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秋水,通常比喻女人的眼睛,清澈明亮。想起秋水,很自然地,想起一副对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是清代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的自题联。"秋水文章不染尘",说的是文章像秋水一样明净、超凡脱俗。人无俗骨,则一言一行全无俗气,写诗、作文也一样,超逸出尘。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胸怀、修养,都达到极高境界,不  相似文献   

2.
《秋水》最后一段写道:“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们习惯上以为这是孔老夫子在哀叹滔滔而逝的东流水,其实不是——他哀伤的正是这貌似静谧、澄澈的秋水,只有在这里,他感受到生命真正消亡时的过程。”这段话中,“人们习惯上以为……其实……”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句式,它让人感到一种思想的穿透力,这里面有个人思考,有发现,也有创造。  相似文献   

3.
正一说到秋水,自然就想到了眼睛。眉蹙春山,眼颦秋水。盈盈眼波,清澈明亮。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水伊人,让人辗转反侧的美在于清静宛然的姿态,宁而寂却不孤。秋水是秋天里最宁静、最不慌不忙的。静水流深,一定是秋水的通透和静谧。小阳春天气,秋日最好的一段小时光,一定要邂逅一湖秋水才不算辜  相似文献   

4.
四、关于相对主义的讨论庄子哲学是不是相对主义?这在六十年代曾发生过争执。冯友兰在《三论庄子》中说:《齐物论》认为是非都是一偏之见,这是它的相对主义理论的一部分。《秋水篇》发挥了这种理论,片面地夸张了对立面互相转化这一辩证法的普遍原则,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秋水》最后一段写道:“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们习惯上以为这是孔老夫子在哀叹滔滔而逝的东流水,其实不是——他哀伤的正是这貌似静谧、澄澈的秋水,只有在这里,他感受到生命真正消亡时的过程。”这段话中,“人们习惯上以为……其实……”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句式,它让人感到一种思想的穿透力,这里面有个人思考,有发现,也有创造。  相似文献   

6.
陈錬是乾嘉时期一个重要篆刻家和印学理论家。其成书的《秋水园印谱》包括篆刻和理论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篆刻学习价值。文章以所见陈錬存世印谱中的《秋水园印谱》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对《秋水园印谱》版本和流传进行梳理,二是对《秋水园印谱》中的篆刻艺术进行探析,三是对《秋说园印谱》中所包含的印学理论进行研究,从而全面地对陈錬《秋水园印谱》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7.
秋河·斜阳     
正飕飕风冷荻花秋。荻花开了的时候,秋天就到了。秋天一到,天就变凉了,水也便凉了。变凉了的水,才叫秋水啊;流淌着秋水的那条河,就不妨叫秋河了。喜欢"秋河"二字,处处都感觉到一份凉:秋的凉、水的凉、河的凉,掠过水面的风的凉,甚至于,连虫鸣的声音都是凉的。我抚摸自己的身体,身体也是凉的;只是凉而不冷,凉是一种爽,秋日的清爽。凉飕飕,凉透透,凉爽爽,这  相似文献   

8.
“非”_般是“不”或“不是”的意思。这个字在古代就已经有了确定的含义。如,《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非”在现代汉语中应用也很广泛。如: “非把这件事情办成不可。”(《金光大道》) “何况,夏太太又远非虎妞所能比得上呢。”(老舍) “非把事情办成不可”意思是“如果不把这件事情办成,就不可以”。“远非  相似文献   

9.
经纶 《中国道教》2012,(4):38-40
有关《庄子·秋水》篇"谨守而勿失"命题的注解还有待商榷。"谨守而勿失"究竟"守"什么?笔者曾在《〈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释义考辨》(《中州学刊》,2009.05)和《"反其真":〈庄子·秋水〉篇主旨新论》(《船山学刊》,2012.01)两篇文章中论及到该命题的释义,但不够具体和详细,现做一专门讨论,以就正于方家。今人对"谨守而勿失"命题的释义,如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曹础基的《庄子浅注》、孙通海的《〈庄子〉译注》等,多将该命题释为类似如下的表达:谨守住前三句话道理而不失去,这就叫做回复到天真的本性,且多将此命题用句号与其前三个命题隔开。①  相似文献   

10.
<正>拙著《中国儒教史》把《庄子·秋水篇》的“牛马四足是谓天”的“天”释为“上帝,上帝的安排”。在陈文看来,这是拙著最大的笑话了,所以陈文以此作为拙著的第  相似文献   

11.
剑:古兵器,两面有刃,中间有脊.自脊至刃,称锷;刃以下与柄分隔者称首;首以下持柄处称茎(周礼·考工记). 刃:刀锋."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庄子·秋水) (一)双刃的利剑 右手拿着七星的主基督,掌握着地上的全教会.没有一处灯台,不在他的巡视监察之下.无法逃避的审判利器,乃是他的双刃利剑.这剑指之处,万物无不赤露敞开,何况处处灯台.  相似文献   

12.
在赵朴老骨灰撒放东海的日子里,茗山老法师撒手西归了!去年朴老逝世茗老亲临北京,在灵堂见到朴老五年前自书临终遗偈,他也写了八句临终偈:“秋水鱼踪,长空鸟迹。若问何往,往生净域。觉而不迷,生必有灭。乘愿再来,何须悲泣。”  相似文献   

13.
燕子的舞蹈     
今年的秋天,我在郊外的一个小园,独对一潭秋水,看燕子跳舞。一连十几天的时间我都会在风和日丽的下午准时抵达。燕子有时很多,有时很少。它们从来不曾注意到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黄花红树谢芳蹊, 宫殿参差黛■西。诗阁晓窗藏雪岭, 画堂秋水接蓝溪。松飘晚吹■金铎, 竹萌寒苔上石梯。妙迹奇名竟何在, 下方烟瞑草萋萋。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约812—866,字飞卿)的一首题为《清凉寺》的诗,往往被看作是吟五台山的清凉寺,其实不然。五台山清凉寺以寺内清凉石而闻名。  相似文献   

15.
正多年前,记得真切,也是这样一个秋水不染尘的季节,我望着窗外发呆,却不知被老师提问到。当一双双眼睛齐刷刷盯在我身上时,我这才豁然回过神,又慌慌的不知所以。老师笑眯眯地走到我面前,亲切地把粉笔递给我,他正讲到修辞,要我到讲台上写一个句子描述我刚才的游离。桂子开花,十里飘香。我走上讲台,忐忑地写下了这八个字,也实事求是地写出了我刚才课堂上的分神缘由。教室外面有棵桂花树,我坐在窗边,  相似文献   

16.
杭州西湖北岸的北山路,不仅排列着岳庙、秋水山庄、孤云草舍、静逸别墅等一大群建筑风格各异的组合,其沿线还沉淀着无数优雅的传说和经典的故事,堪称杭州最具历史文化内涵之地。山依湖而立,湖以山为伴,路却是传神造形的纽带。清翠的林荫大道,再也藏不住寂静的向往,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与脚下的流水交响而歌。这人头攒动里流动着男女老少的笑靥,停歇  相似文献   

17.
钓者悟钓     
《庄子·秋水》云,“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钓鱼的高下不在鱼之大小,而在是否入“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应该是钓手的基本风度。  相似文献   

18.
“养生”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涵,从其养生观念可以关联到庄子哲学的整个体系。庄子哲学的出发点与儒、墨、法等家不同,并不注重对于现实社会问题尤其是所谓国家大事的探讨,他主张生命与生活是大事。庄子玄虚论道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论人之生,故而在《庄子》中提出诸如“活身”“全形”“尊生”“卫生”“达生”等一系列养生命题。庄子谈养生最根本的立足点在于他把人视作自然界一物,《秋水》篇言:“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只不过是万物之一。四海之内,在天地之间只算得一粟,而天地在宇宙之中又犹如薒米,在这薒米之上有万物,人是…  相似文献   

19.
坐天观井     
正好的人生,视野一定要开阔,不是坐井观天,而是坐天观井。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自庄子《秋水》。"坐天观井"这个词,是我生造的,但究其根源,还是受了庄子的启发。庄子叫人突破有限的视界,达到与宇宙同一。庄子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泰山那么大,但吓不倒庄子,在他眼里比秋天牛马身上的一根毫毛还小;彭祖活了八百岁,够长寿了,但在庄子眼里,等同夭折。庄子就这么牛哄哄,这大约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吧。很多人活得很痛苦,我觉得关键在视界太窄。农村里对这种视界太窄的人有一个形象说法:"鸡眉小眼"。这种人看不得别  相似文献   

20.
何年地涌此奇峰?洞口还开一径通。石室禅灯僧影瘦,寒潭秋水道心空。横天星斗迷人眼,满壁珠现造化功。如此琼楼谁写出,我应搁笔待诗翁。登永嘉黄岩洞寺楼感赋@善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