树上,安静地歇栖着一只鹰,然后起飞,不知去处。佛是灰颜色的沙质石火所刻,底座两层,中间镂空,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10月30日—11月3日,2009'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周年纪念会在山城重庆隆重举行。会议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大足县人民政府、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承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中共重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大足县和有关兄弟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中  相似文献   

7.
<正>大足石刻以艺术品质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大足石刻在吸收、融会前期石窟艺术的基础上,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反映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主线和儒释道融合的文化特色。一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8.
石经山和云居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山云居寺石经山位于北京西南75公里房山区境内,是隋代高僧静琬于大业年间创刻,历经唐、辽、金、元、明代代相传、锲而不舍、绵延千年,是我国古代碑刻艺术之伟大宝藏,是佛教石经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远,而且保存最完整的文化珍品。解放后全面发展拓印是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共拓印7份,每份拓片三万张。房山石经可分为两大部分:隋唐刻经与辽金刻经。石经山高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学者朱象贤曾在《闻见偶录》中写道:"大堂之前俱立一石,南向刻‘公生明’三字,北向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予考旧典,此名戒石。所刻十六字,乃宋太宗赐郡国以戒官吏,立于堂前。"戒石所刻十六字,属于古代诸多"官箴"之一种。古代统治者为维护政权,特颁制"官箴",  相似文献   

10.
宋以后北方的敦煌地区佛教文化逐渐衰落,与“十王信仰”相关的图像研究素材渐渐消失;在蜀地,以南宋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地藏与十佛、十王、地狱变”龛雕刻群为代表的“十王信仰”美术史研究素材,以大足为中心向外绵延;在南方,两宋时期以宁波为中心的中国对外海域交流繁盛。“十王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通过江南的港口城市宁波,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和韩国,被整个东亚地区广泛接受且衍生出各自的地域特色,因此现在可以通过对那些在中国已侠失却东传到日本、韩国并保存至今的宁波佛画《十王图》的研究来还原“十王信仰”在两宋时期中国南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宁波绢绘《十王图》的成画年代与大足石刻接近,通过两个不同地域“十王”图像材料的比对,能够对蜀地“十王”和敦煌“十王”的传承关系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